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回府 过新年啦(第2/3页)

戚秋的眼眶有些红,神色萎靡,像是又哭过了一场,讨好又忐忑的将汤递给他,眼神里全是不安。

像是怕他撒手不管一般。

谢殊想着,自嘲一笑,没有私心这话他自己说着都不信。

站起身,谢殊咳了一声。

宁和立手里拎着一把长剑,问说:“怎么了,受寒了?”

谢殊没有回话,背对着宁和立,问道:“事情已经办好了?”

宁和立笑,“我还以为你能憋着不问呢。自然办好了,你谢公子还了我这么大一份礼,我要是不上心岂不是说不过去。”

摩挲着手里一直心心念念的长剑,宁和立心道一会儿就为了这把剑认谢作父一次好了,嘴上心不在焉道:“送信的人已经派出去了,你要我帮你找的人也在路上了,到了京城就第一时间送到谢府上。”

默了片刻,谢殊点点头。

*

等宁和立心满意足地抱着长剑走后,谢殊也披上了大氅。

东今这个耳报神跟着就过来了,“马上就要用午膳了,公子作何去?”

谢殊抬手拍了他一下,示意他去备马。

东今乐颠颠地去了,可等到谢殊跨身上马这才发现谢殊并没有带他的打算。

东昨跟在谢殊后面,也骑着马,等谢殊骑马冲出去之后紧随其后。

天上还飘着雪花,两人在风雪中远去。

东今气的在谢府门前直跺脚,可谁让他不会骑马,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瞧着。

干瞪着眼瞧了一会,东今却发现不对劲儿了。

……两人策马奔去的方向好像是皇宫。

东今顿时一愣。

年节时分,也无差事,又不用上朝,去皇宫里干吗?

东今满腹疑惑地回了府。

谢府的宅子坐落在皇城脚下,倒也不远。

红墙黄瓦错落有致,飞檐之上残留淡淡薄雪。

非帝王召见和上朝时间任何官员不能随意进出皇宫的,到了皇城脚下,谢殊翻身下马,取了令牌让侍卫前去通传。

两炷香后,前去同传的侍卫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太监。

这是常在陛下身边身边伺候的福公公。

见到谢殊,福公公行了一礼后,笑道:“陛下此时正在宣晖堂和张大人商讨襄阳王家的事,谢大人来得正好,陛下吩咐老奴领着您前去,也给出出主意。”

皇宫威严壮丽,金碧辉煌,一花一木皆尽善尽美。

福公公笑着在前面领着路,绕过银装素裹的御花园,将谢殊径直领去了宣晖堂。

里面的张御史和刑部的几位大臣正说着王家的事,出了分歧,两派谁也不让谁,彼此吵了起来。

咸绪帝看着,头疼地揉了揉眉心,却未加以阻拦。

两派人越吵越烈时,谢殊进来了。

咸绪帝顿时如释重负,坐直了身子,说道:“既然你来了,便坐下来听听吧。”

两派人因为如何处置王府家眷起了争执,一派认为证据确凿应该定罪抄家,一派以为证据尚有漏洞,应该再审一审。

为了这个,两派人已经在咸绪帝跟前吵了半天了。

闻言,张御史对谢殊拱了拱手道:“谢大人以为如何?”

谢殊淡声说:“此案并非我负责,我无权干预,还听几位大人所言。”

张御史却并不罢休,“既然陛下赐座,谢大人直言无妨。”

谢殊颔首推辞了两句,最终在咸绪帝首肯之下道:“那证词臣瞧过,确有不妥之处,为了公正起见,臣觉得理当重审。”

刑部的几位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张御史和谢殊是一伙的。

刑部侍郎当下就道:“可证人证词皆有,如何……”

谢殊抬眸打断道:“证人证词皆有却翻案的例子也不少,连大人身为刑部侍郎,应该比我清楚才是。”

刑部侍郎还要再说,咸绪帝却挥手道:“既然锦衣卫也觉得有不妥之处,便该重审。”

刑部几位大臣一愣,不明白为何谢殊一说,咸绪帝便下了结论。

不等他们再说,咸绪帝道:“朕与谢殊还有话要说,众卿退下吧。”

刑部几人多有不甘心,但张御史已经跪下,高呼:“臣告退。”

无法,刑部几人互看一眼,跟着咬牙退了下去。

殿内一空,咸绪帝便冷笑出声,“这几个老东西,风声一出,就巴不得赶紧结案。”

说罢,咸绪帝抬手,“赐座。”

谢殊坐下来之后,咸绪帝自己收拾了桌案上的奏折,忽然一笑,“这次京城的风声是从你那里传出去的吧,为了给王严个下马威?”

谢殊站起身,拱手说道:“臣泄露此事有罪,甘愿受罚。”

“你这是做什么?”咸绪帝无奈,“坐下吧,朕还能真的怪你不成?”

直起身子,咸绪帝沉吟片刻道:“此次去庆安县,东西可拿回来了?”

谢殊将账本递了上去。

咸绪帝掀开一看,顿时大笑:“好好好,虽未抓到逃犯,有了这东西要你跑这趟也算不虚此行。”

咸绪帝连连赞赏,谢殊却突然单膝跪了下来。

咸绪帝一愣,还未说话,谢殊便沉声说道:“臣谢殊有一事恳求陛下。”

咸绪帝挑了挑眉。

等谢殊从皇宫里出来时,已经过了午时。

东昨将大氅给谢殊披上,犹豫着上前说:“您这是为了……”

谢殊抬手示意他住口,自己系上大氅的带子,翻身上马。

居于高处,谢殊看着马下的东昨,脑海里却全是戚秋红肿的眼眶。

戚秋白,染上红色便格外显眼,那日眼尾的红便是半天都不褪。

她是哭了多久,才能将眼睛哭的这般肿。

勒紧缰绳,谢殊缓缓吐出一口气,过了许久才道:“回府。”

*

终于到了年尾这一日,谢殊和谢侯爷都卸去了一身公务,赖在谢夫人院子里喝茶。

谢夫人院子里张灯结彩,檐下挂着红灯笼,谢殊和谢侯爷就坐在檐下,赏着雪。

谢夫人正教着戚秋年三十的晚宴应当如何安排饭菜,嫌屋子这爷俩碍事,赶了几次,却也不见谁起身。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眼不看心为静,好在谢殊还算识趣,跟着帮忙。

戚秋正在小厨房里盯着炖煮的羹汤,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还以为是谢夫人回来了,便笑道:“姨母,这是什么汤,闻着好香。”

顿了顿,却不听后面回话。

戚秋转头一看,却见身后立着的人是谢殊。

门口一片白茫茫,许是新年的缘故,谢殊身着一身红袍,站在飞雪前,肤如冰霜,棱角分明,眉眼却多了一丝温和。

见戚秋扭过身来,他一顿,随即走上前来说:“这是翡翠人参鸡汤,给你补身子用的。”

戚秋抿唇,“我不用补身子的。”

谢殊看了戚秋一眼:“瘦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