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告诉大家什么才叫真正的工业革命(第2/3页)

很明显今天比较激动的不止是他,真的,如果只看宁为轻松的模样,柳唯真挺相信眼前这家伙可以如同往常般平静,可惜的是刚刚宁为拍在他肩膀上时,柳唯明显感觉到这位宁博士的手也在微微颤抖着,很多时候这些不受控制的肢体语言,才能说明一个人真实的状态。

“走吧,不过你今天真能睡得着?不会激动到失眠吗?”柳唯随口问了句,感觉有些好笑,这个年轻的家伙也不知道在他面前装个什么劲儿。

果不其然,这句话让宁为停下了脚步,侧过头不屑地说道:“哈,柳哥,你这也就是认识我太晚了。真不是我吹牛啊,当年我写湍流算法的时候,就差几行代码就能完成了,写完就能直接测试了,但就因为到我平时休息时间了,我立刻关上电脑就去睡觉了。这种大场面见得多了,我会因为一块手搓芯片睡不着?”

“呵呵,早点去休息吧,精力充足等会才能继续测试。”柳唯反过来伸手拍了拍宁为的肩膀说道。

“柳哥,你这笑得就有点不识……”

“啥也别说了,我带你去休息。”柳唯果决的打断了宁为的废话,怎么说呢,这一局他可以不赢,但绝对不能输。

……

凌晨一点,两人躺在床上,呼吸均匀,没人说话,像是都睡着了,翻身的动静都听不到。五分钟后,房间内响起柳唯的声音。

“行了,别装了,知道你没睡着。正常人入睡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哎呀,刚要睡着,被你叫醒了!”

“呵呵……”

“好吧,正常人入睡是什么样的?”

“正常人的入睡阶段,呼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规律的逐渐放缓但持续时间更长,这是肌肉张力下降,人处于放松状态下的自然反应。”

“柳哥,你们不是吧?连这些都要研究?”

“当然,从呼吸判断一个人的状态属于基本功。”

“好吧,你赢了!”

又是一阵沉默。

柳唯再次开口问道:“给我讲讲楼上正在搓的芯片吧?如果今天的实验成功,是不是代表着马上能批量生产?”

宁为答道:“虽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之前经过很多次演算嘛,不过批量生产还有一点点难度,不过难度也不大了。其实说白了,它实现的功能跟现在的其他芯片没什么太大区别,就是能绕过之前那些专利而已。最难的部分还在于工艺的继续提高,比如从现在的180nm提升到90nm,再到60nm……跟硅基芯片一样,单位体积内需要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这光靠我一个人就不行了。”

柳唯疑惑道:“你不是有三月吗?”

宁为翻了个身,借着夜光看向墙壁另一头的柳唯,解释道:“三月没有创造力。它目前的能力主要是辅助,比如我先设计出一个芯片布局来,它可以通过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进行数学判断,这个芯片布局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给出修改建议。”

“这就有一个前提,三月需要有人不断提供类似的数据,比如某一个通路,以前有人也这样设计过,但是出过问题,当这个数据上传到三月智能平台后,如果再有类似的设计,就会直接被标注,甚至如果有些东西可以通过数学推导的话,它还能给出正确的参考意见。所以在数据足够的情况下,它也的确能参与到工艺改良中来。”

“另外,我们已经给三月链接了许多专业的论文数据库,如果有些理论上的发现被它爬取到,经过它的建模,正好这个理论上的发现可以在我们所研究的方向上成立,它也的确能借助这些理论直接推进工艺的提升,甚至是变革性的提升。但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人的初始研究之上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三月依然只是工具的范畴,你不可能要求它能从无到有,这也是我建这个实验室的目的,借助自动化,核心实验室许多实验未来甚至可以不需要人来参与。这样三月就可以通过自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来丰满它的数据库。当然这个效率不可能太高,除非给它建足够多的这种自动化实验室。”

“这才是三月的正确用法,所以我才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实验室愿意共享他们的实验室数据给三月,比如今天正在进行的硅通管三维芯片制造技术,可以说就是前人所有研究数据的综合,所以要推进这项技术还是需要有人在这个方向上继续接着往下做。”

“当然,这不算什么难事。等会上面芯片搓出来了,我先做个基础检测,如果没问题了,明天咱们就送到国家级的检测中心去做全面检测,等检测报告出来如果各项指标都没什么太大问题,也就代表着这种新的构造是可行的。这也代表着一个全新且极具市场潜力的芯片发展方向诞生,光是每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就足以让许多人心动。接下来我也会让三月参考现阶段硅基芯片,去设计更大型的集成芯片,比如CPU、GPU这些。”

这种以他能理解的方式科普,让柳唯感觉很欣慰。直接一个手搓芯片,才真正是颠覆了他的人生观。不过宁为的话也带给了柳唯些疑问:“这枚芯片除了提出一个方向意义之外,还有其他意义吗?”

宁为笑着说道:“当然,就射频芯片而言,起码不用在拿别人的技术授权,直接就可以用。如果芯片指标优秀,还能卖给别家需要芯片的,比如苹果啊、特斯拉这些,而且射频芯片使用范围很广的,可不止是手机接收信号,不过咱们的芯片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比如身份证上就不需要用这种了。”

“那既然三月的数据整合能力这么大,为什么其他实验室不主动加入?我觉得你提的条件应该很不错的吧?”柳唯想了想又继续问道。

宁为想了想,长叹一声答道:“这个原因就很复杂了,除开利益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三月的揭伪能力极强啊。如果实验室对接,有假数据,或者低效重复数据,会被立刻发现,这其实很麻烦。说实话,这也是最近接入了一些实验室数据之后我才发现的问题,之前我把一切都考虑得太理想化。”

“照你这么说,如果所有科研项目评审接入到三月智能平台,岂不是能有效杜绝各种假项目?”听到这里,柳唯顿时来了兴致。

宁为连忙道:“我可没这么说啊,数据库里有重复项目立项的话,到是可以快速查出来。但有些项目其实很有前景,也的确有用,三月可判断不出来这些项目该不该立项,只是说立项之后的研究过程,如果数据交给三月进行评估,能快速得到一个结果。比如是照抄数据,或者通过提交的数据跟实验过程进行数字模拟之后,发现实验室不可能达到的确能很快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