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亲祖孙(第2/2页)

邵云博与那皇长子素无交际,不知道其性格,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若是那位登基继位,他这个正在代理朝政的权臣,很难有机会落得善终。

所以看到康平帝此刻这幅将要油尽灯枯的模样,实在让他感到心酸难过。

“陛下,您不要再说这种话,过去的那些都过去了,只要您能振作起来,好好保重龙体,就能否极泰来,早日恢复健康,一切都还来得及,您还正值壮年呢。”

康平帝现年四十出头,受陈凤琪总以青壮自诩的观念影响,邵云博也真心认为对还正值壮年,希望对方能坚强的度过这个难关。

听得出邵云博的期待,康平帝苦笑着回道。

“朕的身体情况,朕心里清楚,枉费先生为我苦心谋划与经营这些年,结果这大好的局面,被我自己的急功近利,给亲手枉送了。”

任其再怎么悔不当初,宫里的御医们殚思竭虑的全力为皇上医治,也只能勉强为他维持那宛如风中残烛的生命,至于能助其坚持多长时间,谁也无法预料。

不管是太子病逝的内情,还是皇上的真实健康状况,都被宫里严格封锁,没有流传到宫外,只有朝堂上的部分大臣与权贵们略知一二。

民间所能知道的消息,就是皇上在御驾亲征时,受了些不算严重的外伤,得胜还朝后,一直在休养,以及太子病逝的消息。

远在高台县的南江书院上下,当然不可能有机会知道京中的具体动态,阳阳,也就是李常煦,年仅十四周岁,就已成功考取举人功名。

正值年少气盛、意气风发的劲头上,李常煦一心想要出去游学、闯荡,李常欣也在一边跟着凑热闹,嚷嚷着要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陈凤琪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要不是他们的年龄实在还有点小,阅历又不足,心性也就不够成熟,她其实并不会反对。

所以她既没有答应,也没有一口反对,而是对他们提出要求。

“你们想要出去长长见识,我并不反对,不过你们需要以实力争取机会,正好明年就是大考之年,阳阳若能考得会试前一百名,我就答应你们想要出去去游历的请求。”

姐弟二人从小跟着李成锋习武,再加上南江书院的制度,不管是乐姐儿,还是阳阳,看着不显,实际上都有一身武力,完全可以自保。

所以真放他们出去,陈凤琪倒也不是那么担心,最大的顾虑就是他们还没满十五周岁,就想采取这一缓兵之计,能拖一时是一时。

若是高级班里的其他学生,志在仕途,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肯定会慎重选择参加会试的时机。

可是陈凤琪知道,李常煦对仕途并不感兴趣,对是否参加会试,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家里还算富足的家境,将他养得性格有些散漫,不太在乎那些名利。

愿意参加科举,是为了想给他奶奶与爹娘争个光,因为他姐,与他娘后来生下的弟妹,虽然年龄还小,也能看得出来,他们在习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在读书方面却都是不折不扣的废材。

眼看弟妹们注定没本事为李家考个功名回来光耀门楣,所以李常煦才不得不出这个头,在张冬生与夏莲夫妻的陪同下,一起回豫州祖籍参加科举考试。

首次出远门的经历,让李常煦见识到外界不一样的风光,也成功让他生出想要去全国各地浏览一番的愿望。

陈凤琪提出让他在参加会试,取得相应的成绩后,才答应他想外出游历的要求,既是为了拖延时间,也是为了能让这个从小就聪明过人的大孙子,去见识一下天下才子的风采。

最好能名落孙山,或是考个同进士回来,挫挫他那骨子里的锐气与傲气。

面对奶奶给出的难题,李常煦不仅没有抗议,还有些跃跃欲试。

“奶奶说话算话?”

在陈凤琪看来,这小子虽然聪明,纵然与他从小接受顶尖名师的教导有关,可他在科举考试方面,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天赋异禀,才能以十四岁的年龄,就考取举人功名。

可是与天下人,尤其是那些知识积累更丰富的人比,还是差了些火侯,想要在会试中考取前一百名的成绩,机率不高。

所以陈凤琪毫不含糊的回道。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年终聚会上,与玄隐先生说起这件事时,陈凤琪还有些自得。

“……为了能出门,这小子近来一直在闭门读书,想要临时抱佛脚,哈哈,真希望他能尝尝努力后仍然失败的滋味,看他以后还怎么骄傲自满。”

听到奶奶这么不给面子在他老师面前吐糟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苦心’,李常煦不服气的哼了一声,总算还记得要在人前给他奶奶留点面子。

看着东家太太那满脸的幸灾乐祸与期待,以及自弟子脸上的不服气,玄隐先生忍不住感慨,这二位真不愧是亲祖孙,一个敢拿关系到孙子前程的大考作要胁,盼着孙子名落孙山,另一个还真敢拿自己的前程当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