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倡议书(第2/3页)

“因为刚开完会,这个事情又需要多部门联动,所以暂时会议上的讨论的结果就这些。具体如何配合的内容,还需要各部门给出一个计划表,这就需要时间了,但大体上细节部分都是参照今天会议上确定的几大议题来的。不知道这些陈社长是否满意?”

章志宏很细致的将会议中一些决定,以及跟马怀德私人探讨的内容都大概叙述了一遍。不管怎么说,诚意满满。

当然正如之前章志宏说得那样,对于企鹅集团来说,其实在新闻报导这个层面本就牵涉不多。

比如人们很少会从企鹅旗下的产品去找各种新闻热榜。做好了,属于意外之喜,做得不好,也不伤筋动骨。最重要的是还能拿到水晶鞋项目的运营权,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划得来。

当然这对于宁社来说也不错。

有了企鹅集团这个巨无霸集团的介入,说话的声音也能更响。

至于水晶鞋项目未来是不是能赚到大钱,并不在宁社的考虑之列。

更别提代运营合同其实对宁社也很有利,就算真的影响力颇大,赚到了大钱,根据合同约定,宁社也能一直拿到分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水晶鞋项目对于宁社来说可并不算什么大项目,更多的只是兴趣使然。

“那行,这样,倡议书就由我们这边来准备吧,然后用企鹅集团的渠道发出去。”

“没问题啊!”

“嗯,另外阳光新闻评定体系,这个词我挺喜欢,明天签约,最迟后天我们就能把算法给整理出来,交给你们,也请你们做好准备。”

“等等?后天就把评定算法交给我们?陈社长你说的到底是倡议书还是算法?”

显然陈典诚给出的这效率是真把章志宏吓到了,连忙确定道。

“哈哈,不用怀疑,就是算法!倡议书我晚点就能给你发过去。其实这本来就不是技术问题,只是用技术来解决比较简单而已。这么跟你说吧,刚刚我查阅了一下内部三月用户平台的档案库,对于新闻类评定标准的算法本就有现成的。而且还是立体式的评定方式,包括了专业的内容分析,相关社会反响分析,评论分析等等。”

“不过这还真不是我们早有准备。跟你解释一下啊,我查了下这算法当时生成的档案,不知道章总还记不记得五年前,在外网主流网络媒体上突然刮起的劝学风潮?”

陈典诚的问题,再次勾起了章志宏的回忆。

没错,是有这么一次劝学风潮。

当时这事刚发生的时候,还成了一帮人口中的笑谈,称之为快乐觉醒,但到了后来许多人都发现了味道不对了,不受控的虽同质但具体文案、视频内容却不尽相同的内容突然疯狂涌现,而且还能直接干扰平台的推荐算法,疯狂的全面推送,这本来就说明了其中不同寻常之处。

当然这件事最后结果是不了了之,但同为互联网公司高管却也听到了小道消息,那次劝学风波可以说是宁为第一次利用强人工智能平台出手。所有相关内容都是由智能平台制作,同时三月还精准的利用了各个平台的推送算法漏洞,完成了这些劝学内容的大面积推广……

效果非常明显,据说让一帮西方孩子成功戒掉了几天刷脸书跟推特的习惯,毕竟一条条的视频都像念经一样絮叨着学习有多重要,学习不好未来多苦逼,真的能让人抑郁。不赶紧去多玩几把游戏压压惊,根本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同时还非常神奇的让许多国外的网红脸书、推特访问量暴跌。

好在这事只持续了三天,而且并没有在华夏网络上泛滥,不然就该华夏的社交媒体跟小视频软件头疼了。

作为人上人,章志宏还知道的更多,比如那位曾经世界闻名的环保小公主突然消失匿迹了,据说回到了瑞国继续读高中,只是完全没了后续报道,也不知道高中现在读的怎么样了,有没有考上大学,又考上了哪所大学……

这事其实很诡异,毕竟曾经热度极高的环保公主,即便再凉,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也总会有些记者之类的在闲到找不到流量的时候,会想到这个小姑娘,然后来点后续报道之类的,多少能满足一下无数网友的好奇心,毕竟这位小公主曾经也是跟多位大国总统会过面、谈过话的大人物。

但是这小丫头却好像真的被世界所遗忘了,国外现在压根就没有人再提她。

现在被陈典诚提起这茬儿,只让陈典诚突然想到了,那个把“好歹油”挂在嘴边的脸上有着点点雀斑的小姑娘,于是下意识地答道:“到是还记得。”

“哦,记得就好解释了,说白了,当时就为了能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库里有专门做的传播模型,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算法,其中就包括热点事件评定体系算法,现在我们有社员正在研究这些算法,有现成的模型评测,基本上都不需要怎么修改的……”

具体陈典诚说了些什么其实章志宏都没太听清,思维已经飘远了……

又一件历史大事件石锤了。

虽然说当时有小道消息的确就是这么回事,但根本没有确定不是?

企鹅集团也不可能去跟发封邮件确定这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现在被解密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事情还是五年前发生的。最可怕的是宁为对宁社这帮学生还真是够信任啊,这种内容陈典诚竟然也能在数据库里查的到?这种利器掌握在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手里,即便把天桶出个窟窿出来,章志宏都不会觉得有任何意外。

章志宏不知道的是这其实也就是个意外。

并不是宁社随便一个学生都能查询这些数据库,主要是陈典诚已经是宁为手底下的直博生了,自然跟其他社团成员的待遇不太一样,能调动的资源也不一样。

最终心里万分感慨跟万语千言也只能浓缩成一句话:“那行吧,我等陈社长的消息。”

……

“当罗生门这个词语出现在人类历史里,就从未消逝过,到了网络时代,更是遍地成灾!作为一个普通人,当我们打开微博、贴吧、甚至是朋友圈,追逐一个个社会热点时,铺天盖地的报导将每个人包围。名人效应、娱乐效应、惊诧的标题,让所有人陷入一个又一个网络的狂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在关注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习惯了只看新闻报道上的片面之词,我们通过一个个热点寻找感动、体验热血、发泄愤怒,我们感慨、我们痛骂、我们哀叹,我们以为已经可以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我们以为是在用独立之思想去剖析热点折射的人性,但事实却一再强调,我们只是在被一根根笔杆子操纵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