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这前朝后宫的, 竟是多事之秋,各种事情皆扎了堆。

一个病中的老太妃薨了,又是母家落罪之人, 若是过些时日死了,此事都掀不起什么波澜, 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太敏感了。

致和帝得了消息之后,吩咐戴权的第一件事便是宫中禁止议论此事。

且不管周太妃之死到底有无猫腻,若是让人议论开来,便以讹传讹的,什么话都编派得出来,伤的都是皇家的脸面。更有甚者会搞得人心惶惶。

接着,这些时日替周太妃诊治的太医全被传入宫中, 另有太妃身边服侍的人, 今日跟着张芷、叶妃去周太妃宫中探望的宫人,另有仵作等,也都传来待命。

仵作验尸的结果, 周太妃身上查不出任何外伤,也没有中毒的痕迹。也就是周太妃虽然临死之前十分激动, 却并非死于人为。

而这段时间给周太妃问诊过的太医们也纷纷拿出了诊治记录, 无论是从病情还是到药方, 太医们也没过错。

然后便是问当时在周太妃宫里伺候的宫人们。

因太医说了周太妃需要静养,张芷和叶妃一同进入周太妃宫里, 身边只有周太妃的心腹宫女伺候。因天然的立场关系,这个宫女并非第一个被询问的。而别的宫人, 都在外面伺候, 只听见周太妃高声呵斥张芷那一段话。

这段话倒是许多人听见的, 也与周太妃的死状吻合。周太妃死的时候, 是突然激动暴毙,连眼都没合上,还抓了张芷的玉佩。

然后听见了张芷和周太妃完整对话,又相对中立的证人,便只剩叶妃一个了。

叶妃小心翼翼的看了张芷一眼,这一眼落在致和帝眼里。

张芷紧紧的捏住了袖中的双手,这段时间,她和叶妃相处不错,办事有商有量,至少没有明面儿上的矛盾。但是这里是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凶险丛生的后宫,张芷也不知道关键时候叶妃会向着是谁说话。

然后叶妃便如实将事情陈述了一遍。

叶妃心中飞过许多思绪,面上也保持着目睹太妃过世之后适度的惊恐,但叙述却很清晰。出身普通,但在后宫能平安养大儿子,叶妃太懂得后宫的生存法则了。

她知道周太妃之前那些和颜悦色说给张芷听的话,什么日后‘母仪天下’是说给自己听的。太子是皇上的儿子,五皇子也是皇上的儿子,凭什么有福气的,母仪天下的便是她张芷?

她也知道现在东宫占尽优势,实际上周家什么都不能做,能争取个不被满门抄斩,留着点儿血脉,保全了六皇子,日后照应一下周家后人,周家便有一线希望。

那么周太妃故意让自己听那些话,让自己看这一幕是为什么呢?是激起自己的欲望,奋力替老五一争;还是故意留着自己这个证人,让太子妃如芒刺在背?

可惜,周太妃不能回答她了。

现在周太妃被仵作验尸之后,已经换了衣裳,整理了仪容,不再面目狰狞,而是安详的躺在那里。

而叶妃很快便做了选择,将发生在周贵妃宫里的事情一一道来,虽然话语间略显紧张,却并未说谎。

周太妃已经死了,周家已经败了,她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替周家作伪证,得罪如日中天的东宫。

致和帝听了一耳朵后宫的官司,手上转动佛珠的节奏都没乱半分:“周太妃薨逝,按太妃礼下葬。”留下这句话,致和帝便摆驾回了自己的寝殿。

叶妃和太子妃应是,此事便过去了。仿佛在致和帝眼里,周太妃这样的死法只是巧合,太子妃运气不好而已。

不然能怎样呢?周太妃上了年纪,有病在身,无中毒迹象,没有受伤。她死了,无非是作为在后宫熬了几十年,活得够明白,知道周家败于政斗。看到东宫的人,伤感周家从此风流云散,过于激动,引发身上旧病而死。

这些时日前朝的大事一件接一件,致和帝分外繁忙,还分了大半日听一场后宫的官司,难免影响精神。回到寝殿之后,戴权也没说别的,对致和帝道:“皇上,您该歇息了。”

致和帝确然有些累了,似乎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直接让宫女服侍上了龙床。

太子妃和叶妃都没受到责罚,这件事仿佛只是前朝诸多大事中间的一件小插曲。

因周太妃是先皇后宫仅剩的老人了,得了应有的哀荣,但因周家的事,也未特别厚葬。前世因为司徒硫上位,这位太妃的葬礼格外隆重,举国守孝。这一世,倒也守了国孝,不过是以日代年,百姓家里一日不许宴乐罢了。

周太妃死前和太子妃有些摩擦于皇家而言,并非什么好事,致和帝特地下了令不许乱传,甚至许多官宦人家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贾家能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还是因为张家的关系。毕竟当事人太子妃便是张家的姑娘。而现在的张家对贾赦已经大为改观,不,岂止是改观,甚至还有些依赖。

张修借着恭喜林如海高升的机会,来了一趟荣国府。

说是来道贺,现在这情况但凡是个明白人,谁贺得下去啊。又不是人人都是前世的荣国府,还能大肆庆祝贾元春封妃。林如海高升,但这户部尚书位并没有那么好坐。

议事依旧是在贾政的书房,贾敬、林如海、张修皆在座,其他便再也没有旁人了。

直到这时,贾家兄弟和林如海才知晓了周太妃之死的全部过程,以及叶妃的对此事的态度。

张修道:“原本此事就这么过去了,皇上也没追究,甚至太子妃掌管宫务的差事都没被夺,但是老夫这心理总觉得不踏实。”

贾敬道:“若是这个过程,太子妃殿下并无错处,自然不该受罚,皇上如此处置算是极为公允。可是周家这个处境,周太妃这身体状况,这样的死法,终究是想替周家做些什么。当年皇上登基甚是艰难,周太妃母子对皇上多有支持。”

这也是贾赦穿越之后接收了原身的记忆,又听贾敬说了不少,才知道部分当年的事。

但是论年纪,贾敬、贾赦、林如海都是比致和帝小一辈儿的人了。张修今日亲至,便将当年的事说得更透了一些:“不止如此,当年皇上能手顺利登基,周太妃于皇上颇有恩惠。当年内忧外患,那场逼宫可比岩亲王这次凶险多了,叛军真的冲入了后宫,皇上是在周太妃宫中躲着等到了你父亲带兵救驾。”

这最后一句话,张修是对贾敬说的。自那以后,贾代化便坐稳了经营节度使一职,直至过世。甚至贾敬孝期满后,致和帝有意提拔贾敬再做京营节度使,却被王子腾用计夺了职位。

这样在座的人便都懂了,林如海道:“其实眼下的局势,谁都知道东宫不用再对周太妃赶尽杀绝,皇上自然能够想到。而周家出了这样的事,也消磨了皇上对周家的感情;周太妃是在用几十年前的旧恩为周家、为司徒硫搏最后一点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