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第2/3页)

“我下半年就要当兵去了!不对,再一个来月就要开始征兵了!”苗于华突然也有些感伤。

原本盼着这天早点来,想早点去当兵,尤其下地的时候,他不是出力气种地那块料,每回都累得半死,能当兵就是最好的选择,心里的期盼就别提了。

可现在快到招兵时间了,一时又舍不得家里,舍不得他老妹了。

茵茵又何尝舍得她老哥,只是分别是成长后必需要经历的。

拍拍他:

“往好的地方想,你当兵的地方就在省里,休息的时候当天就能回家打个来回,不也很好?”

“那倒也是,还是当兵最酷!”

“嗯,是挺酷的,但当兵后也得学习啊,要考军校的!听叶隐川说他就上过军校。”

提到了他偶像,苗于华对于学习也没那么抗拒了,他当然想走一遍偶像走过的路。

再说上大学,他哪会不想!

原本的不情愿变成主动学习了,茵茵也松了口气。

她劝老哥学习不止是因为任务的要求,也是真心想要他学点知识的。

他们老苗家想要改换门楣只靠她一人怎么行?还是要家里多出几个有了息的后辈,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长久。

这不,她不止督促老哥学习,也不放过大爷家的中子哥和二大爷家的于右哥。

到了晚上吃完饭,那哥俩也不情愿地来茵茵家和苗于华一块补课。

他们也不想学习了,可没人支持他们,茵茵一说要三个小哥都要学习,他们两家的爹妈第一个支持,吃完晚饭就把他们撵到这里来,不学完茵茵留的任务,别想看电视!

苗爷爷是乐见其成的,也不用茵茵操心看着他们,留好学习任务后,苗爷爷亲自监督。

还是他孙女想的长远,家里多出几个人才,兄妹们一起使劲可不是比茵茵一个人要强。

再说也不能只叫茵茵自己辛苦着,别人都享了清闲,所以必需得逼着他们好好学习,等到恢复高考时好给他去参加高考。

如果都能考中了,那他现在闭眼都是带着笑的,他这一脉发展得这么好,对得起祖宗了!

就是不知道逃出国内的其他几支过得怎么样。

茵茵肯定没时间一直陪着三个哥哥学习的,她自己的事也不少,还有学习任务。

留孙琪在那和他们一块学习,自己又钻进实验室研究机器去了,累的时候就开节外语网课,歇一会儿。

第二天一早,茵茵仍如往常一般起床洗漱,突然一小碗面条和两个煮鸡蛋递了过来。

茵茵懵了一下。

李丽娟慈爱地笑:

“是不是忘了,今天是你生日了?”

“对哦,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我过生日啊!都给忘脑后了!”

李丽娟眼中带着心疼:

“整个家里就你最忙,可不是啥都忘了!洗完脸把面条吃了,鸡蛋也别忘了拿去滚一滚。”

茵茵学眯了眼:“好,妈今天也辛苦了,也多吃点!一会儿滚完了鸡蛋,分你一个!”

李丽娟稀罕地揉揉她的头:

“行,生了你是妈这辈子最骄傲的事了!”

这时孙琪等人才一一祝她“生日快乐!”

苗奶奶给她做了条新布拉吉,黄绿搭配的,非常清新,茵茵喜欢得不行,立马就换上新裙子。

李丽娟和孙琪联手做了双皮凉鞋给她,正好能搭配裙子也穿上。

巧兰给她做了件的确良衬衫,上面绣了许多精美的花叶做装饰。

大嫂和二嫂合伙给她做了一套新行李,带被套的。

哥哥们和爷爷合伙给她打了一套新的桌椅,坐着学习的时候更舒服了。

至于她爹,给她买了把漂亮的小花伞。

不管东西多少贵贱,都代表了亲人对她的祝福,茵茵高兴得很,礼物统统都收下,并向大家道谢。

今天家里人要去街里卖香瓜和西瓜。

这是第二批下来的香瓜了,第一批早在五月初就下来了,那是大棚里种的熟得早,只可惜那批赚的并没有太多,因为送礼就送了一大半。

这批也不晚,倒是能卖上个好价钱。

得益于现在不允许私下买卖,茵茵场子里蔬菜除了市郊区的菜社竟没有竞争对手。

即使现在到了蔬菜丰收季,一样的每天带去街里的菜都能卖完。

原本茵茵是觉得送收购站算了,简单,直接送去就行。

但她爹和哥哥们都觉得送那里有点亏,价钱要比零售低了不少,反正有不少厂子里工人都会买,干脆一早一中午地拉到各厂子门口,不一会儿就能卖个差不多,这样算下来,比送去收购站一天要多收十好几块呢!

要是最后有剩就送给住得近的亲戚,也不浪费。

出发前苗学松还提醒茵茵:

“老姑娘,场子里的羊和猪都能出栏了,还有兔子,也太多了,赶紧处理吧!”

茵茵:……

“都忘了这事了,行,我一会儿问问叶隐川部队要不要。”

叶隐川的部队正忙着修路呢,车辆紧张,这段时间都没有来茵茵这里拉菜了。

给叶隐川送了信,叶隐川回复得很快,晚上过来拉,蔬菜、瓜果、肉蛋都要,不用宰杀,他带人过来拉活的直接回去再杀。

茵茵连忙去场子安排摘菜、摘成熟的瓜果。

有紧急任务,大家除了喂牲口和鸡的,其他人都赶紧放下手边的,集中起来去摘菜和瓜果。

南子嫂边摘边感慨:

“咱们场子里这肥是真的好,昨天下午刚摘完的,这才过一个晚上,又有这么多成熟的能摘了!”

“可不是,结的果实也多呢!”

“待会问问三婶,这肥咋卖,要是不太贵我也买几斤撒园子里。”

“我也问问去!”

恰好茵茵在这,她姥给她缝了一个挺好看的包,正摆弄着呢,就听到嫂子们问她妈,肥料的事。

茵茵犹豫了下还是道:

“家里园子下来的菜,有吃不了想卖的也可以跟场子里的一起卖,不过你们种的可能没场子里的长得好,放在一起不好卖,只能用场子的名义送到收购站去,价钱肯定就是收购站的收购价,而且要交给场子十分之二,卖十块,交二块给场子里,毕竟是用场子的名义去卖,而且还是场子里的人力物力。”

“真的么?”

“老妹,我家里的菜也能跟着一起卖么?”

南子媳妇非常惊喜,南子天天赶车上街,也有给场子卖菜的任务,没比她更清楚一天菜能卖多少钱了,也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要是自家的菜也能卖该多好。

但她和南子都很遵守场子里的规矩,从来没敢顺路搭上自家一斤菜去卖,现在听到这话可不是高兴得不行!

场子里的都是亲戚,一听这话都惊喜得不行。

至于说两成给场子里,大家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要是没场子的名头在他们敢大摇大摆去卖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