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决赛

从苏韵口中得知她是来参加知识比赛决赛的深水埗区代表,方茉娜轻轻点了一下头,和蔼地目送她离去。

可惜,就是年纪太小了,只能演一些女主角童年时期的角色,想要等她长到能演女主角的时候,起码还得好几年。

这中途还得担心她会不会长歪——这世上多少幼年大放光彩的童星在长大后灵气全失泯然众人,现在看着好,以后还未必。

更何况自己从文员开始奋斗了这几年,现在也只是在采购部做到经理,上面还有一群老人盯着自己,要不是她还有一重身份是赵日赋的红颜知己,说不定那些人对她会更不尊重。

总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安分守己地在家洗手作羹汤,人们就会说你是被养起来的金丝雀;等你想要努力闯一番名堂,人们又说你是闲出毛病,居然出来抛头露面和男人争饭食抢工作。

现在想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势力,还未到合适时机。

再观察观察吧,等过几年她在这里站稳了脚,这个小女孩的长相应该也开始定了型……到时,就把人签下来好好培养。

更何况她这一次出来凑热闹也不是没收获:比如她方才就看到了一个推着轮椅的女孩,年龄合适模样也俏丽,正好赵氏片场那边和她交好的导演李学祥最近就想要找个新人拍古装……

而此时尚不知道未来将会是何等模样的赵茵茵,正在和回来坐在化妆台的苏韵闲聊。

听赵茵茵说她从前跟父母住在台岛因为不懂台语和国语被欺负,后来读了护校做邮轮护士满世界跑到心累,最后上岸香江一边在夜总会唱歌一边做白班护士赚钱养家的经历,众人一阵唏嘘。

“别担心,事情会越来越好的,不是有一个词叫做苦尽甘来嘛!”苏韵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手。

眼看苏韵顶着全场最小的年纪和个头在这里老气横秋地说话,一时间,大家都笑了开来。

“真是的,偏偏就和深水埗的人分到了一起,吵喧巴闭一点素质都没有……”旁边化妆台的小男孩嫌弃地看了苏韵这边一眼。

“别管他们了,这些人就是这样没素质的。”一个阔太打扮的女人哄了小男孩几句,然后示意旁边的女佣把琴盒打开,“看,乖仔,这是妈咪特地在琴行给你定做的,你不是说一直都很想要那个经常在中学部早会弹琴的陈柏杨的同款电子琴吗?快看看喜不喜欢!”

小男孩兴致勃勃地摸上崭新锃亮的电子琴,随后又用一种嘲讽的眼神看了一下苏韵手边那个半新不旧的吉他。

难得碰到这一家子的语气神情都活像那些粤语残片里面迟早要被打脸的反派似的,苏韵微抬眼眸看了隔壁13号化妆台镜子上的贴纸一眼——原来是中西区的,难怪。

不知道是凑巧还是安排的人恶趣味,香江最富的中西区和香江最穷的深水埗区分在了一处,半山豪宅阶层VS山脚屋邨阶层,真是典型的豪门大战草根。

“中西区,圣保罗附小的人就这样?”苏韵斜了这个看起来好眉好貌的小男孩一眼,从他那身小西装款型校服的铭牌上不仅得知了校名,也得知了这个小男孩姓卢名仁嘉,英文名John。

“你是哪间学校的?”大多数经常比赛的学生即使人面没能看个眼熟,起码校服也是看熟了,结果卢仁嘉低着头左看右看都愣是没认出苏韵这身白色连衣裙校服的来源,只得有些忿忿地开口问道。

涂完粉的苏韵拍了一下手,一边拿起铭牌挂上一边侧身转头望过去:“香江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商会学校。”

化妆台是为了方便各位参赛者小朋友化妆上台的存在,因此装载的灯光就特别的足,苏韵这一侧身正逢数道光源同时打来,眼里眸中的氤氲烟紫就毫不客气地形成了绚烂璀璨的星辰大海。

光影流转间,更胜皓月明空。

因为这时代的摄像技术问题过分吃妆,所以上镜的人化妆就喜欢浓墨重彩,眼影更是绿的蓝的紫的什么显眼来什么,使得十几岁看起来都能像三四十……不过苏韵本身底子好又有系统循序渐进地给她优化改善,五官就较之容易被摄像头欺负的东方轮廓要显得更深刻明丽些,造就了一副极佳的骨相。

像这种得天独厚的骨相在日常生活里,上妆,那就是锦上添花;不上,亦显天然去雕饰。

若不是早前营养没跟上偏又爱跟着屋邨的孩子群满山跑,气色不好皮肤也晒得小麦色而且个头还瘦小,摆摊时别人也不止是开玩笑地叫靓靓妹妹仔,而是真心实意地赞一句天生的美人胚子了。

也就是说,她现在开始美了,但还是需要细看才能看出的骨相极佳,那让人一眼惊叹的皮相则还在修复保养。

但很多时候,皮相的小缺憾,恰恰可以用化妆来补上大部分。

苏韵以不想被化成猴屁股的理由,拒绝了赵茵茵和王家两个姐姐打算出手“帮忙”的浓妆手法之后,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地往脸上涂了一层薄粉,然后再打了点腮红。

就这样掩盖了气色不好的缺陷之后,整个人,就似乎完全不同了。

这一点的最佳证明,就是刚才本来还对苏韵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卢仁嘉,在苏韵转身过来看清楚了她的面容后,瞬间就哑了火,安静如鸡。

这样近的距离,苏韵明显可以看到他强撑着平静的脸上浮起了一层绯红,一直就这么浮到了耳朵尖。

苏韵:真好!终于有人发现她的美了!

不像王嘉遽那个脑子可能有坑的二货,至今都还是把她当作亲兄弟看待……

就很离谱。

心里吐槽完毕,苏韵便站起来,径直往前走向签到处,一路收获各个小学生对手及其家属的注目礼——

“这是哪间学校的?哪区的?没见过这校服啊……”

“深水埗区今年爆大冷!不是英华不是崇真也不是圣方济各!”

“是什么新会商会学校?不是私立、连官立都不是……是资助?!”

“她身上的校服真好看……”

“你想多了,那是人好看,换个人穿就不一样了!”

议论风暴之中的苏韵倒是淡定地轻扯了一下校服连衣裙的小皱褶:其实,再优秀的衣架子,也得需要衣服的配合。

香江地区的校服多数都不像是后世分码大批量制作,而是按照学校要求找裁缝定制。不过对于中下层人家来说,小孩子的生长速度一段时间定制一次校服太浪费,所以大多数就会要求裁缝尽量做得宽一些大一些好能让孩子多穿一段时间省点钱。

这些各大名校的小学生基本都来自中上阶层,校服个个都是合身又年年换新,不比苏韵在自家学校里能经常看到那些被宽大校服裹着的竹竿们,四处飘荡,宛如鬼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