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章合一(第4/5页)

何熙算是服了,连忙帮着接过饭盒放在一旁,那边江建中已经开始叫人了:“起床了,起床了,太阳照屁股了。吃饭了。”

边喊还边问:“于主任呢?刚刚还在这儿!我给她买的包子。”

一个皮肤特别白的打着呵欠说:“去洗漱了。”

江建中一顿叫喊,一屋子的人都起来了。

见了何熙就大声小声的先叫了一遍何顾问、何老师。随后屋子里就成了食堂,各种包子馅饼的味道,何熙倒是挺适应的,从大学到博士,边工作边吃饭简直家常便饭了。

她去把窗户开了,散散味,就看郑文华放在她桌子上的一份资料——大比武小组人员分配。

是昨晚上已经商量好的分工,组长是徐海信,副组长是郑文华,顾问是何熙。

节能减排组是于桂芬、江建中、葛千山、刘晓静,于桂芬担任组长。改进外观组是王玉华、洪爱书、郭天山、孙长夏,王玉华担任组长。产品维修和改进组是黄晓玲、毛爱国、胡敏、薛雨,黄晓玲担任组长。

当然,其中于桂芬和江建中还负责给参加大比武的技工进行集中培训。

何熙和郑文华两个人都没有写具体工作,显然是负责总览,哪里需要哪里去。

这是复印版,已经厂长签字了,显然昨晚徐厂长也加了班。

她看完了,就听见江建中喊了一声:“于主任,饭给你捎回来了,快点吃吧,可能凉了。”

于主任嗯了一声,何熙就听着脚步声朝着自己这边过来了,抬头一看,正瞧见于桂芬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往这边走,跟她目光对视上了就说:“何顾问,我带着胡敏去一车间,跟邬大河商量商量配合的事儿,你没去车间,跟我去认认人吧。”

这是必须的,何熙立刻点头:“行啊,你吃完饭吧。”

于主任已经一口将包子吞了,那大包子噎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连忙喝了两口茶,才空出嘴来,风风火火地说:“行了,吃完了走吧!”

何熙拿着包就跟了上去。

出了办公楼往西边走,就是车间了。

于桂芬就给她介绍:“前面这个是二车间,后面那个大的,是一车间。”

何熙看了看,二车间显然是时间久远了,不是一般的旧,而一车间看着就新,显然是这两年新盖的。

这一二车间的名字,恐怕不是以历史算的,而是以重要程度命名的。

路过二车间的时候,何熙还往那边瞧了瞧,这会儿已经是上班的点了,里面人不多。

于桂芬瞧见何熙看就解释:“二车间主要生产2150发动机,是六十年代的主力机型,已经很老旧了,需求量不大,现在开工率严重不足。”

何熙点点头。

很快就到了一车间,和二车间闲散的情况相比,一车间可是热火朝天。

这时的发动机生产,可不似21世纪已经大部分自动化,有机械臂帮忙,完全是靠着人工操作的。

如果仅从车间看,没有任何高大上的地方。

到处都是机床的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灰尘,说话完全靠吼。

于桂芬轻车熟路,带着何熙一路向前,还跟人打着招呼,问着邬大河在哪里?

何熙大部分名字都没听过,不过也有熟悉的,比方说昨天提起的吴太高、张慧丽、罗小军和高长虹。

她就记下了样子。

很快到了装配线,刚刚有人说邬大河在这里,不过何熙看了一圈没瞧见人。

于桂芬则直接跟一个瘦瘦小小的工人说起了话:“杜勇,邬主任呢?”

何熙又对上了号,杜勇是昨天郑主任提过的那位很棒的装配工。

杜勇是个开口先笑的人,露出大白牙笑着说:“于主任啊,邬主任上厕所了。一会儿就过来,你等等。”

于桂芬哦了一声,站一边了,倒是有人不停开始打量何熙,毕竟她实在是太显眼了。

有人忍不住问:“这是新来的技术员吗?没见过啊!”

于桂芬一听就聊起来了:“不是,这是何顾问。”

顾问可是够唬人的,不过工人却不信:“她才多大,能当顾问?”

这又不是秘密,于桂芬就把大比武的事儿说了,这可是大事儿,一听大家都感兴趣了,连忙问:“什么时候比?装配这块肯定是老杜吧,别人也不成啊。”

杜勇倒是沉稳笑着说:“咱就是一块砖,厂里哪里需要哪里搬,反正我听安排。”

于桂芬就喜欢杜勇这性子:“老杜这话爽快!”她还普及了一下这次大比武的重要性:“如果能赢,TS1号就可能落户咱们海州厂了。那可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到时候,海州厂肯定能成为一流厂!”

这个大家都喜欢。

这代表着工资高奖金高地位高。

而且,这时候的工人谁不爱自己的厂子,谁不想自己的厂子好?!

于桂芬这么一说,连杜勇都激动了:“哎呦,那可太重要了,必须得赢!”

“就……”于桂芬还没说完,就听见有人插了一句:“于主任怎么过来了?”

这声音听着陌生,何熙扭头看,就瞧见一个白胖子走过来,不是邬大河。

胡敏在旁边小声介绍:“这是一车间的副主任刘海涛。”

于桂芬恍然不觉,连忙问:“邬主任呢?”

刘海涛说:“他有事出去了,有什么事跟我说一样的。”

于桂芬就立刻将带来的分组计划给他了:“刘主任,我们技术科加了一夜班,把计划都弄出来了,你们一车间可得配合。现在节油啊外观啊还有产品其他的改进还没落地,这个要等一等。现在要紧的是,把参赛的技工集中培训一下。”

“我们列了五个人的名字,你看着谁合适,也可以加上一起培训,别超过十个人。”

“时间就是晚上下班后,七点到九点,大家加个班。”

于桂芬说完就等着刘海涛回应了,哪里知道,他看了一眼后就笑了:“于主任,你们这够快的。按理说,厂里这么大的事儿,我们一车间怎么也要参与,可是……”

他这一可是,何熙就知道有问题了。

其实昨天的表现看,邬大河就不会痛痛快快配合的。

“你怕是不知道,省里几家农场统一订购拖拉机,咱们有两百台的生产任务,我们哪里有空啊。”

“这事儿我知道啊。”于桂芬也不愿意了,直接指了出来,“可这200台的交货时间是八月前,这还有三个月呢,怎么就紧吧成这样了。再说,我们又不是把你们全车间人调走,就几个人,你们就不能生产了?”

刘海涛就笑了:“你别生气。这看着是挺松快的。可生产这事儿你也知道的,万一哪天机器坏了,万一哪天有别的任务,我们赶早不赶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