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你肯定行,加油!(第2/3页)

“是,赵院士上报的。”李振来给出了肯定回答。

“明天会热闹了!”

应晟感叹的说了一句,就把消息继续上报。

第二天早上,科技处副部长刘泽成刚来就知道了消息,他和其他人一样的惊讶,他不负责材料司的事务,但对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了解的,一般来说,顶尖合金材料的研发,需要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的。

赵奕申请的项目经费是两千万,相对项目本身来说,经费远远算不上多,刘泽成觉得后续还要投入更多的经费,研发时间也最少要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结果才过了三个月……

出成果了?

如果是出个小成果倒是不意外,但是……

“熔点1700度以上?镍合金?这不就达到了国际最顶尖水准吗?”刘泽成惊讶的看着报告,上面有具体成品参数。

合金代号:K03B。

熔点:1708摄氏度(上下浮动不超过2摄氏度)

铼元素含量:6.7%~6.8%。

其他参数包括强度、耐腐蚀性,数据就有些看不懂了,但旁边标注着‘基本和K03A相当’,能让人直接明白个差不多。

刘泽成马上找来K03A的参数做对比,再找到材料司相关的专业人士询问,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是国际最顶级的镍合金了吧!参数已经超过了M国顶尖战机发布的数据。”

他说的参数是综合性的。

M国最顶级战机的涡轮发动机叶片参数,熔点稍稍还要高一点,但铼元素的含量高达百分之8,强度、抗腐蚀性则类似。

专业人员讲解道,“这只是最初的实验成果。因为是实验,过程不严谨,理论上,如果能把环境、温度控制做好,K03B的性能还可以继续提升,肯定会超过M国顶级战机涡轮叶片性能。”

刘泽成这边正惊叹着。

材料司又上报了两条成果信息,依旧是赵奕上报过来的,都是有关镍合金的成果,一个被命名为KK031,熔点为1550摄氏度,铼含量为百分之2.5左右,另一个被命名为KK032,熔点1650摄氏度,铼元素含量百分之4.3左右。

K03B的性能肯定是最好,但KK031、KK032的性能也不差,熔点都在1550摄氏度以上。

三种合金材料,三个档次。

合金材料并不是性能越高越好,还是要考虑制造成本以及使用问题,性能好的材料放在低端的环境里,就不能够完全发挥效果,反倒会白白的浪费成本。

在收到所有上报的成果后,刘泽成马上举行了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有关镍合金成果的问题,随后他亲自打电话给赵奕,和赵奕沟通了一下成果以及后续研发问题。

赵奕的想法很简单,成果是否公开要看科技处,他本人倒是不在乎。

研发也准备交307钢厂了。

他不可能一直做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出足够使用、世界最顶尖的合金,就已经完成了研发目标。

作为研发组的领导者,他还是要给研发组的人争取利益,希望成果里记录所有人的名字,同时也要给大家争取到奖金。

另外,发展经费也是要争取的。

金属材料实验室是赵奕一手建立起来的,几百、上千万的经费,相对于一个合金材料实验室,还是有些太少了一些,他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把金属材料实验室真正发展起来,最好设备能齐全一些,人才方面就看今后的发展了。

刘泽成听到前面几条,马上就点头同意了,最后一条倒是考虑了一下,“如果你们继续和307厂合作做研发,实验室发展倒不是问题。”

上级拨款和合作自主发展是不一样的。

只通过上级拨款来扩大实验室,肯定是最差的选择,更多的资金应该来源于合作企业,307钢厂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有足够的成果、利益,他们肯定愿意拨一部分款项,用于合作实验室的发展。

赵奕也明白过来。

科技处拨款支持实验室发展,不是刘泽成一个人能决定的了。

如果是和307钢厂合作,发展就变得很自由,就像是医学科学中心,有企业肯花钱赞助,想怎么建造都可以,因为牵扯到方方面面,上级不会拨出大笔的款项,单纯支持一个实验室扩张。

赵奕和刘泽成通过电话以后,事情差不多都敲定了,科技处同意内部公开成果。

研发组马上就发布了成果。

很快。

其他相关的部门看到了成果消息。

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集团、昆仑发动机组、王屋发动机组……

每个看到消息的人,全部都被惊住了,“赵奕的研发组,研究出了熔点1700度以上的镍合金?”

“开什么玩笑?”

“确定是1700度以上?强度没有降低?怎么可能……添加了铼元素,熔点提升两百多度?”

“这么快?”

“竟然只是镍铁合金,没有采用单晶技术?这个成果……所以,我们的单晶镍合金项目,不用继续了?”

其他部门还好一些,只是被消息镇住了。

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就不同了,他们都有单晶镍合金研发项目,看到这份成果消息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研究要中断了!”

“不用继续了!”

“有了这种新型的材料,研究单晶镍还有什么意义?熔点1700度以上、具有高强度、高抗腐蚀性的镍合金,装备五代机的高性能发动机都够了!”

“我们可以开始想其他项目了……”

当做了以年为计算单位的研发,并且有了两、三个小成果,结果发现所有努力都失去了意义,会出现什么样的心情:?

彭恩贵能解释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他和研发小组一直很努力的做研发,就是希望能在单晶镍合金的研究上取得突破,让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真正看看谁才是合金材料的大拿。

结果……

一切的努力似乎成了无用功?

“完了!”

“都完了!”

“项目资金会中断,几年的努力变成无用功。”彭恩贵呆愣的坐在椅子上,仔细想想都觉得自己是个笑话,他都有些不敢出门了,“或许其他人都在笑我?甚至是小组里的人。”

事实上,没有人说彭恩贵。

研发小组的人都是在说李荣茂,他们很羡慕李荣茂能跟着赵奕做研究,还这么快就取得了大成果,类似的大成果只要沾上一点,都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好处,而成果消息里,直接就列出了李荣茂的名字,肯定了他对研发做出的贡献。

别说是底层的学生、实习生、副研究员,就连几个研究员说起来都很羡慕,成果已经真正发布出来,不出意外李荣茂会被认为是‘合金材料的新星’,升教授、研究员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以后也能被上级部门信任,个人申请大项目会变得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