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第2/2页)

送这玉坠时,他还尚未坚定决心争权夺位,谢愔那时就已料到他会走上这条路了吗?

可他凭借着一股醉意,反复品味着这句话,却又似乎咀嚼出了另一层含义,一种宛如流星划破夜空,降临在他心中的悸动。

他一时分辨不清了。

·

“阿父,阿弟来信,还送来了节礼。”谢皎大步走进书斋,瞧见从兄谢雪也在其中,便连忙向二人行礼。

“阿愔来信?”谢闲将手中的报纸合起,放到了一边。

“正是,除了信,还给大家都送了年礼。”谢皎将信递了过去,瞥见案上的《密阳月报》,疑惑问:“阿父,从兄,你们这是在读报?”

“是在读报,不过所读非其文章。”谢雪微笑着回答,“元日朝会上,郇州刺史派使者进献了活字印刷之术,前两日,圣上便下诏,命我等著作郎联合太学、国子监创立京报,我今日前来,正是找叔父商议此事。”

“创立京报?”谢皎在他身旁落座,目光闪闪道:“这倒是件好事,今后除了密阳来的报纸,每月又多了份可读之物。”

“这京报怕是难同密阳报那般有趣,传达的多是些朝廷的公文法令,纵有文士投稿,怕也难过审核。”

“啊……那便可惜了。”

谢皎原想等京报创立,就将自己所写的一些诗篇、志怪小说投稿刊印,闻言不由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逆子!”二人正聊着,旁侧倏然传来怒声。

谢皎愕然地抬眼看去,只见谢闲手握着信纸,眉头蹙起,面色相当不愉。

极少见父亲如此生气,还是因为读七弟之信。

他连忙问:“阿弟在信中写了什么?”

谢闲沉吟片晌,将信给了他:“你看吧。”

“这……”

谢皎看完也不知该说什么,见谢雪好奇,便解释道:“殷仆射欲与姜氏兄弟结亲,姜刺史无此意愿,又不想僵化两家关系,阿弟便与他配合,假作龙阳之好。”

谢雪轻抽了口气,寻思片刻后道:“说来,近日我确有听闻郇州刺史与其别驾关系甚笃,常一同吃住进出的传言。”

“那是这逆子有意令商队散播此言。”谢闲道,语气既气愤又无奈。

谢雪顿了顿,继而口吻温和道:“七弦此番行事确实出格了些,却也是为其主考虑。”

“为主考虑?若当真如此简单就好了。”

“叔父这是何意?”

谢闲喝了口杯中温酒,未作解答。

“不过,”谢皎生出疑惑,问道,“西南王自掌权以来,也未曾有过什么猖狂之举,殷仆射又何必急着嫁女呢?”

“人可忍一时,忍不了一世,”谢闲将信折起,放回信封中,“裴新能忍下这数月已是极限,且看吧,朝中安稳不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