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村中闲话22(第3/3页)

这时候读书人讲究信字,顾兆求人办事,也不好说你给我立个字据,他敢说这话,朱秀才立即把他打出去信不信?

这是侮辱谁呢。

当即痛快把银子交给朱秀才。

朱秀才接了银子,又说了会话,讲了些府学的事情。像是秀才考中了,名次靠前的进入府学十分顺利,若是成绩末游,就要夫子引荐信,还要再三考校,这才能留下。

府学就是府县成立的官学,入学者身份必须是秀才才成。

进入府学后,每月还有考校,若是次次案首,府学奖励三两银子。

“……朱某学识不成,从未获得,不过每月有米面发放,饿不了肚子。”朱秀才说道。

顾兆翻译:府学管饭。

住宿、吃饭官方都给包了。政策很好。

府学一年两假,七月和过年。原本是没七月的假期,还是十年多前,一次恩科,殿试中榜眼的是一位农家子,这是很难得的事,康景帝便多询问了两句关于农家的事。

小农经济时代,士农工商,农业是国家根本。

康景帝问,榜眼回,说了读书时,家里田地收成如何,老父如何辛劳,他在府学读书,每每稻子收成,便十分愧疚帮不了家中双亲务农。

顾兆在记忆里挖出这事,估摸榜眼当初这么说,可能有真心,也可能是为了博得康景帝的另眼相看,谁知道。反正康景帝重孝,听了榜眼这话后,十分感动,便专门给寒门农家子批了个七月的‘农假’。

至于那位开辟农假先河的榜眼,三甲进翰林,如今官拜正二品。

是天下所有农家子的偶像目标。

原身记忆有关黎周周家的不多,倒是这位大人事迹是清清楚楚印象深刻。可惜,过不了几年,这位褚大人因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被斩了。

说起农假,顾兆顺口夸了句朱秀才有褚大人风范。

朱秀才虽然心里高兴,面上当然不能认,谦虚说比不上褚大人分毫,还需努力上进云云,希望早日中举,不用累的爹娘妻子在田间务农。

只有中了举人,才有当官资格,是真的是翻了身,能被称呼一声举人老爷。当然祖上蒙泽,贵族阶级子孙不算在内。

就像朱秀才这般,他阿娘为了供其念书,苍老了十岁一般,儿子也无法照看,孤身在外求学。要是朱秀才家情况好,是个地主阶级的,那还能举家搬到府县做陪读。

回来的途中,顾兆就在想这事。

要是他考中秀才了,进府学是必须必要的,到了府学才能获得更多的学识,结实更多人。

要他一人上学——

“周周~”顾兆拉老婆手哼唧唧。

黎周周听相公黏糊声,眼底都带着笑,嗯了声,好声好气问:“怎么了相公。”

“我是老婆宝男,舍不得我家周周,离不开周周的。”

黎周周虽是听不懂相公说的老婆宝男是什么,但后面听懂了,他心里一甜,先是嗯了一声,又说:“我也不离开相公。”

两人黏皮糖一般牵着手回去,也幸好冬日积雪,田间野地四处空旷。

顾兆心里立了主意,在他下次院试考秀才前,家里先要狠狠攒上一笔银子,能够举家搬到府县的花销。

至于能不能一次考上这个问题?

那也不影响家里赚钱。钱先赚了再说。

家中来钱办法有俩,一卖粮食,靠地。二做生意。做生意先放一边,顾兆想到前几天王石头来家中时,说到的肥料。

旱田不上肥,因为没肥可上。

庄稼汉知道粪是好东西,可少啊,动辄十来亩的地,就王石头一大家子九口人,攒一月的粪也不够一亩地吧?

顾兆没啥概念,回去拉着周周说想看看自家的田在哪。黎周周宠相公,就看看田,绕个路,这有啥?

到了田埂上,黎周周指着说:“相公这就是咱家的十亩旱田,水田靠河边上,没在这处。”

顾兆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田。

O.O!!!

这还是只有十亩!

“周周,以前真是辛苦你了。”顾兆摸着老婆手上的茧子。

黎周周以前真没思考过苦不苦,大家都是这样干过来的,地里庄稼收成好,开心还来不及,累是累了,但总是要做的。

“忙过那一阵就好了。”

“今年雨雪丰厚,等来年春化开了,庄稼收成一定好。”

顾兆便说:“周周,要是我有法子,能提高田里庄稼产量,哦就是收成,你信不信我?”

庄稼人靠田地吃饭,一个读书人外行人说着话,怕是没人敢信。

“相公真能有这样的好办法?”黎周周问的认真,看着相公,又补了句,“你说能成,我就信你。”

他知道相公不是乱嚯嚯地里庄稼的人。

老婆真的是无条件信任他。顾兆高兴,见四下无人,凑过去贴着他家周周,说:“老婆你好好哦~”也不敢大白天的乱来,周周会害臊。

他脸皮厚不怕。

不过在外头,还是有些分寸好。顾兆只牵着周周手,晃了晃,笑说:“我回去再琢磨下,有些东西要问问爹和你。”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