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伤仲永(第2/2页)

太学学生不服!!!

太学学生靠笔杆子吃饭,隔天他们写了万言书要求朝廷严惩王张二人!

他们拿着万言书在大臣们上朝的奉天门静坐,给朝廷施压。

虽然这些穷酸书生单个没什么本事,但是合在一起就叫做士子之心,朝廷可以不在意穷酸书生的死活,但没办法不在意士子之心!

这件事因而传到了陛下耳朵里,士子之心重要,朝廷肱骨更重要。因此陛下命令王都督和定远侯家的吏部尚书速速解决掉他们儿子的事情,安抚学子之心。

两人皆出自门阀,打小眼睛就长在天灵盖上,对这些穷酸书生的义愤并没有放在心上,命令下人给死者家属赔了钱,打发了。

死者家属是打发了,但太学学生不干了,钱可以堵上一个穷困家庭的上访之路,但钱不能和一条人命相提并论,更堵不上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太学学生群情激奋,将此事编成戏曲和话本和儿歌,短短数十日,连江都城的三岁小二都能说出逸仙阁杀人案的细枝末节。

而且在民间演绎中,那名士子的死亡染上了风花雪月的色彩,变成了名妓烟萝与此学子两情相悦,肥头大耳的王公子和张公子为了霸占烟萝,密谋杀害了学子。

事件经过发酵,奉天门前静坐的人不仅有太学学生还有一些义愤的民间义士。

陛下知道后将吏部尚书和王都督大骂一通,二人为了推卸责任,竟然在御前争吵起来。

连着三天,两人在朝堂上互相针对,连带着与之相好的大臣互相针对,朝中政事都受到了影响,眼下必须要选出一个人主持这件案子的审理,将这件案子速速了了,给百姓一个交代。

张王两个家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刑部尚书寒门出身,爬到这个位子已是不易,平日里就靠三个字“和稀泥”行走官场,他早就看出了陛下的心思,从这件事情一开始就称病不朝了。因此陛下便想将此案交给大理寺卿黄聿,黄聿称按照朝廷律法,命案必须由刑部审核,他们大理寺只是配合刑部工作,无权审理命案。

黄聿此人刚正古板,因此梁元帝才将他放在大理寺卿的位子上。

黄聿说完,陛下就发了愁。

陛下有忧,自然有会察言观色的官员来帮陛下解忧,这中书令郑江就是陛下的解语花。

他上前道:“臣推荐一人主持此事。”

陛下道:“讲。”

郑江道:“臣推荐太子殿下主礼此事。”

赵景湛不动声色地看了中书令一眼,上次也是他推荐太子殿下去汝南赈灾,彼时,太子殿下还不清楚他是敌是友,如今殿下已入朝两年,各个派系看的非常清楚。

中书令大人看似不偏不倚,但其实是晋王的人。他的义妹嫁进了周家做妾,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陛下听到他这样说,沉吟不语,中书令道:“此时涉及朝廷大员,王都督和张尚书的官职都高于大理寺卿的职务,这会给办案造成影响,此事造成群情激奋,应该尽早给大家一个交代,太子殿下如果能处理此事,一则彰显朝廷的重视,二则也可历练太子殿下处理政事舆情的能力。”

陛下听他说完之后,道:“好,那就拟旨让太子殿下去办理此事吧。”

太子殿下道:“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