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章合一(第4/5页)

“这样的一台发动机,可以让我国汽车发动机技术提高十五年。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换取大量外汇。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造出真正完全夏国造的汽车,这是基石,也是起点。”

“但起点最容易成为终点。因为是否能将这条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消化好重中之重。我们国家六十年代曾经引进过汽车技术,但是我们现在却依旧没有实际意义上国产化的汽车,就是因为只引进,只模仿,不消化,不吸收,不能够融会贯通,从而进步。”

何熙说的是事实,她站在21世纪回望80年的夏国,那会儿的夏国正兴起引进潮流,为了与国际接轨,似乎所有人单位都在想办法引进技术设备生产线。

但是真正的效果是怎样的?

在某项国家调查数据中,汽车行业80年代夏国引进技术项目,能够达到原产国技术水平八成的,不足四成,能够有所创新改进的不足一成,而拿到这么好的技术,能出国赚外汇的不过7%。

也就是说,大家只引进不消化,不少资源都浪费了。

“所以拿到生产线很不容易,怎么将这个生产线利用好,很难。”何熙下了这样的结论。

如果刚刚面对郑虎的何熙是笑中带刀,让人感觉这丫头挺有心机的,但这一番话下来,倒是让不少厂长肃然,这丫头有点东西。

张胖子很是配合,问了一声:“那何同志你是怎么想的?说说吧。”

何熙就说:“我的确缺人,而且想跟各位要人。不过我不仅仅缺人,我还缺的很多。”

她说着,就看向了李仲国,李仲国立刻站了起来,从自己的黑皮包里掏出了上午刚刚去花重金打印的表,每个厂给了一张。

大家接过来立刻看,就发现这居然是张报名表。

李东城笑着问:“这是什么意思?”

何熙回答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这是向大家求助。目前整个发动机厂,缺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的成熟工人,这其中包括铣床焊工装配工等等。另一方面我需要很靠谱的合作厂商,也就是配件厂。”

配件厂三个字一出,不少人都惊讶的抬起头。

生产发动机自然是需要配件的,不过这可是樱花国的配套技术,他们都以为何熙会自己生产,哪里想到,她愿意拿出来?

就听见何熙说道:“一台发动机需要的零配件多得是,如果各个都想自己生产,一来我的投入太大了,二来对夏国汽车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没用处。所以我需要合作的零配件厂。我们会签订授权合同,从零配件厂采购零配件。”

“有设备的有条件的管理成熟的可以做零配件厂,技术不错但设备不行的,或者规模不够的,可以跟我签订职工租赁合同。”

“我想各位来找我,也不是为了逼迫我,而是想给自己厂子的职工开工资开奖金,让大家舒舒服服过日子。这样我们双赢,不更好吗?”

这个提议,倒是让不少人激动起来。

尤其是何熙那句提高夏国汽车行业整体水平,那不就是代表着她有普惠性质吗?谁不想收益,谁不想做得好,可以去国际上与外国人争锋?

这可是刻在夏国人骨子里的情节——为了挣外汇,多少厂领导殚精竭虑,多少工人连夜加班。

更何况,激动人心的大前提下,还有个体的受益!

尤其是左康健,他们厂子设备老化,但技术工人手艺不错,租赁工人不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吗?

别说什么工人给别人用行不行?工资一个月就开一半,二十块钱养一家人,饭都吃不起了,顾得上这个吗?

左康健立刻说:“怎么租赁工人法?”

何熙就说:“签订合同,工人经过技术考核,到我这里工作,我负责他们的工资奖金和食宿、路费。同时,每个工人我会补贴厂里一部分钱。”

这就很合算了,本来厂里也是活少人多,这样的话,走掉一半的话,剩下一半足够开工又有何熙给的补贴,不但能工资全发,说不定还能盈利呢。

左康健的心已经动了。

倒是张胖子连忙跟着提问:“请问,零配件厂要什么条件呢?需要生产什么?”

何熙就说:“零配件厂分两种,一种是生产零配件这种要求比较高,要生产螺母螺栓锁片等等精细配件,要求很高。就像是我说的,消化是重点。但同时这也是竞争力,汽车在国外是家家都有的必备品,终有一天在夏国也是,而此时如果大家能够达到这个要求,这就是厂子以后的竞争力。”

这个谁不明白?

国家正在加紧整车引进技术,也就是说合资车很快就会在马路上见到了。日后汽车会越来越多,如果能将这部分技术消化吸收做好,那即便以后不和何熙合作,他们也有广阔的天地。

王胖子已然欣喜起来。

当然还有一种,这会儿大家不觉得何熙不拿出股份合作不行了,反倒是主动不少,有人立刻问:“第二种呢?”

何熙就说:“是粗加工。像是曲轴毛坯,缸体毛坯,这方面不是技术要求不高,而是没那么精细,因为需要拿到总厂来进行精加工。”

“这就是目前我需要的三个方向,我的报名表上非常详细,请大家如实填写,最后也请写上你们倾向的合作方式。我会根据你们厂子的真正状况和你们的倾向来选择。”

大家这会儿已经认真看了报名表了,上面可不是问题众多?厂子历史,有多大,多少工人,分别是什么工人,都达到了什么水平?年龄层次?机器设备有哪些,分别是哪一年的,是否能正常使用?目前厂子能够生产什么?优势项目是什么?为什么?

这简直要把家底抖落出来了。

可没人觉得这有问题,人家要跟你合作,那不得你能干才行。这会儿大家就一个想法:生怕自己写的内容少了,把自己刷下来。

李东城就问了句:“这要是地方不够能自己加张纸吗?”

何熙深深地看他一眼,点点头:“可以的。”

柏石县农机厂厂长吴大牛又问:“那我们厂子机械设备都是五十年代的,这些年修修补补用的还行,不过生产这么先进的发动机零配件肯定不成,是不是就不行了?”

何熙回答:“也不是,生产线是一整套设备,和相关配套技术,也就是说,机器图纸我们也是有的。”

那不就是只要厂子合适,就可以自己制造设备给他们用吗?

吴大牛立刻点头:“我明白了。”

罗山县机械厂厂长陆志远则问的是:“零配件厂,你们选多少家呢?”

何熙回答:“一种零配件最少两家,日后会增加到三家。所以这也是给大家提出了要求,质量不好,我们就收别家的。不是签了合同就必须收的。如果一定时间内供货质量都不达标,就会取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