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牺牲者(第2/2页)

但长老们显然认为帝国的利益在人道主义之上。

他的提议没有通过。

第二道议题是有关难民的事务。

目前战争产生的难民80%以上集中在中州,导致中州的负担极重,不仅物资难以供应,难民的安置和管理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而毗邻的罗州和光州还在不断地把难民遣送到中州来。

中州总督王伯安的特使在会议上大声疾呼:“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把难民集中在中州?罗州和光州无法安置吗?别的州也不行吗?”

“评议会的巡逻监警这个时候还在不断地在驱赶难民,他们仿佛刚刚记起还有收容条例这项法律,仿佛为了补救以前的损失一样到处检查该法律条文的执行情况,甚至不惜守在前线,就是为了把难民赶到中州!”

愤怒的特使实在按捺不住,指着于忠贤的脸厉声道:

“帝国危难之际,你还在忙于内斗!甚至不惜以难民的生命为政治攻击,简直是毫无底限、狼心狗肺之辈,怎配位列帝国级之官员?控制评议会之法统?”

会场安静下来,林亚泊长老冷笑道:“区区一个特使,竟然也敢在长老会上咆哮?帝国镇守使,你们的耳朵已经聋了吗?”

但帝国皇帝李龙兴阻止了他。

“这件事情需要解释,帝国的团结是最首位的,纵观历史,帝国危难之际还忙于内斗的王朝,几乎都覆灭了。”

这句话打动了四位大长老,他们一齐说道:“于忠贤,立即解释你的行为。”

于忠贤神色不变,向长老们躬身行礼,不紧不慢地说:

“中州拥有整个帝国最大的面积,最长的纵深,本身就应该容纳难民之处。”

“罗州和光州地势狭长,纵深薄弱,一旦被突破,等同于战争面扩大,他们承担着最终的战争任务,是必然要首先保障的。”

“在战争的面前,帝国各州本应该精诚合作,中州承担收容难民、吸引教皇国主力进攻的职责,罗州和光州从旁突破,断其后路,只有这样,才能一举歼灭来犯之敌,重振帝国之威。”

“可是……”

于忠贤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中州总督王伯安只顾及他自己的利益,只在乎他自己的得失,分毫不顾帝国之大局,竟然派这样一个喽啰来咆哮最高会,来污蔑和攻击我!”

“请问,到底是谁在不顾一切的攻击政敌?是谁在无视帝国之安危搞政治攻击?”

特使的脸迅速涨得通红,他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能这样被颠倒黑白,中州成了难民集中营,在重压之下还要与教皇国的主力部队交战,还要协同帝国的一部分主力部队作战,还要竭力与迟迟不到以各种借口拖延的援助作斗争。

特使亲眼看到,原本满面红光、声音洪亮的王伯安变得憔悴萎顿,他几乎整天整夜地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无数事务,原本总督府里总能听到爽朗笑声早已销声匿迹了。

“你,你这是倒打一耙!血口喷人!明明是你在阻拦援助,是你在陷……”

“够了!”

李龙兴及时打断了他的话,他扫了一眼,看到于忠贤眼里闪烁不定的凶光,知道特使再说下去也不会伤到于忠贤分毫,反而会被他找到更多的破绽攻击。

“于忠贤说得有道理,但中州也需要援助。”

李龙兴知道说什么话能让大长老接受,如今帝国情况危急,重大事务高发,大长老频繁参与政局,已有接管局面的倾向。

第一长老理论上也属于大长老的一员,只要李龙兴能和四位大长老达成一致,帝国里就没什么东西能阻止他们。

果然,大长老都点了头。

“没错,中州确实要作出牺牲,但也需要援助。”

“难民确实应该由中州接收,但附近的州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援助也必不可少,帝国本部要准备足够的物资支援中州。”

“附近的州也要力所能及地援助一部分物资。”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而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

随着大长老对帝国事务干涉的加深,第一长老,也就是帝国皇帝李龙兴的权势,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