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村里人办事的速度很快, 尤其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为了一件事努力的时候。

邵哲回家不用进城门,于是师兄俩在城门外便分开了。

于是等到沈伯文告别了师兄,带着妻子与堂弟终于踏上长源县的地界的时候, 村里都已经把流水席该筹备的都筹备好了,就等着正主回家了。

自家人更是心急,见不得自家男人每天都心不在焉的模样, 赵氏干脆专门雇了个认识沈伯文的少年,这几天什么事儿都不用干, 就在县城的城门口蹲着,要是看见他们回来了,就赶紧来报信, 到时候再多给他几个铜板。

这不,为了这事儿,少年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在城门处的街边守着。

这日,他正原本正百无聊赖地蹲在路边,嘴里叼着根草,刚一抬头, 就瞧见一张熟悉的脸, 下意识将沈伯文的脸转换成了几个铜板, 也不顾上打招呼,转身就往沈家食肆的方向跑去。

看得沈伯文满头雾水, 还当自己是什么洪水猛兽,怎么这小子看到自己就撒丫子跑?

少年脚程快,他们还没走几步路, 他就已经跑到食肆中了, 弯腰撑着膝盖, 气喘吁吁的:“掌柜的, 你们家沈老爷回来了,刚进城门……”

赵氏闻言,立马急匆匆地从柜台后头走出来,满脸喜意,提高了声音问他:“真的?”

“真的,我看的真真的!”少年立马道。

“行行行。”赵氏一听,拿出几个铜板塞到他手里,问他:“还跑得动吗?”

听这意思是还有活儿,还能拿钱,少年立马直起腰,斩钉截铁地说:“当然了!”

“行,那你再跑一趟桃花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家老爷子,哦对了,知道沈家在哪儿吧?”

“掌柜的放心,小子知道。”

赵氏满意地点点头,“行,知道就去吧,路上别耽误啊。”

少年话都顾不上说,摆了摆手就跑了。

“这小子。”赵氏笑骂一声,然后高声招呼店里雇的小伙计丽嘉:“别忙活了,去把店门关了,早点儿回家去。”

现在不是饭点,店里也没有客人,正好不影响关门。

伙计是知道东家的大哥考中了进士的,县里最近几天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件事儿了,但凡碰上个人,都要问问,知不知道咱们县里这次出了两个进士老爷?要是没听说过,就要被人家拉到一旁好好说道说道了。

这可是咱们县里这些年来最值得夸耀的事儿了,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所以他闻言就嘿嘿地笑:“进士老爷回来啦,大喜呀掌柜的!”

赵氏此时心情好,不同他计较,摆了摆手道:“是啊,到时候来村里吃席啊。”

“一定一定!”

嘴里说着话,也没耽误伙计麻溜儿地干活,关门的时候,隔壁有人问,“怎么今儿这么早就关门了?”

伙计面带嘚瑟地道:“东家进士老爷回乡啦!”

隔壁人一听就明白了,“那是该早点儿回去。”

说完就缩回了头,心里又是羡慕又是酸,心道自家家里也多少赚了点银子,要不回头跟家里的商量一下,也送小孙孙去私塾念书?

万一将来也像沈家和邵家的儿子一样考中进士了,那不就光宗耀祖了?自己也能得意一番。

隔壁老板想的什么,赵氏是一概不知,她让伙计关了店门,又回了后宅,麻利地收拾好了马车,还有回家要带的东西,然后就打开后宅的门,等着大哥大嫂上门了。

先前走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到了县城先到店里来,正好坐马车回去。

因而等到沈伯文敲开门,看到的就是已经整装待发的二弟妹和她旁边的马车,不由得语塞。

还是周如玉主动上前同她打招呼:“二弟妹,许久不见。”

看着眼前这个明明穿着也没怎么变,但总觉得气质看上去不一样了的大嫂,赵氏居然还有点儿不太敢认,分明样貌跟以前也没什么区别啊,怎么就看上去不一样了呢?

好像是比从前更大方了点儿?

赵氏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脸上挂了笑,也开口道:“大哥大嫂来了啊,还有四堂弟,那咱们这就回去吧,老爷子和老太太还在家里等着呢。”

“那好,那便麻烦二弟妹了。”

沈伯文颔首,客气地道。

“大哥也太客气了。”

坐了好几天的船,沈杜只觉得身上都要被摇散架了,见状便自告奋勇地要负责赶车。

沈伯文自己赶车的技术不怎么样,只能说勉强会,自然是比不上人家赶车的老手,便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周如玉和赵氏进了马车里头,沈伯文陪着沈杜坐在外头,马车的车轮在青石板路上转动起来,一行人说着话,就往桃花村的方向赶去。

……

县衙里,长源县的黄知县也通过城门口的手下,收到了本县新科进士回来的消息,不由得叫来了自己的师爷,皱着眉问道:“依你看,本官什么时候去拜访他们合适?”

师爷捋了一把胡子,沉思了片刻,才斟酌着道:“大人,若是论资历,您比他们二人更深厚,但您是举人出身,那二位却是进士及第,一个是二甲进士,另一个更是陛下钦定的榜眼,还被点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听到这儿,黄知县懂了,虽然都是七品,可一个是年近四十,小地方的芝麻县令,另一个是年纪轻轻,前途无量的清贵翰林官,这里头的差距,是个读书人都明白。

于是便点了点头:“行,那边去准备吧,先给沈家那边递个帖子,本官回头亲自上门拜访。”

“小的明白。”

师爷闻言便躬身应下。

师爷出去之后,黄知县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同是读书人,怎么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也只是个举人,人家年纪轻轻,便考中了进士,心酸之中又透着几分羡慕嫉妒,可随即又想到自己管辖的县里出了两个进士,对自己来说又是难得的政绩,说不定下次升官有望,又顿时喜从中来。

……

另一边,去桃花村报信的少年虽然脚程快,但是更机灵,心思一动,仗着嘴甜,蹭上了人家回桃花村的驴车,总算是赶在沈伯文他们前面到了沈家。

因而沈伯文他们还没进村子,就先看见了结伴等在村口的沈家众人。

为首的便是沈老爷子,眼中尽是欣慰与激动。

沈杜勒停了马车,沈伯文立马跳下车,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沈老爷子跟前,看着虽然只是数月未见,面容却明显苍老了几分的爹娘,心中酸涩极了,眼眶微红,想说什么,嗓子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干脆一撩袍角,双膝下跪,给沈老爷子与沈老太太行了个大礼。

“爹,娘,不孝儿,回来了!”

沈老爷子双手颤抖着上前,将长子扶起,父子俩视线相对,老爷子心中又是动容,又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