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蜉蝣的彻悟(第3/3页)

杜原和何阳对望了一眼,仿佛明白了什么。

“消息传到国内,一般人也许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科技新闻。可是,对于当时从事相关能源研究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这消息绝对不啻巨大的耻辱。”俞康接着说,“当时的国家总理曾在后来的某次会议中专门谈到此事。他说,一提起落后,我们的人总能找出像模像样的各种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什么资金不足啊人员流失啊。那这一次,我们还能找出什么理由?!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数量的大熊猫,守着可说是得天独厚甚至可说是举世唯一的最好条件,研究出了什么来?就研究出了如何让熊猫喜欢交配、多下几个崽?”

何阳突然哧地笑了,他有些歉意地捂住嘴。

“你们现在倒是笑得出来。可当时参会的相关专家学者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按理说,美国人的研究方法并没有高明到哪里去,但是,为什么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是人家而不是我们?为什么人家能从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新东西开辟新领域?一句话:为什么人家能创新而我们却欠缺这样的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后来这家研究所成立时,院里为了让大家牢记教训,就起了现在这个名字。”

“想不到里面还有这么复杂的故事。”杜原收回心神,“是这样,我们来主要是想和你谈谈江哲心的事。”

“哦。”俞康显得有些意外,“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啊。当初回国后,上级还专门让我写了份汇报材料。怎么,他现在又出了什么事吗?”

“这倒没有。”杜原摇摇头,“准确地说,我也不知道江哲心的近况。只是,当初你是最后一位同他在正常情况下交流的人,我们想听听你的一些看法。随便哪方面的都可以。”

“江哲心……”俞康念叨了一声,目光变得有些飘忽,“那时我在外交部工作,是外交部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的助理,参与过多次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会议。”

杜原心中一动,“这么说,你应该是气象专业出身吧,怎么……”

俞康淡淡笑了笑,“从哥本哈根回来不久,大约2010年吧,我离开了外交部,继续求学,是能源专业,结果发现这个领域似乎更适合我。”俞康的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傲气,“要不然,我也不会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

杜原下意识地点点头,看来俞康和自己的经历倒有几分相似,“你写的汇报材料我都看过,包括当时的谈话录音。我想问个问题:你怎么评价江哲心?”

俞康有点儿为难地蹙了下眉头,“就专业而言,当年江哲心是我的前辈,但我同他一个在外交部,一个在发改委,产生交集只能是一起参加国际气候会议的时候。我和他单独相处的时候其实很少,准确点儿说就只有最后的那一次。不过有一点,尽管至今我也不知道江哲心当年究竟由于什么原因被审查,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俞康盯着杜原,“这一点我不会看错的。你问我对江哲心的评价,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对他做出评价,我只能说一些相关的内心感触吧。他因为拥有的信仰而做出了某种选择,不惜抛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所以,尽管我不知道他到底做过什么事情,但这么多年以来,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

杜原心中微微一震,他能看出俞康提起江哲心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江哲心躺在病床上的面容浮现在杜原眼前,现在他才知道由这副瘦弱的身躯所支撑着的灵魂具有多么强大的内在力量,竟然让所有与之接触的人都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其中一些人的命运甚至因其而彻底改变,从韦洁如、俞康、冷淮……到自己,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