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港十八区校际知识比赛(第2/2页)

“苏苏,你怎么了?”看苏韵低着头不说话,王嘉祥急忙凑过来问。

“我在想怎么样赚钱,好给婆婆凑医药费。”沉思中的苏韵抬头。

现在是1972年的话,其实她大概知道一个暴富的机会——香江的73年大股灾。

香江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股灾。

在那之前,香江股市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牛市”,又逢73年恰恰是“牛年”,正所谓牛上加牛喜上加喜,全港人民都沉醉在炒股就能暴富发财的梦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一幸免,许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门投身股市这座“金矿”炒股掘金。

当时的全民炒股热,能疯狂到什么程度?

除了民间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们随意挥洒着大额钞票消费,不止使得鱼翅捞饭、鲍鱼煲粥、老鼠斑做鱼蛋、白兰地漱口这些奢侈行径成真;为了炫富,还有些上头的人会拿着俗称“大牛”的500元面值大额钞票出来,比着赛作为燃料点烟。

闹得久了,甚至还流传出了一个笑话,说是在青山精神病院里,也专门为了那些炒股炒到疯癫的精神病人特别设立了证券交易所……

这种全民疯癫的现象,果不其然遭遇到了股市泡沫的重拳。

股市崩盘之后,数以万计的股民顷刻之间倾家荡产,不少人甚至承受不了财富之梦幻象破灭的结局,而选择了自杀轻生。

至于这一场让人记忆深刻的股灾,则成为了后世许多影视节目的取材材料。

以这场股灾为背景的电视剧《大世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剧里,男主角的爸爸抱起被丢在一边差点遭遇踩踏事故的可怜小男孩,在喊了几声都没一个人过来认领孩子后,终于在一怒之下拉出了消防龙头,将冷水泼向交易大厅走道上除了炒股之外什么都不顾的疯狂股民。

但疯狂的股民却依然丝毫不为所动的画面,简直是震慑人心。

由此,亦引发了看这部电视剧的苏韵在当年,饶有兴趣地收集了一下相关资料——在看完传说中“置地饮牛奶”世纪收购战以及“香江天线”的黑色幽默之后,不由得更是感叹现实更比戏剧荒诞。

但即使她明明知道年底就可以利用股票大赚特赚,目前也还是有着两个难题:一是炒股所需要的本金和交易账户她都没有,二是……苏阿婆不知道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显然她这一番沉思在大人们看来也只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王师奶和两个王姐姐连忙过来安慰了她一下:“乖了,知道你懂事,不过这事我们大人会想办法的,你放下心去上学吧,快要期末考试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明爱医院距离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不远,走路过去也就十来分钟,昨天有王家夫妇带着认了路,第二天苏韵去医院送苏阿婆做完检查后,就赶紧卡着学校下课的时机,跑回了苏屋邨茶花楼这边。

“快!嘉祥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公室缠住郑sir了,你快跟我来!”王嘉遽那大嗓门真不是盖的,老远就听到他在街对面喊了。

茶花楼这边出去不远就是苏屋公交总站,往前过了长发街然后再走一段路,便来到了他们所就读的香江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商会学校。

这名字长得有点离谱,一般时候也不会叫全称,而是都将其简称为新会商会学校。

这种一长串校名的原因,则是因为香江的学校分类制度。

香江的小学类型一般分为四个大类:收费的直资小学和私立小学,约小学数量的占10%;余下的则是免费的官立小学和资助小学,约占小学数量的90%。

直资小学享有部分政府补贴,学费中等,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小学接中学一条龙就读,而且接龙的中学也是响当当的那几个中学名校如圣保罗男女中学和拔萃女书院;至于私立小学则完全没有政府补贴,因此收取的学费比较高,但多数也是相应的直属或联系的一条龙中学名校。

可以说,进了这两类小学,除了花费颇多之外,升中学基本是不用愁的了,因此是许多中上阶层家庭的首选学校。

至于官立小学和资助小学,因为绝大部分办学资金都是政府补贴,所以则是按照地区分派学位。虽然学生大多数为中下层阶级家庭的孩子,但数量够多其中亦不乏升学率高的知名小学,那些挤不进私立和直资的,就会在其中选择升学率高的小学名校就读。

官立小学乃是由教育局管理的公营小学,因此校名多数为“XX官立小学”。

最后的资助小学又称津贴小学,是全香江最多的小学类型,约占小学数量的80%,多数由办学团体向政府申办领取办学津贴,委派校董会负责管理学校。

由于资助小学的校舍是由办学团体负责兴建,因此办学团体拥有学校的命名权,而苏韵所就读的“香江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商会学校”就是典型的资助小学。

当然,也是典型的垃圾学校,校园小校舍小教室少学生少,一个年级就开2个班,一个班50来个学生,其中能考上名牌中学的学生或者知名校友更是一只手就能数完。

跟着王家驹来到办公室时,里面除了假装问问题问得一脸苦相的王嘉祥之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明显比他高年级的学生。

“按规矩是四、五、六年级各选一个人参加组队赛,你们现在的心情急我也明白,但小四级原本的人选病了,一时间我也找不到其他人……”

这个时代香江的学校制度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年级划分称呼与大陆不同,小学为小一至小六级,中学不分初高,只称中一至中五。

一般来说,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读完中五,再考完与高考性质相近的会考,就会出国深造或者出来社会工作;若是要考大学,才会继续升上去读属于预科的两年中六、中七。

时逢暑假将至,说是四、五、六年级,其实也就是现在的三、四、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正在忙着升中学考试或者找出路,不可能抽时间出来参加比赛,所以就往下顺延了一级。

反正决赛在8月中旬,称他们为四、五、六年级亦无不可。

苏韵也是靠着这个原因,以三年级即将升四年级之身勉强搭上了末班车。

“郑sir!苏苏说她病好了,想要参加那个什么全港十八区比赛!”生怕苏韵的名额被人占去,王嘉遽在大门口就开始嚷嚷起来了。

“是全港十八区小学生校际知识比赛。”站着的男学生回头,看到后方是班里那个出名的混子拉着个看起来病歪歪的瘦弱小女孩,脸色顿时有些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