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寇园(二)(第2/2页)

他们都在等着,真相大白,沉冤昭雪。

李稚立在原地看了很久,没有发出声音。

三日后,送至大理寺按核的汪雪顺案宗被打了回来,批示是证据不足,按请重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第一个暴跳如雷的是刑部老尚书戴晋,“他敢?!”说着一掌拍在了案上,那封盖着大理寺少卿印鉴的文书被震得摔落在地,底下站着的送信小吏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

按照旧例,若是大理寺把案子打回重审,而刑部坚持原判,接下来就要进入三堂会审的流程。又根据梁朝新律,三堂会审最终往往会以大理寺的结论为准。所以说汪之令一开始找上李稚是必然,想要在刑部的重重围剿下撬动这桩铁案,朝中除了李稚没有人能够办到,幸运的是,李稚是他这一方的人。

自从赵慎离京,李稚背后的势力被削了大半,尽管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政坛扎根,但行事到底不如赵慎在时那般无所顾忌。士族瞧他这么个明晃晃的广阳王府心腹本就万般不顺眼,又加之这案子犯了众怒,火上浇油立刻炸开了。当天尚书省的奏折堆积成山,无一不是痛骂李稚以权谋私、勾结阉人,这些雪花似的折子又迅速被往上传送,那排山倒海不可抵挡的架势,看得同样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汪之令也不免对李稚产生了一丝同病相怜之情。

大理寺放出确切消息的那一日,刑部尚书戴晋提着自己的剑上门找到李稚,当着他的面刷一声抽出了剑,一把抬起指着他的脸,“三堂会审,你要敢徇私枉法,我一剑杀了你!”戴晋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李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当初向谢府联名上书将李稚革职的折子,他的署名列在第一位,这位老尚书言出必行,剑指着李稚就没放下。

萧皓上前来。老人手腕一送,将那柄青寒铁剑一把扔在了李稚的面前,剑身坠地发出一声经久不绝的金属振鸣声,好似是一记落地有声的警告,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李稚看了看砖地上那柄震个不停的长剑,又看向对方决绝离去的背影,最终他转身往回走,当日没再出门。

因为李稚这忽然的横插一手,汪雪顺一案的重审再次在朝中掀起了热议。尽管大理寺再三声称会按律严审此案,可但凡长了双眼睛的人,谁看不出来李稚与汪之令早已勾结在一起,这两人眉来眼去暧昧不清,势必要在这案子中做手脚。以戴晋为首的士族对此自然不肯答应,双方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

外面已经沸反盈天,百姓之家争执不休,作为盛京士族之首的谢家却完全像是另一方世外天地,府中每日清静得滴水可闻。

汪雪顺一案爆发前夕,谢珩刚好称病闭门不出,至今已有两月不接待外客。汪雪顺一案愈闹愈烈,谢家不可能没有耳闻,但由始至终也没有出面过问一句,除了谢珩正好称病的原因外,其实也有谢府的传统在其中,一般涉及宫廷的事,为了以示对皇族与皇帝的尊重,作为门阀首府的谢家往往不会轻易发声,具体事宜全都交由三省、诏狱、大理寺按律处理,上一次的例外,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朱雀台案。

而谢府此番的安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静无波,不显山不露水地隐着,没有任何声息,像是一整卷水墨画中的留白,别说是李稚,便是连士族内部都打探不出其真实态度,只知道谢珩这阵子确实没有接见过任何人。

鉴于此,这桩案子的落脚点又回到了李稚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