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算不算欺骗读者?(第2/4页)

江森一听这话,算是稍稍可以理解,不过又问:“你一个人住?”

“不是,我跟阿伦合租的。”郑小斌嘻嘻笑着,指了指坐在前排的朱杰伦,又小声在江森耳边道,“有时候小南也跑过来过夜,我晚上都不好意思起来上厕所,嘿嘿嘿嘿……”

他说得满脸淫笑。

江森不由得朝着南湘如那个大奈奈矮个小美女看了眼。

小南同学跟江森目光交汇,又见郑小斌表情猥琐,立马意识到他们两个在说什么,脸皮一红,赶紧把头转了过去,朱杰伦则急忙隔着老远,朝江森打打手势,示意江森不要乱说。

操!

这个小南同学,看样子是已经被朱老板之子喝了头汤了啊!

这年头的有钱人,生活从小就这么充满乐趣的吗?

江森朝朱老板之子伸出大拇指。

重生到现在,他遇到过的四个富二代里,就属朱杰伦最像富二代。

除了暗地里吃喝玩乐,几乎看不出任何手艺。

而其他的几位,罗北空体格犹如禽兽、郑小斌超级会来事儿,季伯常更是层次完全不一样的富二代,而且好歹医学硕士文凭在望,智力水平不容怀疑。

唯有朱杰伦,直到今天,江森看看出了他的内秀。

这种一声不吭就把事情给办了的能耐,也是个狠人呐!

而且话说回来,就十八中这么个小地方,居然都能冒出这么多家里条件不错的孩子,江森仔细一想,好像从这个年头开始,穷人家的小孩,往上爬就开始逐渐变得不容易了。

像他这种从山里出来的,如果不是开挂级别的,怕是正常情况下,根本连普通高中都进不去。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别,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小孩的升学状况。

那些平常连卷子都买不起的小孩,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面前,确实很难跟那些家里有钱到甚至能请得起家教的孩子拼做题?就算是题海战术,有钱人家里的战术,都显得更有质量、更有效率。这也难怪,后来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居然会被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家长,那么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想来最初的时候,怕是正是因为普通人家的家长和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学习上力不从心,才会鼓吹“分数不重要”的吧?

再然后有了这个社会思潮基础,所谓的“素质教育”,才会那么全面地在有心人的一步步计划之下,如此顺利地铺开。直到若干年后,“素质教育”的真正影响出来,大量有钱人家的孩子打着素质旗号,轻而易举地拿下名校的名额,普通人们才算反应过来,原先不搞素质教育,他们或许还有一条生路,但这么一改革,他们反倒真的几乎没活路了。

所有的社会资源博弈,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及时出手调整,无论朝着哪个方向博弈,最后胜出的,总是先天就跟资源比较近的人。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你要考,有钱人的孩子跟你一起考,你要素质,那有钱人就更高兴,甚至鼓励你多谈谈素质。无论怎么左右摇摆,有钱有势的人,总是能从中找到操作空间。

那普通人能怎么办?大概率,就真的只能靠变异了。

比方林少旭,又比方江森自己,就算是变异得相对来讲比出众的。但哪怕变异了,也还得加倍努力,才能跟朱杰伦和郑小斌这样的二代坐到同一间教室里。

江森环视这满屋子的人,54个孩子里,差不多有将近一半是所谓的艺术生。

这群憨憨傻傻的可爱女孩子们,可不就是素质教育的既得利益者?

然后剩下的人当中,还有郑小斌和朱杰伦这样的有钱人,有邵敏、胡启这样的小康之家出身的孩子,在应试教育阶段,资源也比乡下的、村里的、山里的那些孩子,好到不知道什么地方。熊波家里,估计也不算差的,这年头的东瓯市市中心,真正意义上的穷人,真心不多,城市户口的家庭,只要自己不偷懒、不投机,踏踏实实地干,社会发展红利,必然吃到饱。

全班这么多孩子里头,真正家里给不了任何帮助的,包括江森在内,恐怕最多也就五六个,十分之一而已。这差不多也就是纯粹“普通家庭”的孩子,能上普高的真实比例了。

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智商其实都很高。

只不过缺少更多的资源和和更好的环境,将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些孩子,不容易啊……

在全班一片哄闹声中,上课铃声响起。

江森的目光从黄敏捷和季仙西脸上扫过,这两位,应该就属于普通家庭变异的。

区别只在于,黄敏捷来自农村,而季仙西则是城中变异。

——说起来,西西同学的情况,跟江森前世还真有七八分相似。

只不过两人性格上差别挺大。

江森向来是很输得起的,只要见到牛逼人物,直接跪下就能喊爸爸。

而西西同学,显然就自尊心过强,心胸略狭窄了。

见不得别人好,也是慢性心理疾病的一种……

憋久了,容易出事故。

“一个月几千算什么,我们江老师每个月稿费可都是几百万的,一所学校,眼睛都不眨,说捐就捐了。”上课铃声刚一响,班上的同学们才安静下来,季仙西居然就这么酸酸地冒出一句,那阴阳怪气的话,让全班同学一时间全都说不出话来,接话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而刚从教室外走进来的小白老师,更是听得有点手足无措。

幸好江森连忙喊道:“老师,上课吧!开玩笑的!”

“哦……哦!大家翻开课本啊,先讲一下昨天课后的一道题……”

小白老师急忙开工。

教室里的秩序,总算又回到正轨。

……

“啊~~~”午后一点多,两点不到,整座城市,全都昏昏欲睡。《东瓯日报》大楼的某间采编办公室里,中午在外面陪着领导吃过饭,这时候才回来的潘达海,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今天要写篇关于江森的人物采访报道,胡部长提了要求,说要如何如何,钱秘书长也提了要求,说要这样那样,要突出这个,要强调那个,还一定要体现一二三四五。

刚才吃饭的时候,潘达海就一边含笑点头,一边在心里骂娘,此时坐下来,脑子里简直就是是一团乱麻。他心里暗暗嘀咕,这些当领导的就是爽,中午吃完下午三点才开会,回去后还能至少睡上四十来分钟,相当于学校里一节课的时间了。他可就惨了,马不停蹄马上就要赶稿子,还得在四点钟之前交货,因为还要主编过一稿才能发——今天这篇报道,是胡部长和钱秘书长之前就跟报社这边打好招呼的,某种意义上,算是政府机构约稿,发是肯定能发,稿费也肯定能拿到。不过就是,妈的感觉好难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