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页)

“要不咱们搬到公社来住吧?上下班能方便些。”宋恂提议道,“房管所那边肯定有空房,咱们可以租个院子,暂时在公社过渡一下,等你生完孩子,出了月子以后再搬回去。”

“不要。我还想见我娘,吃我娘做的菜呢!再说咱俩是新手,在这方面没经验,有好多事还得问我娘呢!她要是能陪咱们来公社住还不错,但我大嫂也怀孕了,她肯定是走不开的。”项小羽一锤定音道,“就在生产队住,这点路程不算啥,只当锻炼了!”

宋恂嘴上答应了,但骑车回生产队的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胆的,时不时地扭头向后面确认两眼,生怕她在车后座上睡着了,一个不留神就栽倒下去。

*

项小羽怀孕的事在项家人的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听说闺女刚结婚就怀了,苗玉兰即便已有心理准备,仍是念叨了两句“自己还跟个孩子似的,怎么就要当娘了呢?”

项小羽还在努力适应新身份,听了她娘的感慨,便嗤嗤笑道:“我要是不会带,就把孩子扔给你。我跟大嫂前后脚生,到时候把两个孩子都交给你,让你既当奶奶又当姥姥,你肯定美死啦!”

苗玉兰在她肩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眼里带着笑,“好像谁稀罕管你似的,你最好能自己带孩子!”

“小宋哥说他精力旺盛,可以由他负责带孩子!”

“净胡闹!男人哪知道怎么带孩子,年轻那会儿让你爹看会儿孩子,结果他把你二哥装进水桶里,拎去了渔船上,出海嘚瑟了大半天。我怀疑你二哥现在不乐意上船,就是小时候被吓的。”

项小羽心道,我小宋哥是文化人,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不靠谱的事……

“这回好了,家里有两个孕妇,可以顺手一起照顾了。以后咱家做饭都依着孕妇的口味做。”

苗玉兰为怀孕的闺女和儿媳妇忙忙碌碌,心里又开始替大闺女着急了。

小毛结了婚,眼瞅着又要生孩子了,但是大闺女那边连个对象都没有。

之前还提过一嘴回家相亲的事,结果几个月过去了,仍是没有半点动静。

她心里着急,瞄一眼还在吧嗒烟的老头子,便没好气道:“以后不许在家里抽烟!”

“你管好她俩就行了,怎么连我抽烟的事也要管?”项英雄不满地嘀嘀咕咕。

“小宋转述的注意事项,你没听见啊?人家大夫不让在孕妇跟前抽烟!”苗玉兰瞪他一眼,“想抽烟上房顶搂着烟囱抽去!”

添丁进口是好事,项英雄不跟她计较,听说是大夫的要求,便老实地将烟袋锅子在桌腿上磕了磕,熄灭了。

对于即将晋级当爹的事,宋恂面上淡然,但当晚跟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喝酒的时候,他自己就干了一斤。

惹得项英雄捧着泡有碎灵芝和丹参的药酒坛子,心疼得直抽抽,“不是孝敬我的好酒嘛,结果他自己就喝了半坛子,哪有这么送礼的!”

次日早上去上班,宋恂又是一路提心吊胆。

之前不知道项小羽怀孕的时候,他并没把对方打瞌睡的事放在心上,毕竟每天十几个小时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只是这会儿留了心以后,宋恂总担心她从自行车上掉下去。

“要不你到前面来坐吧?”

“前面的油箱有汽油味儿,我闻到那个味有点胸闷。”项小羽催促他赶紧走,怕他还不放心,就一路上都絮絮叨叨地跟他说话。

宋恂将人安全送到广播电台以后,建议道:“要不你把自己的情况跟郁台长说说,以后尽量不要上早班了。生完孩子以后再说!”

“只是怀个孩子而已,现在都看不出来,跟人家说这个多难为情啊!好像我多娇气似的!”

“本来单位里就会照顾怀孕的女同志,之前我们工业办樊大姐生孩子的时候,工作都是我们帮着分担的。大家都能理解!”

“人家那会儿已经快临产了,生之前还照样去工厂检查工作呢!”项小羽不耐烦地挥挥手,“哎呀,你赶紧上班去吧,我心里有数!太烦人啦!”

被嫌弃的宋恂,只好摸摸鼻子调转车头。

徐嫂子说得真没错,知识点全都能对上号,孕妇的情绪确实不太稳定。

到了单位以后,他的心里也一直不安稳,上午公社开干部会的时候,难得地神思不属。

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给两个孕妇补充点营养,好像总吃海鲜已经吃腻了。昨天的晚饭,项小羽光冲着酸豆角使劲了,鱼虾之类的只意思意思吃了两筷子。

还有每天的通勤问题,骑自行车还是不太安全……

他这种心不在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会议结束,被公社革委会的萧副主任点名叫住,才回过神来。

“萧主任,您找我有事?”

萧廷芝是公社革委会班子里除了妇女主任外,唯一的女干部,据说是正经的简易师范毕业生,与苗书记是校友,如今分管农业工作。

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但她一年有大半的时间都在生产队,此前宋恂与她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萧廷芝没有梳那种很流行的女干部短发,而是在后脑利索地挽起一个低揪。不过,她也确实不需要用短发来证明什么,只凭这张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庞,就能让宋恂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你刚才开会的时候,怎么心不在焉的?”萧廷芝肃着脸,随口问。

“……”宋恂实话实说,“我爱人昨天被诊出怀孕了,我心里有点不放心她在单位的情况。”

“那得恭喜你了!我记得你好像才结婚不久吧,这是第一次当爸爸?”萧廷芝露出些笑模样,语气也柔和了下来。

宋恂老实点头。

“当了父亲是好事,以后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不过,”萧廷芝恭喜他一番,便话锋一转道,“生活上春风得意,工作的事你也不能落下!我前两天下生产队调研,好几个生产队的社员对工业方面的工作表示了不满,你得引起重视了!”

宋恂忙问是怎么回事。

“都说工业是为农业服务的,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工业的服务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有点浮皮潦草。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农村社员的真实需求。”

宋恂没插话,听她继续说。

“今年咱们公社里增加了不少机械设备,特别是每个生产队都有了手扶拖拉机。本来买手扶拖拉机是件好事,大大提高了咱们公社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但农民们对这个拖拉机还是有些怨言的。”

“各生产队的拖拉机经过秋收以后,多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现在维修拖拉机却成了大难题,全公社只有机械厂有维修拖拉机的业务,有的生产队好不容易将罢工的拖拉机弄来公社了,因为机械厂有时没有匹配的零件,社员们又需要到县里市里甚至省城到处寻找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