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营销?不如全民探讨(第2/3页)

“可惜了,弗兰德教授才69岁,还很年轻,如果不是因为跟宁为的纷争,连续两次住院,也许他还能活二十年,也能为更多的孩子们指引出数学的方向。”

虽然这句话总感觉有哪里不太对,但在众人悲伤的心情之下,这条卢卡森·弗兰德曾经学生发在脸书上的感慨,还是收获了许多点赞跟许多留言。

有觉得这句话有失偏颇的,但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劝卢卡森·弗兰德这位学生节哀的,也有数落宁为不是的。毕竟宁为这么年轻,干嘛要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呢?更别提这位老人再这件事曝出之前绝对称得上是德行高尚,不但自己在数学界地位举足轻重,更是培养出了许多数学家。

现在的确是宁为解决了NS方程这个世界性难题,却也将让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家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种论调虽然很奇怪,不过在老教授去世的时候,到也不能苛责太多,毕竟人都没了……

……

宁为并不知道那位曾经为了跟他争解决NS方程的弗兰德先生故去的消息。

从下午两点开始,他便一直在跟华为来的两位大佬跟严明一起开着闭门会议,探讨着做芯片,做操作系统到底有没有商业前景。

如果从科技自立的角度来说,那么这件事就毫无争议了。但如果从商业前景来讨论,这就需要摆出充足的论据来支撑这两个重大项目。

毕竟这两个项目是要跟英特尔跟微软联盟抢市场,无异于虎口拔牙。

除了探讨自身的优势之外,还要计算这两家可能采取的一些行动,对于这些跨国高科技公司而言,能垄断世界市场如此多年,总是有着许多手段的。

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都是专业的。严明虽然在技术上肯定不太专业,但在说到商业眼光跟市场营销,肯定比三位科学家要更有远见。

最后,历经了四个多小时,宁为成功的说服了三个人。这当然不止是宁为的功劳,事实上不管是边哲浩、陈海华,还是严明,从本心上讲,都是希望能开发完全能属于自己的芯片跟操作系统,在市场上跟微软、英特尔较较劲的。

尤其是在三维硅通管技术,华夏掌握的各项技术专利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情况下。

没有被经历过脖子被死死卡住过的高科技企业,肯定是无法理解企业对于不受外人控制的自主专利有多么渴求。当然即便不从这个层面去考虑,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开始实施,不管是海思事业部还是2012操作系统内核实验室,重要性都将在企业内部再次上升一个台阶。

更重要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拨款,更好的待遇,如果最终出了成果,也代表着更多的荣誉跟地位。

对于这些宁为可能已经不太在乎了,即便不再继续去折腾这些,他的名字也肯定要留在历史书上。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做出完全知识产权的CPU跟PC端乃至全生态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实现了华夏科技史上零的突破。

更让边哲浩跟陈海华汗颜的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大学教授,宁为对于华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各项配套甚至比他们更为熟悉,甚至了解许多零部件的各项技术参数。这也无形中让他们对于宁为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跟科学家画大饼往往没什么用,但是各种详实的数据随口就能说出来,这足以说明宁为是认真了解过整个半导体跟操作系统行业,才给出的建议。

所以之后两个小时,三个人已经开始讨论起各项技术细节性的问题。比如操作系统如果要加入某项功能,那么需要哪些硬件配合,这些硬件的各项标准如何制定……

这一块严明肯定是听不懂的,但他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能通过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来给宁为一些建议。

不得不说,这次讨论会也让宁为受益良多。引入了其他人探讨,让宁为对于未来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有了更立体的框架。

这足以让感觉很兴奋。

……

这边对于未来的探讨,让几个人几乎忘了时间流逝。

燕北大学这边,周研平的心态则更为纠结了。

宁社这个事情还在心头纠结着。

宁为让他暂时放下这件事,但周研平哪能真的放得下?

说白了,他跟宁为可不一样。

宁为现在可以说捧着金刚石饭碗,坚固得很,基本上不可能摔碎的,但他这个宁班辅导员的身份属于瓷饭碗,能不能在燕北大学留下来,很大程度上可能都取决于他管理宁班期间展现出的能力。

当然其实也可以在科研这个层面做突破,比如开辟一个数学新方向,或者在数学某个研究方向上取得大的突破。但问题在于这个方向的自信心已经被宁为击碎了,如果不是对于自己的数学研究能力产生了非常深的怀疑,他也不会选择争取去做宁班的辅导员。

所以对于宁班大小事宜他都在关注着,宁为这边说了今天给他回消息,他从早上等到现在都没看到宁为给他回话,微信上给宁为留言,没回。到了下午实在忍不住了,给宁为打了两个电话,也没人接。

这就让他很烦恼了……

他直接叫爷爷的心都有了,宁爷爷就不能回个准话么?

……

“宁为啊,如果咱们真的打算做自己的CPU跟操作系统,真的在市场上跟英特尔、微软一较高低,而你又有绝对信心的话,我觉得从现在就可以开始宣传了,这就叫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临别时,严明很认真的向宁为说道。

宁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大概明白严明为什么要跟他说这句话,大概即便在华为内部也对于这个战略方向有顾虑。

手机层面的芯片跟操作系统,虽然也有技术壁垒,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华夏终究没有被落下太远。

拥有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安卓联盟本就是开源项目的情况下,还有超越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通信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技术壁垒的华为来说,的确是有底气去做这件事。

但如果放大到PC市场跟PC端操作系统,这的确是个极为重大的挑战。

在宁为的设想中,还要将PC端的操作系统跟无数终端互通的时候,这是连微软一直想做,却没能成功的事情。

一个全新的挑战领域,不但要花费巨额的资金跟无数人精力去投入,路前面还堵着两个超级大BOSS组成的联盟,真要去做的确需要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宁为如果敢压上一切去做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大概也有助于华为内部迅速达到思想统一。

同样,如果宁为展现出超强的信心,并将这个计划公之于众,如果最终没能完成,绝对会是他一生履历上的黑点。这是要将双方荣辱都挂到一条线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