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第2/3页)

这两名玩家能走到这一步,绝对是怀有真材实料的。

单从他们面对“阵营首领”淡定从容的表现来看,姜舒估计这二人在现实中也都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吏部已为这二十名士子安排好了职位,待姜舒对这些未来的下属给予了鼓励策勉后,便由吏部的官吏宣布了他们的官职去处,其中前十名都留在了密阳工作,其余的即便外派也不会太远,都在附近三郡以内。

士子们离去后,姜舒目光转向几位主考官,道:“辛苦诸位先生。”

崔澜捋着胡子叹道:“此番到密阳主持这官考,老夫亦开了眼界,见识良多……不过如这般繁难的考试偶一为之尚可,终是不可作为衡量贤士之准则。”

姜舒闻言,似有诧异地挑了下眉:“崔公亲自主持整场考试,当知晓,这科考制度非但不繁琐,反而远比选举制度更为中正简捷才是。”

“科考只可于小范围进行,令天下士子奔赴一地考试,兴师动众,实乃虚耗民力。”

“这有何难,在各地出卷开考即可,先于郡县择出贤才,再集贤才入京会考,岂非简洁明了?”

崔澜思忖少时,微微摇头:“各地考生水准不一,怎能谈得上中正?”

“那便办学。”姜舒淡淡一笑,口吻泰然道,“在各地开办学校,教材由密阳郡学引入,师者由中央派遣,若教的是同样的东西,纵使师者水平有所差异,只要不是太过悬殊,教出的学生也不会相差太远,总体而言仍是公平的。”

随着他一句句平静地道出想法,崔澜与一旁的殷慎、谢皎二人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就对方这短短的几句话,几人皆感到一种惊骇的意念骤然充斥满怀。

眼前的青年计划此事已久,他欲改革的不仅仅是选官制度,而是整个国家的阶层规则!

其实姜舒还有许多计划藏在心底未说。

他准备先在各州办州学,再办郡学、县学乃至乡学等,总有一日,新型的教学内容与思想将伴随学校的成立遍布全国。

甚至,他还想在各地成立培养专科精英的学校,如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等,毕竟只有专业人才跟上了,科技才能一直发展下去。

当然,目前来看,这个理想还很遥远,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去做,终有一日可以达成目标。

“燕峤与端门郡守已在准备新郡学的开办,这新制度可否施行,至多两年便可见分晓。”

话到此处,姜舒的语气倏然变得郑重许多,“几位皆为栋梁之材,如若科举之制可取,届时还要请几位担当重任。”

崔澜手指握紧,心绪起伏波动。

青年所说之言,没有一句是不含用意的。

他提起燕峤郡在筹备开设新郡学,是因为燕峤郡守崔铭正是他的亲孙子,对方此言可以说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暗示。

这是一种拉拢,也是明确的承诺,只要他带领崔氏站在他这边,今后魏王称帝,也将会重用崔氏。

和他产生相同念头的还有殷慎。

说来实在凑巧,端门郡守除了是魏王的亲兄弟,还是他的大女婿,而燕峤郡守崔铭又是他的二女婿。

想到这一点,殷慎忍不住抬头看向姜殊,有些怀疑对方是否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一层姻亲关系,才会邀请自己担任此次考核的主考官,毕竟这一切实在太巧了。

一时间,室内寂静无声。

两人包括沉默不语的谢皎在内都是高门出身,他们心底皆知,魏王欲推行的科举选官制度对于士族阶层而言,着实不利。

诚然,眼下能读得起书的大都是士族,短时间内或许瞧不出什么分别,但今后呢?

随着学校越办越多,一代代寒门庶族进入官场,终有一日,隔在士庶之间的那层无形而坚硬的玻璃会被打破,届时,世家的荣誉还可存否?

思及此处,几人浑身麻痹,深感不安。

然纵使知晓这点,他们也无从改变什么。

当今天下局势明朗,魏王势力称霸北地,他们拒绝了魏王的邀请,多的是人想要巴上来,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什么都得不到,甚至可能等不到下一代的繁荣,门第便衰落了。

既然保不全士族利益,就只求保自家富贵了。

在场之人都曾为前朝之官,见识过太多的兴衰荣辱,曾经权倾朝野的孔氏一族,不也在一夕之间沦为了阶下囚吗?

国破之时,又有多少公侯高官失去其官爵地位?

论如何延续家族繁荣,最重要的还是投机。

政治世家必然要接受政权的庇护,只要能掌握先机,追随正确的掌权者,又何惧不能令家族长盛?

想通这点,三人不约而同地隐藏起眼中审慎之色,神情变得温和镇定。

崔澜摸着长髯回复道:“若科举之制可取,吾等自倾力支持魏王行事。”

·

望着几人离开,姜舒脸上的笑意缓缓退去。

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他望着眼前空荡的大殿,觉得有些冷清寂寥。

良久,他叹了口气,疲倦地捏了捏眉心。

这时,子明推门端着暖炉进来。

门开的一瞬间,扑进一股寒风,姜舒抬起头,望见外边白茫茫一片,不由疑惑问:“下雪了?”

“是,就在方才,突然落起了雪。”子明关上房门,掸了掸身上的雪片道。

姜舒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子,只见外边果然飘着鹅毛大雪。

雪花纷纷扬扬的,笼罩了屋舍。

他仰头望着天空,不禁回想起自己初次在此看到雪景时的场景。

依稀记得,那是在送完兄长回府的途中,乘着牛车,外面下起了雪。

那晚,他还和谢愔一起吃了羊蝎子火锅,喝了酒,赏了雪景。

忆起这些,姜舒不禁微微扬起唇角,转头问:“阿泽可放学了?”

子明瞧了眼座钟道:“快到时辰了。”

“那给我备车吧。”难得今日空闲,姜舒准备去士馆接侄子放学。

·

傍晚,天空在霏霏细雪中呈现出静谧的灰青色。

少年人坐上马车时满是惊喜,眼睛睁得大大地望着对面的青年:“叔父今日怎亲自来此?”

“我见雪下得大,担心你冻着。”姜舒说着,从袖子下面拿出暖手炉递给他,又递了一条羊毛毯子过去。

“多谢叔父,侄儿不冷,这手炉还是叔父接着用吧。”姜泽乖巧地说着,只接过了羊毛毯盖在膝盖上。

“当真不冷?”

少年摇摇头:“不冷。”

“好吧。”姜舒又把暖手炉拿了回来,心想看来年轻人确实更抗冻。

虽说如今他这具身体的年龄也才二十出头而已。

“近日在学校可好?”

“嗯,同学和睦,功课顺利。”姜泽先是回答,顿了顿又面色微红道:“前两日考了期末的模拟考,今日出了成绩,我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