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二问(第2/3页)

这些话显然已经在诗秀隽心中盘亘了许久。青年注视了她一会儿,叹道:“我不如你。”

……

场景再度切换。

这一回,众人来到了一个土石路口。诗秀隽背着书篓,身边考察团的人也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明显已经走过了一段路。

贺雪走远,瞧了一眼路标:“已经到荆州了。”

天气也从一开始的早春变成了暮春。因为考察团要随时记录,每一根灵植草叶都是他们观察的重点,所以速度很慢。

——历史上记载,诗秀隽第一次出去的路线总体是从中州一路南下,到达了大雅的最南端琼崖岛。

这一幕场景里考察团里又多了一个历史名人:诗秀隽未来的道侣,陈涿。他是个面相沉闷的年轻人,身穿棕色长袍,不太起眼的样子。

这会儿两人只是同伴,诗秀隽因为考察团的特殊原因,并不像其他修士那样有固定的三人队友,未来的另一个队友万颜青如今还不认识她。

路标下有一个带着车马的男官员在等待,正四处张望。

诗秀隽一见他就眼睛一亮,握住自己的官印加速步伐奔过去:“你是这个县来接应我的县官吧?来得正好,我们的芥子戒坏了一个,一路都没找到补给的地方!这书太重了,快快,来帮我们搭把手。”

怪不得包括她在内,好几个队员都背着书篓。

那官员先是一愣,然后震惊,说话都磕巴了:“姑娘……不,大大大人,您是诗秀隽先生?”

一看就知道,他没想到诗秀隽是个女人。

“是,没错。”队员们回答道。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文书上又不会特意标注某某官员是女人,几乎每一个初见诗秀隽的男官都要惊讶一番。

诗千改等人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这官员的反应已经算好的了,之前还有男人看见诗秀隽拿了官印,以为她是“诗大人”的妻眷或小妾,来捣乱的。真是岂有此理!

官员有些尴尬,连忙道歉。他领着诗秀隽到了县衙,那儿有当地的考察团在等。

为首之人是一个白胡子的老头,他听完讲述后,沉吟道:“今日考察,诗姑娘便留在营地负责抄录吧。”

诗秀隽皱眉:“为什么?我来了就是要实地去看看的。”

老头儿道:“这回要去山中考察,很耗体力。”

陈涿听明白他的意思了,表情冷下来:“你对我们先生有偏见。”

老头队伍中有一个人嘴快道:“这样的大小姐我们可见多了!咱们这里可没有世家小女儿娇气的份,姑娘非要去,到时候不要喊苦喊累。”

诗秀隽面露不快,讽刺道:“我怎么不知道修士还有体力的分别?难道我从皇城走到这里,都是走的假路?”

诗家小辈也愤愤不平:“女子怎么了?我们老祖宗比你厉害得多!”“秀隽前辈后来可是走遍天下了呢!”

诗千改发现,四象笔似乎是直接把真实的历史呈现出来了,有些漫无目的,到现在也并没有抛出第二个问题。

场景之中,一行人的会面并不愉快,争执之后还是以诗秀隽胜出。画面再次切换,是十几天后两队人到达了一个山中村落里。

乱世中这样避世的村落很多,他们对外界的人多不信任,有些都不知道现在已经成立了大雅。考察队便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村民们十分戒备,不允许他们进入,甚至都拿出了土制的刀枪剑戟。

身为修士,当然是不怕这些的。但考察队里也有凡人,需要借住,如果就起了冲突,下一个补给点还不知道在哪。

正僵持时,山民们的队伍里突然有了骚乱,一个女人直挺挺的倒了下去。旁边的山民立刻围了过去。

“阿花!你怎么了?!”

“大壮,你们是不是摘了西边山上的果子?!”

“村长都说了那有毒,不能乱吃,你们怎么不听!”

只见那躺在地上的中年女子脸色发白,昏迷不醒,嘴唇呈现一种奇特的金属橙色,呼吸迅速微弱下去。

“她误食了毒枳果!”诗千改等人立刻认了出来。在琅嬛医道课上,它是夫子第一个教授的灵植毒果,凡人误食之后半个时辰内就会殒命。但是如果及时救治,不会有生命危险。

名为大壮的男人抱着妻子急得痛哭:“那果子不是凉橘吗?!我家里没吃的了,阿花就采了它来!”

——这是最常见的误食毒枳果的原因,它和可以食用的凉橘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诗千改记得书上写,大雅建国之前这种果子经常造成百姓死亡,正是诗秀隽的《灵植纲目》率先改良了解药制法,比先前所有的医方都好,存活率从十分之二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多,挽救无数人性命。

围观的小辈们看得焦心,恨不得自己上,不知这个时候她有没有研制出来了?

混乱中,考察团的人也得知了状况,诗秀隽立刻道:“我会救!让我进去!”

她拿出一堆瓶瓶罐罐就冲了进去,另一队的老头也取出了药方,看到诗秀隽的动作惊异道:“你哪来的医方?这是个什么配法?”

“我自己配的!”诗秀隽道。

看见那一堆陌生药剂,老头震惊得胡子都立起来了:“简直是在胡闹!你才多大,就会自己配医方?”

诗千改观察一番,发现诗秀隽现在配的药方和后来书上记载的还有所区别,差了几味药材,但应当也很有效。

实话讲,老头的反应是很可以理解的,一个老道的医者,看见个年轻人“乱配一通”药就说要去救人,肯定都会觉得这草率得过分。

诗秀隽才不管,她占着年轻力壮,挤开老头把配好的药直接给女人灌了进去。后者顿时咳嗽起来,面色痛苦。

老头:“你你你……!”

谁知下一刻,那女子的脸色立竿见影的好转起来,唇色也恢复了红润。青年连忙探探鼻息,大喜:“得救了!阿花有气了!”

他当即对着诗秀隽磕了两个头,被诗秀隽制止:“不必跪我。”

老头话卡住了,双目圆睁,简直像看到了离奇鬼怪飘进现实——她的药方居然真的有效?!

只需一个药方,山民们就相信了诗秀隽一众并不是坏人,哗然惊叹,还有人叫诗秀隽“神仙娘子”。

“如果你这些天没有看轻我,而是积极与我们队伍交流,我早就把这药方的原理告诉你了。”诗秀隽看着老头,平静道。

老头脸一下子红了,嗫嚅了一会儿,对她长鞠一躬:“是老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诗秀隽瞧他一眼:“你知道就好。”

老头:“……”

诗秀隽哈哈笑起来,道:“知错就认,倒也算坦荡。”

老头队伍中的人也面色红白交加,不一会儿,有几个人也站出来道歉了,其中包括一开始说“小女儿娇气”的那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