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秋姐(第3/5页)

那林淑茵见着江春眼中羡慕,娇娇弱弱地对她笑了笑,江春亦回以一笑。

那徐绍却在位子上看着江春发笑,见她今日仍是将青丝高高扎了个马尾,无任何发髻与饰物的。他又有些感慨,嗯,小友就是这般自然素净。

见她穿了一般的馆服,又觉着小友委实是个能干人,那馆服每日皆能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整整齐齐的。

见她将腰背端得笔直,又觉着这样的她委实精神。

见她对着旁人笑,还觉着她真是和气好相处,笑起来委实好看。

……

总之他的小友样样好,处处闪光……天工造物好生不公,小友样样占全了。

再见着她那雪白细长的脖颈,与梦中一样,愈发觉着不好意思了,暗恨自己;徐绍啊徐绍,你怎这般不堪,又在窥视小友!

江春不知她现已成了徐绍心目中样样好的发光小金人,只觉着今日徐绍倒是来得及时,窦夫子这几日授的九章愈发难了,她得课上凝神细听,课后多想多练才能应付得了……徐绍更该亲临课堂了。

其实她也有些费解,徐绍个七窍玲珑的公子哥,诗画文章样样信手拈来,怎就在九章科上栽了跟头……毕竟现在所学都只是前世初高中难度——大概天工造物还是公平的罢。

不过他就算九章拖后腿,亦有其它科目来补上,最后还有前太医与尚书舅父来提携,前途是不消愁的,她想过也就丢脑后了。

今日的窦夫子还是一样的青衫纶巾打扮,只神色有些怏怏,授起课来亦有些神思涣散,就是粗心大意的徐纯都看出来了,用指戳了戳胡沁雪,怪道:“窦夫子今日怎了?”

胡沁雪早忘了她与窦夫子的一语之仇,悄声道:“不知哩,怕是有甚心事。”

江春觉着他该是遇着甚事故了,不然以他平日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风格,不会这般似霜打了的茄子。

不知怎的,她最近总是会将窦夫子与窦元芳联系到一处。见着他状态不对,就胡乱猜测可会与窦元芳有关?窦元芳现又是在何处?是回京了还是仍在威楚府?旁人称呼他“窦大人”,不知他是做的什么官?以及,无可避免地就会想到当年自己施救的那个小儿,该有五六岁了吧?倒是与军哥儿差不多大。

想到军哥儿,少不得又要想起家中的武哥儿斌哥儿兄弟两个,以及可怜的秋姐儿。

江春估计,若非秋姐儿与武哥儿两个同日生,她直到长大都不会有机会过一次生辰的。

连续两年,到了八月初八那日,高氏都得早早地提前半个月给俩个儿子做身新衣裳,杨氏却是手中接过王氏与秋姐儿做衣裳的钱,背转身了就自个儿揣起来,可怜秋姐儿却是连亲娘纳的鞋子都穿不上一双,少不得王氏看不过眼又骂骂咧咧着做与她。

杨氏这亲娘当得,倒还不如别人家的后娘,动不动就将“丫头片子”“赔钱货”挂嘴边,稍有不合心意就上手打骂的,每年三个小猴子生辰那日,武哥儿两个荷包蛋寿面一样不少,秋姐儿却是得不到半分关爱。

她的舔犊之情恐怕只是留给她那不知在哪座山头上晒太阳的“儿子”的,就是江夏亦未得到多少,而后生的秋姐儿似乎只是她一个任打任骂的出气筒。

光江春亲眼见着的就数次了。才两岁多的小豆丁,杨氏也懒得喂饭,只留她自个儿吃。调羹不与她一把,小小的人儿手指还没筷子粗,捏不住筷子,拿掉了几次被杨氏打得哇哇大哭。那顿饭上小丫头也不敢使筷子了,只怯生生哭着用手抓,将米粒菜肉抓得满脸满衣裳皆是,少不得又是一顿打骂……

王氏咬着后槽牙瞪了她几眼,可惜她只将王氏的不满归结于她生不出儿子来……王氏无法,只尽量将小丫头叫她面前去,每日先将她喂饱了再吃自己的。

为此,江老伯与江二叔也有意见:你个妇道人家,不好生招呼好娃子,反倒丢给婆婆帮你伺候是甚道理?男人家还娶你回来做摆设?

江春虽也不赞成他二人“娶老婆就是当老妈子生儿育女”的想法,但杨氏这般不管不顾乱发邪火的行为,她更加看不惯……无法,只得第二次家去时候与小丫头买上把调羹与小筷子,与江夏两个轮换着手把手教会她用。

有时轮到杨氏造饭那日,就将路且走不稳的秋姐儿使去给她烧火,可她手臂还没柴火长,伸进红彤彤的锅洞里加柴都够不着……火烧不好,杨氏拾起地上干柴又是劈头盖脸一顿打。但她亦是个下得了狠手的,头面露出来处都被避开了,只挑屁|股墩与后背打,家里人不怎与秋姐儿洗澡的,不脱掉衣裳自是察觉不了。

有次正好被王氏见着了,捡起地上柴棍对着她脚杆就是几棍子。谁知她倒是个会讹人的,立马就给躺地下了,哭着闹着道“婆婆杀人啦,就因我生不出儿子来,婆婆要把我打死了!”王氏气的胸口疼。

江春这不怎回家的,也见过一次她这么打秋姐儿,当时就气红了眼。

可以想象,有人在家她都敢这么打小豆丁,若是无人在场,那还不得被她剥层皮下来?于是王氏只得将她撵下地里去,自己带孙女。

可怜王氏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又要照管菜园,又要拾掇家务,还得带个小豆丁,哪里忙得过来……最后议定了就与她亲娘带,但若再乱打秋姐儿,就不与她好果子吃。

当时面上答应好好的,转过头去背了人又是拿烧火棍打,正好被家来吃水的江老伯见着,与江二叔一说:你媳妇又打我孙女了,这事你管不管?

江二叔难得发了回男子汉威风,与杨氏吵闹了一回,那杨氏却吃准了二叔老实,收拾东西就回了娘家,想着二叔熬不过三日定会去接她的。

哪晓得王氏与江老伯对她动辄打骂秋姐儿的事早就到了忍耐边缘,只瞅紧了老二,他要敢踏出江家一步,以后就去杨家上门吧,莫再回了。

二叔本就对此事有意见,即使是个姑娘,那也是自己的姑娘,哪有这般丫鬟不如的日日打骂?遂也铁了心要给她个教训,就是不去接她回来。

那杨家本就是大雁飞过都得拔根|毛下来的人家,见着这嫁出去的姑娘甩着两手回来白吃白住了半月,哪还有好脸色?杨氏无法,只得使兄弟去江家喊江兴来接他,二叔却只让舅子带句话给她:“舅哥回去问问她,可还会再打秋姐儿?若要再打,这样的亲娘秋姐儿是不敢认了的。”

杨氏气得咬碎了后槽牙,愈发觉着自己命苦,嫁个男人不向着自己,只看重那丫头片子,丫头片子有甚好,以后还不是赔钱的货?说来说去还是怪她生不出儿子来,要是能生出儿子,江兴还敢不向着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