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7页)

林御史看起来有点老态。

许尚德入狱的事情对他多少是有点影响,原本皇帝是打算将他调任,便也暂罢了,仍然留在这位置上。而且外头的风言风语也是不少,将这个看起来清正的老臣气得半死,只强撑着每次朝会都殚精竭虑,露出不为外界所动的模样。

正始帝淡漠地说道:“这一次恩科加开,与正科有所不同,到时候诸位就知道了。”

皇帝意已决,朝臣劝谏也是无用。

这位陛下的脾气硬得很,若是与他硬碰硬,他只会更为刚硬。尽管殿内干净异常,可只要当日在这殿内的,怕是都忘不了那个言官额头的鲜血。

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

许伯衡坐在前头低声叹气,只是没表露在面上。

正始帝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朝野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虽然是好事,可却偏有种独断专行的模样。眼下有他在,还有几个还算得用的老臣可以劝阻一二,再过几年,整个朝廷都换做是得用的年轻人,届时,这些年轻官员的眼中,便只有这位天子。

是好事,却也容易是坏事。

陛下这性格,乃是一把双刃剑。

然恩科加开,对于各地的学子来说,如今正是要赴京赶考的时机。

莫惊春得了这任务后,才开始注意今年出题的考官。

只不过这么一寻思着,他赫然发现张千钊也在其中,只不过因为还未到出题的时候,他们还能自由走动。若是到了出题阶段,这些考官都要被摁在单独的考院出题,直到考试结束后方才能离开。

难得有一次宴会,居然是莫惊春主动发起的。

袁鹤鸣和张千钊欣然赴约。

只是袁鹤鸣可怜兮兮地发现,就算到了老地方,但是有莫惊春和张千钊在,他只能讪讪地吃花酒,其他的酒是半点都不能沾,更别说是烈酒。

张千钊笑呵呵地说道:“趁着还未入冬,还可以多走走。到时候可是出不来了。”

莫惊春斟酌着说道:“这一回除了你之外,却还有几位旁的大臣被点了,与从前倒是别有不同。”

以往点出题的考官,一般都是老翰林和大儒,顶多再有一二个朝臣。可这一回除了几位大儒老翰林外,正始帝还点了四五个朝臣,细数起来都是曾经做过京外官再转回京内的。

张千钊知道莫惊春没有子弟要下场考试,袁鹤鸣那头的已经考上,与他们而言都无切身利益,才稍稍说了一句,“虽然还不清楚是哪个方向,但是这一次陛下应当是要切实考校他们学识外的东西。”他吃了口热茶,顿了顿,又说道,“比如刚回来的薛青。”

袁鹤鸣奇特地说道:“薛青是个能干的不假,但是他去雍州才一年多吧,陛下怎么突然将他调回来了?”

莫惊春淡淡地说道:“薛青本来就是擅长法辩,本来就是走明法科入朝,前些时日大理寺出了些问题,陛下要将他调回来坐镇大理寺。”

薛青是个刚正不阿的脾气,更是眼底揉不得沙子,他到大理寺,其实有些人是不愿意的。

张千钊轻笑着说道:“正是如此,我看今次名单上居然还有薛青,便知道这一次陛下或许会偏重实干,而不是旁的。”

莫惊春见他还要再说,反倒是抬手拦住了他。

“虽然我们身旁确实没人要下场考试,但是你也别说那么多。尤其是鸣之这家伙,酒后就拦不住嘴巴。他与我们在一处的时候还能克制,去了别处……我可是知道他这个月又吃醉了两回。”

被友人当着面扒光了裤底,袁鹤鸣恼羞成怒,一把子抢过莫惊春手边的茶壶,“我都不会了,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我已经同家里人发誓过,必定不会再醉倒那个地步!”

袁鹤鸣倒也不是吃酒就会胡咧咧,得是喝到烂醉,半点都醒不来的时候,那会才是有问必答。这还是莫惊春发现的,才让袁鹤鸣知道自己还有这个烂毛病,却也是心惊肉跳了一段时日。

毕竟袁鹤鸣再是清楚不过自己这张嘴巴。

莫惊春笑道:“你同我说却是没用,还是得看你如何做。”

就看他现在跟缺了酒虫一般的模样,可真是让人信任不起来。

不过……莫惊春蓦然想起之前正始帝对他的兴趣,依着陛下的脾气,如果真的记住了,总不会真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是陛下在最后绕过了袁鹤鸣,没将他提过去做活,还是……

罢了,这些都是自个儿的私事,莫惊春也不想进一步探寻。

毕竟他和正始帝之前的矛盾,莫惊春也从未表露过。

这次话罢,莫惊春多少猜到了陛下这一回的打算。

陛下这一回,应该是要撇去之前只看文学考卷的惯例,更要看学子对天下世事的通达看法。科举科举,毕竟是写字做文章,文笔的好坏,自然会影响考官的态度。朝中不少官员都是出身不凡,在才学文章上自有自己的看法,尤是大儒,更是偏爱才华出众的考生。只是笔杆强,却不意味着考生在面对实事时能有足够的应对。只看文章,选出来的便也只会读书写字的才子,却未必会是合适的官员。

这一回皇帝将更多的官员列入考官范畴,怕是要让他们互相针对。

至少有薛青这般人在,是绝对不会让空无一物却花团锦簇的文章列入。

想明白这点,莫惊春再看任务七,就有古怪的感觉。

正始帝既然看中这一回的恩科,必定会派人严加看守,怎可能会发生舞弊的事情?

须知道,考官在出题的时候,吃喝拉撒都会在专门的院子,直到考试结束后才能出来,从冬日开始准备,春日入院,到二月考完,这些考官却也是付出良多。如此严苛的状态下仍能舞弊的话……那或许,只能从考官下手。

里应外合。

莫惊春微蹙眉头,将之前列的考官名单数了又数,实在是清奇。

这上面可无一个贫困,至少也是略有家产。

至少钱财一事并不十分紧迫。

不过莫惊春也清楚,钱财一事上的贪欲是永无止境。

如今只是看不分明,左不过还有时间,再一一细查便是了。

在即将入冬时,平静的京城发生一件大事。

谯国桓氏的下任宗子在京郊被将要入城的老齐王嫡子纵马踩死了,这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

封王者,单字为亲王。

“齐”称更是尊贵,乃是永宁帝的大兄封号,在朝野王爷里算是最最贵不凡的那一批,而他的嫡长子公冶留铭更是娇纵跋扈,即便是久不入朝,百官也多有闻名。而谯国桓氏乃是闻名世家,其下任宗子,恒生,其才学异常出众,大儒顾柳芳曾经赞叹不已。

谯国桓氏失了下任宗子,自然震怒,更是不依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