第9章 外星人,你在哪儿?(第3/5页)

有3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和外星人直到现在也没有联系:外星人不存在,外星人还没有找到我们,或者它们已经找到我们了,但没让我们发现。每种理论都有可能。可以支持生命体的地球环境确实非常特殊,有可能仅有少数星体有维持细菌生存的能力,除此以外别无其他,但也许这样的星体只在我们的星系中存在。(因为太空非常浩瀚,其他星系中也有可能充斥着各种生命体,但它们尚没有和银河系建立联系。)科学家不太相信地球是唯一支持生命的特殊星体,因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证据表明,地球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当然,如果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星体,那么我们必然会问“为什么是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人择原理”。虽然“地球是特殊星体”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即便人择原理成立,也很难让我们相信地球是唯一支持高等生命的星体。

不用说整个宇宙,即便是银河系的大小也足以说明第二种理论是有可能成立的。可能星系中有许多智能生物,但因为光速不能被超越,这些生物又有那么浩瀚的空间需要探索,所以它们还没有发现我们,或者在地球有智能生物的时间段中它们都不会发现我们。毕竟,人类没有到达所有海域,而和太空相比,海洋真的太小了。可能太空中的绝大多数地方永远也不会被任何生命形式踏足。这个问题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被解决,就是有一些外星人可以建造能自我复制的飞船,这样一来,飞船的探索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类似的星际探索无人机,就像第5章中讨论过的纳米机器人一样,可以用太空中的原材料实现自我复制。宇宙飞船可以多次自我复制,复制出来的新飞船再去探索更多星体,虽然飞船的飞行速度小于光速,但是飞船的自我复制能力让它们可以探索许多星系。而且这些无人飞船无须折返,只把信息传过去就行了,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旅行时间。

类似这样的飞船可能在几千年前就开始探索宇宙了,某个飞船可能已经来过地球了;但在那时候,人类还没有能力记录这次相遇。这样的飞船被称作冯·诺伊曼探测器,以提出这个想法的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的名字命名。但是,能自我复制的飞船也有技术上的问题,从理论上说这些飞船应该是越简单越好,但是它们毕竟要进行空间旅行,需要有能力精炼矿石,制造精密的机械和电子设备,这一切都很复杂。我们甚至无法制造一个有能力用原材料实现自我复制的机器,更别提让这个机器摆脱地球引力在不同的星体间巡航了。这个理论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最后一个理论是,也许外星人知道我们在地球上,但外星人不想让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外星人可能掌握了隐形技术,在我们身边活动,我们却看不见它们;外星人也许有《星际迷航》中的无干扰巡航的能力(但即便如此,柯克舰长还是有能力发现这些飞船的);或者外星人觉得我们不够友善和智能,所以它们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就算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可能存在,我们依然有机会遇见外星人。但结果很有可能像B级片描绘的或者霍金预测的那样,外星人不太友善,想把我们赶尽杀绝。当然,外星人也可能非常友善。不管怎样,现在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任何与外星人相关的事情,所以我也不愿意多想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可能后果。

我们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外星人会像科幻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从天而降探访地球,但外星人至少会给我们一些信号吧?科幻作品中确实有不少外星信号的故事。最早的相关记录来自伟大的工程师特斯拉,他一度怀疑自己发现的电磁信号是外星人发来的,虽然那些电磁信号更有可能是简单的自然现象,比如其他星体的电磁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有两部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的信号异常引人注目——一个亲切温暖,另一个则暗藏杀机。

第一部作品的作者当时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偶尔也创作科幻作品(他们拥有扎实的科学背景以及说得过去的故事梗概),而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创作出了不仅结构严谨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霍伊尔在他所在的领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和几个同僚一起提出“稳态理论”,一度比大爆炸理论更受青睐,直到越来越多的天文学与物理学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霍伊尔非常顽固,指出如果稳态理论有类似大爆炸理论的观察佐证,那么证明它依然是有可能的。)霍伊尔也是最早提出泛种论假说的人之一,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源于外太空。然而,霍伊尔对近代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还是他对星体和超新星元素起源的研究。

霍伊尔的大多数作品都晦涩难懂,但《仙女座》(A for Andromeda)是一个特例,可能是因为这部作品一开始是作为电视剧剧本创作的。这本书通俗易懂,讲的是人类严格遵循一条星际消息的指示所展开的冒险故事。在书中(电视剧里),新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仙女座的信号。该复杂信号其实是计算机程序,指示人类制造出一台前所未有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会养出怪物般的生物。一个女科学家试图阻止,但是被杀死了。在杀死女科学家的过程中,计算机似乎分析了女科学家的结构,并克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女科学家,这就是外星人入侵的开始。

这个故事的巧妙情节之一是,把入侵的外星人塑造成一位漂亮的人类女性;除此以外,另一个精彩的构思是,这个故事巧妙地回避了星际穿越(准确地说是星系穿越)的时间问题。仙女座星系距地球250万光年,光需要25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外星人种族很可能在信号到达地球以前早就灭绝了。但是通过传递信息和制造物理实体,这些外星人完成了星系穿越,并在地球上实现了种族延续。不幸的是,对于地球人来说,这些外星人来到地球并不是为了示好。

实现超长距离的星际穿越也是第二部科幻作品中收到外星人信号的前提,虽然这次的外星人总体来说更加友善。《超时空接触》(Contact)最开始是科学传播者卡尔·萨根于1997年发表的小说,后来被改编为电影,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由于电影中的科学内容和对科学家的刻画,这部电影常常被视为最佳的科幻电影。外星人发来信号并不是为了入侵地球,而是为了帮助女主人公完成星际旅行。

主角埃利·爱罗维博士在波多黎各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搜寻地外文明。(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利用阿雷西博——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电波望远镜——向外发射了很多信号,希望和宇宙中的其他生物进行交流。)爱罗维接收到来自织女星的信号,织女星是我们能观察到的第五亮的星体,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信号内容是阿道夫·希特勒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讲话,该信号被传递到织女星,又原样被传回,表示外星人了解到人类的位置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