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三章合一(第3/5页)

这话说的是真有道理,张胖子他们想了想都点了头:“那我们就去?”

何熙就笑了:“去!不过你们要想好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心里有数,别到了那儿边走马观花。”

陆志远立刻应了:“对,都得带着问题去!”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他们四个回去后,何熙的事情就多了,海盟县农机厂合格的工人只有171名,但这是这个厂子的最核心的工人,一是厂子也有生产需要,二是有些人自身不愿意,或者是条件不允许,所以能来的大概在130名左右。

如果按着现在夏国的生产线来说,想要达到5000台年产量,500名工人是要的。但是,何熙很了解即将引进的CS系列发动机生产线——樱花国在70年代已经半自动化了,这一套设备里有不少都是数控机床,所以压根用不到这么多工人。

她心里有数,四百名就差不多了。

所以还差270名。

调查的事儿一出,何熙就直接停了考核,现在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完全没有问题,何熙才重新开启——这个时间把握是很有想法的。

首先调查开始人心不定,虽然如张胖子他们都表示和何熙同舟共济,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涉险的,马上停止考核,就等于不让这些厂子做选择,反正合同没签,跟你们没关系,也就避免了关系变化。

而现在调查结束真相大白了,合作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张千山还说何熙是排头兵,这就没什么担心的了,此时再次开启考核,前面没有撕破脸,现在大家自然积极。

何熙直接选了两家,一家是耒河县农机厂,一家是河源县机械厂,两家厂子规模都比海盟县大,何熙一家厂子要了130人。工人也齐全了。

至于工地的事儿,她压根就没操心——李仲国那边的水泵厂已经快完工,这时候的工厂不需要什么无尘之类的,所以盖的也快,反倒是三层的办公楼慢一些。

他有了经验,前期的规划招标,后期的建设都是李仲国负责,何熙就解放了出来,专门对工人进行了筛选,组成了一个三十人的小队伍,这里面有着各个工种,准备去樱花国进行拆卸。

到了十月初,何熙终于接到了来自大工的回复:“试制成功,经过了25000公里实验,节油可达30%,合同生效。”

无论是何熙,还是一直关注此事的张俊、徐海信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合同签了,但是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就是一条,多一条就让夏国追赶国际步伐快一点,不成谁也不想。

很快,大工那边又传来了消息,问何熙什么时候可以接收生产线?

厂房虽然还没建好,但是人去樱花国,再拆卸,再海运回国,怎么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何熙就把日期定在了十一月,这样等着机械回来,厂房也就建好了。

11月1日,何熙带着整整四十人的队伍,在海州市汇合,然后包车去了京城飞机场,所有人都统一穿着浅蓝色的工装,上面绣着晴天机械四个字。

此时的飞机极少有人坐,尤其是国际航班,外国人居多,夏国人只有极个别。

这一个队伍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晴天机械是哪个工厂?怎么没听过?这是一起出国吗?可这是工服,也就是说,都是技术工人,都知道派学生出国留学,现在夏国,居然一口气派了这么多技术工人出国吗?这步伐不小啊。

孟爱华也在队伍里,她樱花语虽然说不太流利,不过文字功夫到位,看写合同是没问题的,虽然专门请了翻译,何熙为了保险,还是带上了她。

孟爱华今天穿了一身白色半袖衬衫加黑色半裙,一双黑色高跟鞋,这会儿正跟何熙说话:“记者等会儿就来了,你这打扮不合格,我给你准备了,换一身吧。”

张俊副部长前几天将何熙引进发动机的事儿在工作会上谈了谈,还专门说了何熙要带一支四十人的队伍去樱花国拆机器。

要知道,无论是泰斯公司已经敲定的卡车、拖拉机整车引进,还是目前还没敲定汽车整车引进,目前都没有进行到这一步。

而上一次大规模技术引进还是在六十年代。

张俊副部长一说,管宣传的人就觉得非常合适,将这事儿以通讯的方式写给了报社,这则不过百字的豆腐块一发,直接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不少报纸都想要采访一下这支去樱花国拆卸生产线的队伍。

何熙太知道媒体的重要性了,上次在海州市报纸一报道,晴天水泵的生意就火遍了全市。如今这么大的宣传,怎么会不答应?

不过记者们显然更有想法,直接将采访地点放在了机场,说是要记录这一激动时刻。

这会儿何熙他们怕赶不上飞机,提前到达了,记者们还没来。

孟爱华推着何熙往卫生间走,“换下来吧。宣传宣传,你都不重视,怎么能宣传好?衣服鞋子都是新的。”

何熙被推进去之前,问了句:“你怎么知道我的型号?”

孟爱华靠着墙抚弄了一下大波浪,跟她说:“对于有威胁的女性,我第一眼就已经扫描过了,你的数据很惊人,我记得超清楚。”

何熙:……

何熙进去一看,准备的是一身白衬衫黑阔腿裤,方根皮鞋,在这个年代,已经非常时髦。

何熙今天穿的则是晴天机械刚设计完成的工服,相比较而言,当然是孟爱华这身好看。

不过比划了一下又想了想,何熙还是把孟爱华这身收了起来,出了卫生间。

孟爱华听见声音扭头一看,本来想惊艳一下的,毕竟何熙本钱这么好,却天天穿的朴素要死,实在是太浪费了。

哪里想到,居然还是那身。

她忍不住说:“你怎么没换?”

何熙笑笑:“我是代表晴天机械接受采访,我穿这个肯定好看,但这个时候,我不是重要的,突出的是晴天机械。还是我身上的工夫更合适。”

孟爱华一听也是,就是有点郁闷,“白买了?”

何熙笑:“怎么会带上吧,去了樱花国肯定有好多场合,到时候穿。”

孟爱华这才高兴起来:“那个我都想到了,我都给你买了,放心吧,该漂亮的时候绝对不输阵!”

何熙:……怪不得她带了三个大箱子。

出去后很快记者就来了,一共三家媒体,都是精选过的,一家夏国日报,一家夏国工人晚报,一家则是樱花国新闻联报在夏国的记者站。

到了以后采访倒是很常规,何熙本来就见长于口才,更何况这事关重大,从专利换生产线的猎奇,到这条生产线对于国内内燃机行业的意义,到何熙这次为什么要派四十人队伍自己去拆卸,林林总总,何熙说的是有趣又好玩,几位记者都听得入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