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4页)

祁俊伟尴尬地笑:“没事。”

进宿舍之后,他对楚月说道:“走吧,我直接送你去火车站买车票。”

楚月整个人都僵住了,连鼻涕都忘了往回吸。

他居然,不挽留自己?

要知道家属来军营探亲的机会,一年也就一次,她光坐火车过来都要这么长时间!

不自觉地,楚月想起刚才顾营长对楚婉说话时的语气。

温柔的、耐心的、哄着的……

楚婉坐火车能睡卧铺、能住气派的家属院、家里有吃不完的肉菜、两个孩子乖巧得不像话,连菜篮子都不让她提。

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还这么好。

顾营长这么优秀,不在意她结过婚、不在意她“小寡妇”的身份,将她接到军营大院之后,一心宠着……

事到如今,楚月哪还有什么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她红着眼眶,幽怨地看着丈夫:“我妈说得对,我就不该这么傻,非要嫁给你,不光没得随军,就连工作都丢了。”

楚月心直口快,平时闹脾气时,祁俊伟都是好声好气哄着的。

可这是第一次,他没有哄。

“走吧,晚了就没有火车票了。”祁俊伟催促道。

……

家属院的嫂子们不太清楚楚婉和她姐究竟怎么了,听沈翠珠说她姐要将两个孩子送人,一个个就忍不住直摇头。

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呢?

孩子又没做错什么!

几个嫂子们有分寸,知道不能堂而皇之地进屋管人家的家事,不一会儿工夫就散去了。

只是散去时,沈翠珠已经成了她们中间的一员。

翠珠嫂子来到家属院这么些天,终于交到一群新朋友!

她们年龄相仿,也容易把话说到一块儿去,此时嘀咕着。

“说是双胞胎姐妹,人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当姐姐的撺掇妹妹把孩子送走,啧啧——送哪里去啊?送给那不管事的亲妈?”

“嘘,别说这个,要是让兄妹俩听见,俩孩子该多难受,顾营长会不高兴的。”

“话又说回来,和他们亲妈相比,小楚同志是真好。每天一大早的,岁岁的辫子都是带着花样的,还有安年,鞋子都不像以前那样脏兮兮的……”

“顾营长家里多了个小楚同志,真是变得不一样了!当爸的开心,孩子们也开心,一家四口成天乐呵乐呵的!”

嫂子们的声音渐行渐远。

而整个过程中,顾骁都盯着楚婉看。

他想着媳妇是不是委屈了,可仔细一看,并没有。

楚婉不委屈,也不难过,把她姐赶走时,连眼睛都没眨,只不过现在安静下来,还是有点懵。

她重新拿起周老师送来的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到凌城的头一天晚上就知道你这几天为什么不高兴了。”顾骁说,“但是一时赶不回来。这件事是我没跟你说清楚,到结婚这一步了,你竟然都不知道安年和岁岁是我收养的。”

直到现在,楚婉仍旧觉得这一切不太真实。

原来他心中根本没有别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才说道:“我不是在意安年和岁岁。”

“那是在意什么?”顾骁走近一步,温声问。

其实他很清楚,但就是想等她亲口说出来。

楚婉垂着眼帘,目光落在通知书上孩子姓名的那一栏,轻声道:“我怕你还惦记着孩子们的妈妈。”

整件事发展至今,他们都太想当然,谁都没把话说清楚。

现在终于能将一切敞开来说,她有一些羞涩,但更多的是释然。

“由始至终,”顾骁低声道,“就只有你一个人。”

没有前妻,也不可能等任何人回来,他们结婚了,两个人就是彼此的唯一。

只是这段的婚姻,在下决定的那一刻,有些冲动,才闹了这么多误会。

如今误会说清楚了,楚婉的心里头甜甜的。

但与此同时,她对安年和岁岁的感情由喜欢转为心疼。

她已经二十岁了,但仍旧记得儿时察觉到不为父母偏爱时心中苦涩的滋味。

安年和岁岁还这么小,父亲牺牲已经是巨大的打击,之后又被母亲抛下……

楚婉漂亮的眉拧起来:“安年和岁岁的父亲牺牲时,他们已经懂事了吗?”

“那个时候,岁岁才几个月大,是后来在托儿所长大的时候听老师和阿姨们说的,但也是似懂非懂。”

楚婉又问道:“安年呢?”

“当年安年三岁多,从小由他母亲带大,对她很依赖。包小琴走的前一天,还跟安年说,等醒来给他做鸡蛋饼。安年一早醒来,发现她不见了,不哭也不闹,就等着,说她会回来的。”

这件事,是莫奶奶告诉顾骁的。

她说,接下来一连好些天,安年都在等,等着妈妈回来给自己做鸡蛋饼吃。

可是包小琴没有回来,音讯全无。

村里的孩子们听了大人说的话,就笑话安年,是被妈妈丢掉的孩子。安年和他们打了好几回架,才三岁的小团子,打不过那些大孩子们,身上和脸上挂了彩,但仍旧倔强地说,妈妈就是会回来的。

直到时间长了,一直没有妈妈的消息,他才终于失望,从此以后再也不提妈妈,就连自己最喜欢鸡蛋饼都没碰过。

也不爱开口了,总是安安静静的,耷拉着脑袋,也不知道想什么。

楚婉低垂着眼帘,听完这番话。

那时候小小的安年,等待时的每一分每一秒,会觉得煎熬吗?还是充满着希望?

楚婉问了很多关于顾骁收养两个孩子的事。

原来那会儿他一个人很难,岁岁成宿成宿不睡觉,安年愣愣地坐在小院角落里不说话。他不好给大院里的战友和战友家属添麻烦,就独自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要是我们能早点认识就好了。”楚婉软声道,“还能帮帮你们。”

顾骁看着她眼底的黯然,问道:“三年前?那时你才几岁?”

“十七岁。”

他低笑:“十七岁,自己都还只是个孩子。”

看着楚婉不好意思的笑容,顾骁的眸光深了一些。

三年前,她十七岁,接到通知书,即将成为下乡知青,准备着前往宁玉村。

而他二十三岁,从宁玉村接走了安年和岁岁。

之后那三年,顾骁没有时间回去探亲,是莫奶奶时不时来军营见孩子们。

其实此时此刻,他的想法和楚婉一样。

如果他们能早一些相识就好了。

那样的话,兴许她不用接受父母的包办婚姻,也不会在那段日子吃苦受罪。

空气仿佛安静下来。

和他待在一起,楚婉不再像之前那样局促不安。

抬起眸时,她发现他身上的军装有点脏:“累了好几天,你先休息一下吧,把衣服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