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4页)

“嫂子,你在学校怎么样?”宋悦想从别人那里寻求一些安慰。

“嘿嘿,我们新闻系一年级的专业课不太多,我现在是校园广播站的站长了,还是摄影课的课代表!”项小羽跟婆婆和小姑子详细讲了她带着材料去校团委申请重开广播站的经过。

宋悦:“……”

别人的大学。

她根本没时间搞课外活动。

项小羽说得轻松,其实她还挺忙的,专业课不多,但公共基础课多,几乎每天的课表都是满的。

不过,这也不能打消她当新闻摄影课代表的热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觉得自己当了课代表就得给大家做点什么。

综合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她认为胶片不足是他们摄影课面临的最大问题。

学校只给每人发了一卷胶卷,上过几次课以后,无论再怎么珍惜,大家也都用的差不多了。

而且自从温老师在之前的一次课堂上跟大家说了,好作品是用胶卷堆出来的,大家就不再吝啬对胶卷的使用了。

校园里的风景他们已经拍腻了,所以经常在礼拜天的时候,三五成群地骑车跑遍省城的大街小巷,疯狂地投入摄影创作当中。

等到晚上关了灯,就将宿舍当成暗房,缩进被窝里装卸胶卷。现在她们212宿舍的晾衣绳上已经垂挂了四五条胶卷了。

四个人的胶卷完全告罄。

买胶卷就成了大问题。

如今的胶卷按照规格和品牌,价格在1块2到1块8不等,这个价格对于学生来说可不便宜。

项小羽属于吃胶片大户,一个月已经用了两卷胶片,开始用第三卷 了。

其他人省着用,每月也得用一卷。

她在班级里统计了一下,新闻1班的所有同学都有买胶卷的需求。

一学期的胶卷量算下来,全班至少要消耗一百卷。

她跑去找杨一打听情况,想问问百货商店有没有批发价。

杨一像是听到什么笑话,笑着摇头说:“百货商店只有零售价,没有批发价。你要是想买便宜的,只有瑕疵品便宜。但是摄影柜台里的瑕疵品相当紧俏,没等放进柜台就被人买走了。”

杨一正在用的就是从百货商店买的瑕疵胶卷,这批货早被商店内部人士包圆了。

百货商店的路子走不通,项小羽又想到别的主意。

她往海浦那边打过一个确认电话后,就跑去新闻系的办公室,找到了温柔老师。

“海浦摄影化学厂那边可以给咱们出厂价,九毛八分钱一卷,不过需要公对公采购。”

宋恂在工业办工作那会儿,项小羽没少听工厂里的内部消息,特别是荣盛糕点厂开分厂的时候,糕点的成本价,出厂价,指导价,零售价,各种价格之间的差额是很大的。

所以,她这次就直接联系了地区摄影化工厂的同志,问出了他们厂胶卷的出厂价。

温柔好奇地问:“你认识胶卷厂的人?”

项小羽点头说:“我以前是电台的播音员,做过一档介绍地区先进单位的节目,其实就是变相给各厂的产品打广告。海浦摄影化学厂革委会副主任的介绍材料,还是我帮忙编辑播送的。”

“既然是出厂价,他们对采购数量也有要求吧?”温老师对这些还是懂的。

“最低一次性出货三百盒,可以按出厂价给咱们。”项小羽解释,“我在新闻1班已经做过统计了,大家总共报了104盒。要是学校同意出具采购单,以省大的名义购买胶卷的话,我就再去问问2班跟3班的同学。”

出厂价比百货商店的零售价便宜四毛钱,省下来的就是一天的饭钱。

旁边教《新闻学概论》的郭老师举手报名说:“你们要是买胶卷,给我也算五盒啊!估计高老师也是要的,给他也算五盒!”

项小羽笑着问:“郭老师,您也喜欢摄影啊?”

“哈哈,新闻系所有老师都会摄影,不过温老师最专精。”

温柔让她稍坐,自己去了一趟系主任办公室,一刻钟后回来说:“你去让另两个班的同学做一下统计吧。如果凑够了三百盒,咱们就搞一次集体采购!”

项小羽笑眯眯道:“好嘞!”

*

项小毛同志在学校里忙得风生水起,宋恂这边也听说了省委党校开办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研修班的通知。

地委组织部发出了通知,全地区范围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三十岁以下,政历清白,热心理论工作的在职青年干部、退伍军人、知识青年和工农兵理论骨干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少青年干部都瞄准了这次考试,宋恂原以为这种枯燥的课程,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竞争。

没想到光是他们地区外贸局就有六个要报名参加考试的。

连齐麟都报名了。

这个报名条件看似条条款款挺多,其实只有两个要求,高中毕业,三十以下。

于是,由于报名人数过多,地委组织部又紧急发出一个通知。

地委将在本周末组织一次预考。

先在地区内部将一些滥竽充数碰碰运气的歪瓜裂枣筛选下去,最终只有六十人可以参加省委党校的统考。

而这次预考的报名人数多达九百人,录取率还不足7%。

宋恂早在从袁梅那里听到招考消息就在琢磨到底要不要去党校进修,本来他还在犹豫,可是通知正式发出后,干部群众报名的火爆场面,让宋恂也坐不住了。

去组织部报了名以后,就捧着提前搜罗回来的资料埋头苦读。

他对公文写作倒是不怎么担心,毕竟常年坐办公室的,即便文学素养不高,笔杆子也早就磨练出来了。

但是政治部分,尤其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他平时几乎不怎么涉猎。

预考时间定下来以后,他又跑了一趟袁书记家,跟袁梅借了一些画过重点的政治复习材料,临阵磨枪。

去参加预考的时候,十分巧合的,他的考场又在上次项小羽参加高考的那所中学。

不过,他这次没有前呼后拥全家陪考的待遇。

早上把两个孩子送去隔壁的吴科学家跟小妹妹玩,宋恂便打算独自骑车去考试了。

“爸爸,我们跟你一起去吧?”吉安以为他爸爸今天就要去高考了,想要给爸爸跟妈妈一样的排面——由他跟弟弟一起去送考。

宋恂看一眼手表,将搂住他两条腿的两个崽扒开说:“爸爸考试要迟到了,你们在干爹家好好呆着。”

吴科学像赶鸭子似的将两个干儿子赶进屋里,问宋恂:“你第二次征战高考的事,你家小项同志知不知道啊?”

宋恂还是要面子的,没考过之前怎么可能会说?

“没说呢,等拿到通知书再说吧。”

闻言,延安捧着他的小水杯又从屋里蹬蹬蹬地跑出来,跟宋恂喊了一声“加油”,就欠欠儿地说:“爸爸你可一定要考上啊,我已经给妈妈写信啦,告诉她你要跟她一起上大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