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英雄」(第2/2页)

尤其是眼前的灵魔狱之王还缺少了一只右手,缺少了凝聚自身大部分力量的部位,面对全力爆发的苏明,会感到危险,感到威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也仅此而已。

有象征无敌概念的心脏在,灵魔狱之王已是真正的无敌。

哪怕苏明能够威胁到它,让它察觉到危险,它亦怡然不惧。

恐怖种,这一进化到生命极限的存在,和一般的幻魔相比,已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物种了。

进化到这一层次,可以说是已经没有了死亡的概念,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丧命。

所以,即便是在上千年前失去过双臂,失去过心脏,被削弱到了极点,灵魔狱之王依旧没有被讨伐,只是被封印起来而已。

面对这样的存在,即便是苏明,也会觉得无力。

哪怕他现在有了足以威胁到恐怖种的力量,想战胜对方或许不是办不到,想讨伐对方,却是千难万难。

所幸,苏明已经握住了能够解决这一威胁的钥匙。

关键点就在于被改造不久,问世时间不长,仅仅诞生了不过两天时间的术式——【幻象冲击】。

“既然肉体毁灭不了,那灵魂呢?”

“以我如今双职业晋入七星的力量,配合百倍增幅的见纹及魔人化,使用【幻象冲击】以后,是不是能将灵魔狱之王的灵魂给毁灭?”

这是一个惊人又大胆的设想。

可同时,这也是苏明能够想到的唯一一个可以完全解决这一巨大的威胁的方法。

“以我百倍增幅的魔人化提升【银之臂】的力量,使【银之臂】无视防御的特性加持到接下来这一击之上,那就有可能无视灵魔狱之王的「无敌」及「不死」之躯。”

“这一击,若是经过见纹百倍增幅威力以后的【幻象冲击】的话,那必然能够直接撼动灵魔狱之王的灵魂。”

“最不济,都能让它精神奔溃,从此变成活死人。”

如此一来,这一存在人世千年时光,造成过人类巨大损失,营造过无数伤痛,制造过无数灾难的魔王,就能被彻底消灭了。

诚然,这只是一个设想,一个妄想。

但是……

“通往完美结局的方法既然已经到了手中,那我必不可能舍弃。”

苏明就隐隐觉得,这一切,或许都是命运使然。

想完成自己设想中的一切,不管是【银之臂】的能力也好,还是【幻象冲击】这一特殊的灵性术也罢,甚至是百倍力量增幅的两种觉醒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现在,这些条件,这些能力,却是恰好都在此时此刻里,于自己的身上出现。

这不是命运,还能是什么呢?

作为一介平平无奇的穿越者,苏明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有什么大宇宙意志在作祟。

也许,这一切就是注定的。

也许,这一切就是必然的。

可这又如何呢?

“我只想当个龙套,那些复杂的事情,就交给那些真正的主角去考虑吧!”

苏明需要考虑的只是把握住手上的一切,竭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苟到天下无敌,再出来浪。”

如今,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既然如此……

“这片即将成为我到处浪到爽的天地,绝不能被你这种连脸都不敢露的残疾幻魔给糟蹋了!”

苏明的身下,一个巨大的圆环阵列豁然旋转,出现在了此方天地之间。

圣洁如玉的圆环阵列一下子就扩大到足以笼罩住大地的规模,将那遮天蔽日的巨大身影都给笼罩在了其内。

“■■■■■■■■■■■■■■■■■■■■——!!!”

灵魔狱的王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陷入到癫狂的状态中。

而这,就是它最后能够做出的事情。

“——【银之臂·百倍·幻象冲击】——”

一声似从天边响起似的幽远之声,就不可思议的盖过了灵魔狱之王的怒吼,传入了所有人的内心。

这一秒钟里,不管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也好,高高在上的七星职业者也罢,都似明白了什么,理解了什么。

他们不约而同的注视向一个方向,注视向那覆盖大地,将怒吼连连的灵魔狱之王给囚禁在内的巨大圆环阵列。

也就在这一秒间,震动天地的怒吼,渐渐的弱了下去。

后世,关于这一载入史诗的事迹的描述是这样的。

“那是一场无声无息的战斗。”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

“没有毁天灭地的动静。”

“因为是发生在灵魂、精神之间的攻伐,这里面究竟有多凶险,又都发生了怎样的曲折,没人能够知晓。”

“人们只知道,在最后的最后,那蹂躏大地,遮蔽天空的王,倒下了。”

“而胜利者,却是一个在不久前名不经传,不为世人所知,完全没有一个英雄该有的名号及名誉,像是偶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一样的路人少年。”

“可少年在那一刻里,依旧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在绝望之时,那道响动在他们心中,将他们拯救出来的声音。”

“事后,遮天蔽日的灵魔狱之王在灵魂消逝以后,其巨躯也没有留在这个世界上。”

“灵魂虽已毁灭,可最强的恐怖种的力量仍旧在那副巨躯里。”

“若是将其留在这个世上,未来一定会围绕着这一恐怖存在遗留下来的力量,产生新的纷争吧?”

“还好,它消失了。”

“没人知道它去了哪里。”

“不,不对。”

“只有一个人,一定清楚的知道这一切。”

“他就是拯救了世界的英雄,人类的守护神。”

“——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