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7章 储君

正月下旬的清晨,屋顶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整个京城还是充斥着透心的寒意。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在吴秋雨的相送中,跟着往常那般钻进了轿子,而后便是端坐在轿子朝着紫禁城而去。

随着新年假期的结束,他跟徐阶的争斗必定又重燃战火,这个朝堂就如同这个轿子般,却是不得片刻的安宁。

由于今年是大比之年,近期便要敲定会试主考官的人选问题,三百名新科进士的恩师无疑是沉甸甸的政治资源。

正是如此,他这边有意让郭朴成为会试的主考官,而徐阶那边必定是希望由次辅李春芳来主持会试。

林晧然对于这个事情却是暗自头痛,虽然郭朴的资历远胜于李春芳,但李春芳终究是资源更高的阁老。

一旦他这边没有过硬的理由,那么此次李春芳才是会试的不二之选,郭朴和陈以勤则要等到三年后才能有机会主持会试。

至于原本历来最有希望主持会试的礼部尚书张居正,而今面对着郭朴、李春芳和陈以勤三位前辈,却是没有任何的胜算。

林晧然坐在轿子闭目养神,身体随着轿子微微摇晃,脑子却是想到昨晚得到的情报:徐琨跟武清伯往来甚密。

不得不说,徐琨确实比徐璠更是能干,仍然成为了徐阶的左膀右臂,让这个朝堂变得越来越复杂。

最让他重视还是第两份情报,徐阶借助春节假期的缓冲,已然是面见了隆庆,似乎是化解了海瑞的奏疏所带来的危机。

海瑞的奏疏虽然显得吓人,但除了罗列徐家的一些罪状,却是没有实质性的罪证。一旦隆庆不打算深究,那么徐阶仍旧能够稳坐在首辅的宝座上。

林晧然亦是渐渐地明白:隆庆跟嘉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对父子本质还是自私自利之人,更是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

紫禁城,午门前广场。

这里已经汇聚着一大帮官员,他们已然还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一般,正是在这里愉快地交谈。

“下官拜见林阁老!”

“下官恭请林阁老钧安!”

“下官敬请林阁老勋安!”

……

众官员见到林晧然从轿子走过来的时候,当即纷纷进行见礼道。

随着徐阶越来越不得“人心”,大家已然是默契地拥护起林晧然,却是希望林晧然能够扛起文官集团的大旗。

林晧然保持着礼貌地点头回应,来到最前面见到郭朴便是打招呼道:“我本以为已经够早了,却没想到还是落到了郭公的后面!”

“年纪太了,时常不到三更便会醒过来!”郭朴跟着林晧然亦是有一说一,显得苦涩地说出缘由道。

却是岁月不饶人,虽然他现在已经入阁拜相,但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亦是少了年轻时期的精力,亦少了那份干劲。

“郭老说笑了,而今知天命才没几年,身体亦是硬朗,愿跟郭公再同朝十余载!”林晧然却是认为郭朴远不算老,却是干劲十足地微笑道。

郭朴倒是知道林晧然确实不会希望他现在便离开,抬头望向午门的城楼道:“今日皇上应该不至于再让我们干等了吧?”

却不知是隆庆真的病了,还是没有从假期的好日子中缓过劲来。隆庆昨日以身体不适为由罢朝一日,让他们喝了一早上的西北风,而后被宣告今日罢朝一日。

只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昨天隆庆得到一天的偷懒,若是今日早朝再放百官的鸽子,恐怕百官就要大面积上疏弹劾了。

隆庆其实是幸运的,若不是林晧然跟徐阶的斗争正处于白热化,加上科道言官早前被林晧然和高拱联手收拾一番,现在那帮科道言官恐怕骂得隆庆怀疑人生了。

“上朝喽!”

时辰一到,城楼上的太监便是大声地喊道。

文武百官一起走向紫禁城,轻车熟路地来到金銮殿,待到哈欠连天的隆庆帝出现,众官员在五位阁老的带领下行跪拜之礼,高呼万岁之声。

隆庆帝的脸色明显不佳,永远是一副没有睡饱的模样,却是跟往常那般无精打采地抬手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官员跟着以往那般进行了谢礼,便是纷纷从地上站起来道。

站在红漆圆柱旁上的陈洪显得尽心尽责般,又是扯着嗓门对着百官唱道:“有事奏本,无事退朝!”

众官员纷纷望向站在后面的五位阁老,而郭朴等人却是望向了徐阶,只是徐阶却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林晧然看到徐阶没有动静,却是不好由自己站出来直接捅破海瑞上疏弹劾徐阶一事,故而并没有站出来奏事。

看到五位阁老都没有动静,身后的礼部尚书张居正站出来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张爱卿,请奏事!”隆庆忍着打哈欠的冲动,却是急忙抬手道。

“皇上,太子乃国之根本也,关乎大明的根基。皇长子今已经五岁,臣恳请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张居正显得石破天惊地说道。

这……

在听到张居正竟然要请立皇长子朱翊钧为太子的时候,整个金銮殿当即变得落针可闻,很多官员的脸上浮起震惊之色。

册封太子无疑是一件头等大事,只是张居正在这个时候上疏请奏册封太子,已然是要投下一个重大的政治赌注。

隆庆听到张居正竟然抛出这么一个称心如意的提案,眼睛不由得微微一亮,同时若有所悟地扭头望向徐阶。

徐阶注意到隆庆的目光,脸上亦是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已然是向隆庆传递着某个信息。

林晧然捕捉到了隆庆和徐阶的眼神交流,却是知道这对君臣已然达成某个默契,只是想到张居正所抛出的提案,当即感到了一阵头疼。

“皇上,此举万万不妥!而今皇长子尚幼,陛下正值壮年,皇后亦是凤体安泰,立储之事不宜操之过急!”潘晟闻言,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

徐党这边已然是早有准备,张守直当即便站出来反驳道:“潘侍郎,东宫正位,乃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前秦之鉴不可不防也!”

在朝堂的争执中,很多官员通常都是“以史为鉴”。

秦始皇一心追求长生,哪怕到了晚年,亦是没有册封太子,此举为大秦王朝的覆没埋下了最大祸根。

现在张守直引用这个例子,已然是有助于他们推动册封皇太子朱翊钧为太子的提案。

“咱们大明岂可跟杂乱无序的前秦相提并论!而今皇上正盛壮年,皇后若是诞下皇长子,此事当是如何?”潘晟面对着两位尚书的压力,却是据理力争地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