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第2/2页)

奉行礼仪的时代,氏族的一举一动都要守礼。

如郅玄这般放飞自我,敢于在时代底线上蹦迪的实在少之又少。这也是郅玄名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姻亲之间会宽松一些。

结两姓之好本质是家族联合,互相帮助扶持。在部分利益上互通有无,做出一些让步不足为奇。

没有这样的条件,诸侯再眼馋也不会想去从郅玄手里分一杯羹。

赵颢和郅玄有婚盟,接下来两成利益毫无负担,但也会从其他利益上置换补偿。

北安侯是赵颢的父亲,同郅玄算是亲戚。然而赵颢分出北安国,今为南赵国君,实质意义上分家别支。

在制糖一事上,北安侯摆明立场,无需郅玄特殊照顾。有他为典范,其他人更不能取利,必将氏族礼仪严守到底。

明白众人打算,郅玄没有强求。

计划改变也无妨,不过是从让利者变成批发商,从分出部分利益变成大把赚钱。怎么看都是他赚了。

至于利益维系,可以另想他法。

国君们不种甜菜却都想买糖,围绕份额展开激烈讨论。

郅玄稳坐钓鱼台。在众人吹胡子瞪眼时,侧过头和赵颢说话,提到南方的稻米和甘蔗。

甘蔗同样能制糖,可惜传入不久数量不多,鲜少为人所知。现下仅在南方诸侯国上层流通,被称为“柘”。

国君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时间。

最终讨论出的结果未必让所有人满意,好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郅玄趁机抛出甘蔗,言明南方能种,多是野生,国君们大为动心,部分南方诸侯主动让利,最终定下章程。

拿着临时刻印的竹简,国君们很是兴奋,多数人彻夜未眠。

隔日上午,前方的路清理出来,队伍继续启程。

寒风呼啸中,众人距祥地越来越近。

郅玄推开车门,一阵冷风卷入,刹那的寒意使他裹紧斗篷,头脑愈发清醒。

白茫茫的雪幕中,隐约望见矗立的高大祭台。

祭台位于祥地正东方,由巫占卜之后择定位置,是为会盟专门搭建。

整座祭台高过五米,堪比一面城墙。地基是长方形,四面为梯形,越向上越窄。顶端十分平坦,有献祭的土台,台上尚未立鼎。

队伍众人望见祭台,知晓目的地近在咫尺,欢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声音引来驻扎祥地的先头部队,望见飘扬在风雪中的旗帜,当即出声应和,击盾牌高呼。

声浪席卷荒原,山呼海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