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困难与机遇(三)。(第4/6页)

齐磊,“我知道。”

所以,根本没什么对错,更没有找后账这一说。

不管怎么说,柳纪向也好,其它的企业领导者也罢,大家都是在努力的。至于到底是不是做错了……做错了也是时代背景,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

老秦继续道,“这事你做了可以!但是,没有我们帮忙,你做不成。”

齐磊,“我知道。”

老秦要考虑的是全局,有的时候确实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这一点,齐磊是理解的。

而齐磊却这样说道:“我不是要搞垮畅想,我只是要柳纪向出局!”

老秦,“想法是好的,可是很难做到!”

齐磊,“我也没打算让你出手。”

老秦:“????”

齐磊,“我只需要一个首肯!你告诉我这事能做,那我就有底气去尝试。全程你盯着点,别出现大的纰漏就行。”

老秦,“……”

齐磊语重心长,“老北,你相信我,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我的目标和你们的目标一样的,都是盼着咱们好!”

“说实话,我和柳纪向谈过不止一次,他但凡听进去一点点,我都可以不当这个小心眼儿的熊孩子!”

“我可以大度,真的!”齐磊瞪着眼珠子。

“可以放下仇怨,咱们一起干点大事儿,我无所谓,可惜……”

摊着手,有些寂寥,“可惜他不听啊!那我就没办法了。”

“现在我的形势是,既要抢时间,又要抢机会。畅想在我手里,我能省掉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

“所以,你们决定,你们点头,我就试试。”

“你要说不行,那我现在就让大伙儿散了!”

齐磊还来脾气了呢!

老秦怔怔地看着他,心里这个纠结啊!

他其实很清楚,畅想现在的路走偏了。

刚刚那个笑话,老秦没笑出来,反而心尖刺痛,那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可是……

良久,“算了!”一咬牙,就让这熊孩子试试能怎么样?

“明白了。”

愈发坚定,“你做吧!明面上的助力,我们确实要顾全大局,给不了你。但是,暗中的帮助,你开口!”

看向常兰芳,又是苦笑,“常老,看的通透啊!”

常兰芳早就知道齐磊这么干,而且在电话里就没多犹豫,说明老太太看的比老秦还通透。

此时,却见常老太太一笑,“小秦,我再给你一个坚定让他去做的理由吧!”

老秦疑惑,“您说。”

常兰芳,“私企和国企,市场经济和国有经济并存,我们要尝试不同的道路。”

“摸着石头过河,确实不应该清算,不应该寒了人心。”

“可是……”一指齐磊,“这不就是一块石头吗?我们不是寒人心,而是做出不同的尝试。”

“干嘛不给他个机会呢?”

老秦愈发通透,“常老说的在理。”

“只不过……”面色一苦,“现在畅想貌似没什么破绽,这块石头怎么塞进去?”

常兰芳,“事在人为,更不要说商场!这么多人,涵盖各个领域,要是还撕不开一个口子,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

常老太太其实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方案,但是,不有那句老话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今天就当一回贼了!

回到唐家小楼,客厅里的众人看过来,大伙儿都清楚,这三个人出去再回来,就能决定事态的走向。

是真如齐磊说的疯一把,还是听老秦的就此打住?

结果就见老秦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始吧!”

“开……”

大伙儿都惊了,开……开什么始?就新鲜,由着他胡闹呗?

却不想,这个时候,南光虹站了出来,给大伙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不长,大伙儿听一听。”

南老突然反问众人,“都知道巴黎统筹会吧?”

南老,“1986年,正是因为这个巴统会,逼着我们搞了一个‘熊猫系统’。”

“主要项目,是研发EDA软件。”

“在这方面,华大九天做出了相当的努力,眼看就要出成绩了,而且是大成绩。”

“而且,华大九天继续做下去,不光电子设计自动化这方面有了突破,相关的产业、连带效应。”

“可是到了1994年,也就是熊猫系统搞了八年,华大九天奋斗了八年之后,熊猫系统和华大突然就被叫停了,在胜利的前夕被叫停了!”

众人默然:“……”

南老,一摊手,“可以花钱买,为什么还要自己做?”

——

在南老的掷地有声之中,这个有点魔幻的会议就这么开始了。

从哪开始?

当然是,先了解畅想这家公司。

而这方面,在场的各位应该没有南老更有发言权。

南老走上台前,“畅想的股权结构有点复杂,而如果想达到‘入主’的地步,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了。”

老头儿上来就泼冷水。

“从头说吧,84年,计研成立畅想。100%国资。”

然后,南老说了一大通,大伙儿心更凉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柳纪向英明神武,辗转腾挪,带领滞后企业走向辉煌的光荣发家史。

……

1984年,畅想成立京城畅想公司,100%国资背景。

1988年,柳纪向又拿着资金赴港,成立了香港畅想。

只是到了香港畅想,就不是全国资背影了,而是三家合资。

分别是:京城畅想、国家技术转让公司、以及一家港资的代理公司——屿进公司。

两家国资,加一家私营股东,各自持有香港畅想三分之一的股份。

这是无可厚非的,香港畅想的发展方向是以代理国外的电脑品牌和配件为主要业务。

而屿进公司就是做各个国外品牌代理的,能在代理业务上提供一些帮助。

柳纪向对外宣称的是,屿进公司有内地的销售许可、批文,这才是和屿进合作的基础,这是一次大胆尝试,这是一次壮举。

八九十年代,确实有准入许可和批文这一说,一般人拿不到这道手续,就不能在内地从事电脑相关的业务。

柳纪向的这个决策,让香港畅想拥有了珍贵的、无法获得的进口许可和准入批文。

当然了,国字头的畅想还是中科院全资,拿不到许可和批文也是正常的嘛!

至于为什么是屿进,有什么其它关系也不用去揣测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总之,这样的公司结构诞生了,香港畅想负责代理业务,京城畅想负责制造业务。

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香港畅想谋求港股上市之前,然后柳纪向的绝世商才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