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对峙(第2/3页)

这样的眼神,她在大郎眼中也曾看到过。

正是因着夫君看重二郎,忽视大郎,欲改立世子,大夫人怕心高气傲的大郎受不了,才对大郎多照看了些。

她却忘了,她偏疼了大郎一些,二郎也会一样落寞。

习惯成自然,二郎这三年或许一直在后悔,后悔当初该死的人是他。

她本意明明是想让他们兄弟能友睦,像幼时一样,为何最后反倒成了这样,大郎死了,二郎抱憾。

“我便是有所偏袒大郎,也是为了你们兄弟能平衡,你何曾理解过我的苦心?”大夫人扬起的手放下,慢慢靠坐下去,“你风头太盛,我是怕你兄长一时想不开,没想到,没想到结果还是……”

“我如何不能理解?”崔珩也看向她,“否则母亲以为我心甘情愿一直待在边境?”

“你不想与你兄长争?”

“我若是想争,兄长当真能争的过我吗?”崔珩平静地道。

大夫人似乎这回才头回看清楚这个儿子,她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都是因为这爵位。

可能怎么办呢,崔氏必须要有人支撑,爵位又只有一个,大郎和二郎必须有一个要受委屈。

她揉了揉眉心,声音低下去:“但琇莹毕竟等了三年,不答应恐伤了与郑氏的和气,再说她样样出挑,我瞧着也没什么不好。”

崔珩顿了顿,淡淡道:“郑娘子既苦等兄长三年,她若是当真想嫁入崔氏,扶兄长的牌位嫁进来也可,崔氏定不会亏待于她。”

连这种话他都能说出口!

大夫人又动了气:“你就这么不想娶?”

“我不能夺兄长之妻。”崔珩声音沉着。

“除了这个,没别的原因了,你是不是有了心仪的人?”大夫人追问道。

崔珩顿住,脑子里下意识冒出了陆雪衣那张脸。

“你若是有心仪的,只要她门当户对,出身清白,我同你祖父说说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大夫人见他不说话,猜测道。

门当户对,出身清白,陆雪衣一个都不占,若是知晓了她间接还与兄长的死有关,母亲定是不会答应。

“没有。”崔珩只沉声道,“总之,这婚事我不会应允。这爵位,不要也罢。”

“不成婚,不袭爵,你这是在威胁我?”大夫人盯着他,“你是不是仗着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仗着崔氏未来一定交给你,连孝悌之义都抛诸脑后了?”

“儿子不敢。”崔珩低头。

他头虽低着,但脊背却笔直。

“你翅膀当真是硬了!”

大夫人气得重重地拍了桌子。

却又无可奈何。

她的确只有这一个儿子,整个崔氏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她还真拿他毫无办法。

“你……”

大夫人气极,一连说了几个你字,最后一手捂住胸口,一手指着门口,“你走,你给我滚出去!”

“那母亲早些休息。”

崔珩一如往常朝她行了礼,当真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大夫人实在气得不轻,抄起手边的杯盏就想砸过去,可都举起来了,她想起二郎这些年的隐忍委屈,到底还是没舍得砸下去。

“真是造孽,我怎么生了这么个驴脾气!”

大夫人一手撑着下颌,一手掩着面啜起来。

“夫人且宽心,二郎嘴上虽硬,但您瞧,他话里话外,分明是顾念着大郎君才不愿娶那位郑娘子的。”林妈妈劝道。

“我知道,二郎最是心软,偏偏他又什么都不肯说。”大夫人无不为这些年的忽视悔恨,“为着立长还是立贤闹成今天这样,大郎死了,二郎也不痛快,照我说,不如不动地好,我只想两个儿子能好好的,便是连这点心愿也不成。”

“怪只怪,他们托生在了这勋贵之家,爵位,婚事,哪儿能是他们自己做主的呢,便是连我也做不了他祖父的主……”

屋里的声音悄然低下去。

外面,崔璟也从一开始的欢喜冷却了下来。

他实在没想到,行简这些年为他隐忍退让了这么多。

母亲在他们兄弟之间也痛苦纠结至此。

三年过去了,如今终于要请封爵位了,他若是此时回来,行简定然又要让他,母亲也定然更加痛苦,一切又会回到原点。

“你怎么回来了?”

守在门外的李臣年看见他折回,面露讶异。

崔璟将听到的解释了一通。

“那你打算如何是好?”李臣年问。

“现在是不能回了。”崔璟答道,“我是想等请封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再回来。”

行简为他隐忍了那么多年,在这样的关口,他也该让一回他了。

李臣年算了算,从老国公回来,到折子递上去,大约也用不了几日,确实不急于这一时。

“你当真心甘情愿?”

“甘愿。”崔璟答道。

若说他从前的确还有长子嫡孙的自尊作祟,如今却是心服口服了。

行简这些年暗地里让了他那么多他都争不过,如今他脚已经废了,更是不作他想,只要能帮到行简也一样算是为崔氏鞠躬尽瘁。

但莹娘仍在利用他的名义逼婚,且行简并不愿意。

他不能坐视莹娘继续这般利用他去逼迫行简。

“我待会儿写封信,你帮我悄悄送到郑琇莹的住处。”崔璟想了想,朝李臣年开口道。

“什么信?”李臣年问。

“告诫信。”崔璟敛了敛眼神。

只要莹娘现在愿意答应回荥阳,她从前做的一切他都可以不追究,否则他只能不顾情义了。

但愿莹娘这回当真能悔悟吧……

***

廊下,崔珩脸上虽平静,但与母亲的争执勾起了往事,他心里却并不平静。

他们原本谁都想为对方好,结果最后却弄得一团糟。

夜风一吹,他心口堵了许久的那股躁闷才舒缓了一点。

正欲拐出去的时候,他却忽然闻到了一股松香的味道。

定睛一看,正前方的窗下掉了一块擦琴用的松香。

“这东西怎么会落在这儿?”

崔珩抬了抬下颌,原本守在院门下的小厮过来捡了起来。

“方才李臣年李先生派人送了东西来,可能是不小心落了。”

李臣年,他原本就是个琴师,落了松香也不奇怪。

但转而一想,崔珩又皱了眉:“送的什么东西来,我怎未曾看见?”

“哎。”小厮转着头四处张望了一圈,也没找到那人,摸了摸后脑勺奇怪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可能是怕打扰了您和大夫人交谈。”

“说起来,那人还是个跛子呢,腿脚倒是快。”小厮嘀咕道。

又是个跛子?

崔珩忽然想起了陆雪衣救下的那人,最近遇到的跛子倒是多。

可是李臣年一向是个不爱管闲事的人,又怎会突兀给大房送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