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章合一(第4/5页)

所以见了他就要求进入会议室布置一下,小王瞧了瞧何熙身后的人和东西,倒是也没拒绝把门打开了。

等着他们忙完,恰好八点半,又收拾了收拾,小王就过来敲敲门:“领导们马上来,你们准备一下吧。”

何熙和孟爱华、于敏连忙站到了门口,不多时,就瞧见张俊带着十几个人往这边走过来,这里面有何熙熟悉刘成礼,潘少华和雷诺几位司长,也有何熙只是眼熟的领导。

等着到了,何熙连忙打了招呼,不过这群人的目光却被眼见的会议室吸引了。

原本的会议室就是一大排长桌子,大家在这里开个会,什么也没有。

但现在,桌子整体向外移,空出来的地方放着一张大概一米五乘以两米的铁板,被一个架子支撑着,上面用吸铁石固定着一张大纸,上面画着简笔画,马路上汽车穿梭,马路后高楼大厦。

上面空白的地方写着一行字:晴天机械与东北齿轮厂合作的商业计划书。

大家看了看,还是张俊先说的话:“还弄了个背景,不过这画挺好。这是美丽国吧!”

何熙就说:“这是我今天的讲解版,上面有我这份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提要。不过画的不是美丽国,而是二十年后的夏国。”

这话一出,大家忍不住都去看了看,高楼大厦随便数数也有二三十层,一条不长的马路上,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足足十几辆车,上面画的的确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夏国人,但是这楼的高度,这车的密度,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但无论如何,仅仅这幅画,就将大家带入了憧憬当中。

等着他们落座,何熙就走了过去,开始了她今天的说服工作:“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何熙,是民营企业晴天机械的总经理。”

“昨天张部长通知我,有这个机会可以讲讲我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想要和国营东北齿轮厂合作,我思来想去,决定用商业计划书的方式来进行解说。这样更有条理一些。”

“首先第一项,我要说的是公司使命。”

随着她这声一落,后面的两个工作人员立刻松开了上面的吸铁石,嗖的一下撤走了刚刚封面,露出了后面的第二张纸。

这后面居然还有?不过大家也就是惊讶了一下,立刻被画面吸引了。因为上面还是延续了第一张的风格,不过左边只有一台画着黑头发的小轿车,右边则有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十几辆车,还有黑点点,代表无穷无尽,仿佛车的海洋。

中间只有四个字和一个符号——公司使命:

这后面显然应该有具体内容的,却没写出来,大家忍不住看向何熙,以为会解释一下,哪里想到何熙却说“按理说在一开始,我应该将我们的使命目的告诉大家,以便大家理解我为什么要与东北齿轮厂合作。”

“但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来个倒叙的方式。所以,我们先讲的是行业痛点。”

后面画面随之而变,不过就没有那么多喧宾夺主的小汽车了,而是简略的写着三行字。

大家忍不住眯起了眼睛,看到了第一行字:“行业数据”。

就听见何熙讲到:“要做什么,首先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分析。

晴天机械既然要做整车,那必然是在小轿车行业深耕,所以用的是小轿车的数据。去年全国小轿车生产5400辆,但是销售量只有2000辆,也就是说有63%的汽车销售出来就变成库存了。

真的是我们的汽车市场不够大吗?我这里还有一个数据,去年我们国家进口汽车2万辆。

也就是说,不是我们没有需求,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的国产车打不过进口车。为什么呢?

我在这一年间也见了不少使用进口车的人,问询下有这样几个重要原因,一是质量差,动不动就撂挑子,半路上被拖回去,明明用车为了省事,结果却成了费事。

二是油耗高,同样的车型,每年的油费就比进口车尤其是比樱花国的进口车高一半左右,这是一笔大开销。

三是技术落后,发动机不行导致跑得慢超不了车,底盘不行减震功能几乎没有,装配不行车子一动叽里咕噜乱响等等。

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进口车,也不愿意购买库存的国产车。

这本来是优胜略汰,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我们的夏国来说却是不容乐观,因为这样导致了我们的汽车厂完全无法养活自己,以南河省为例,六家汽车厂已经转产四家,剩下的一家在生产二轮推车,另一家今年干脆没开工。

不用时间太长,一年时间如果得不到改善,我敢断定,这六家汽车厂一家也不会剩。南河如此,放眼全国又能剩下多少呢?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进口汽车挤占市场的话,我们毕竟还有汽车证的限制,部分国产车是能够活下去的。但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托卡集团同东汽集团合作,将会在1984年推出合资车。”

“这就是我们国产车的竞争对手。”

后面的画面陡然换了,变成了竞品分析:托卡集团八个字,下面则是一辆很漂亮的汽车照片。

何熙直接说:“我们同托卡集团签订的合同,将要在国内推出的第一辆汽车S系列轿车,我委托国外的同行拿到了它的数据。它非常先进,搭载的是87马力的1.6L直列四缸化油器发动机,前轮驱动,匹配4速手动变速箱。”

“而我们现在的主流汽车京牌212吉普,采用的则是75马力直列四缸发动机,四轮驱动,鼓式刹车,三速手动变速箱。”

“无论是换挡感还是操纵感远差于S系列。更何况,S系列轿车足足比京牌212吉普轻500公斤,每小时的耗油量是212吉普的60%。而且,它的装配技术要远超于我们的现有水准,试驾过的司机的评价是:非常安静,没有噪音。”

何熙扭头问:“这样的合资车上市,我们的国产车可以竞争的过吗?”

这些数据,有些领导知道,有些领导不分管这个,是并不知道的,本来何熙讲国产车的问题所在,很多人都觉得没什么意思,毕竟大家都知道,但当何熙将进口车和合资车的数据放在这里,大家却一下子精神起来。

差的太远了,真的没活路。

不过,这又如何呢。

立刻就有人问:“所以我们才引进,你这样讲,仿佛引进技术是有问题的。不引进怎么办?就这么落后吗?”

何熙就笑了:“马司长是吗?我下一个要谈的就是他山之玉。”

说完,后面的画面就换了,是一张引着换成了穿着高丽国传统服饰的小人正在开车,上面写着:高丽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之路。

何熙说:“历史总是相似的,1962年高丽国一年的汽车产量只有两千台,高丽国曾经和我们一样,寻求整车技术引进,跟他们合作的,有著名汽车品牌特福,也有跟我们正在合作的托卡集团,但是屡屡受挫,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只是零配件组装厂,得不到任何核心技术,无论多少年,他们都不会有自己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