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过冬(第2/2页)

大多数人对金字塔尖的那个阶层是有向往的,是有感官认识的,名车豪宅就是标配嘛!

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是你有了名车豪宅就是金字塔尖了,衡量那个阶层的从来不是名车豪宅,那只是附带的福利。

而支撑年薪百万的,也根本就不是个人的能力、智慧,而是行业本身。

再说露骨一点,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劳动力的价格,不是由个人工作能力、经验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和行业增长的基本面来决定的。

就比如,你在中国开卡车和在米国开卡车的收入是不一样的。在中国餐饮行业再有能力的老板,把他放到叙利亚、阿富汗这种地方,他也赚不到钱。

同样的,疫情前,你以为你能力出众,开着餐馆赚着大钱。可疫情一来,你的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收入了。

为什么每一个经济危机被收购的都是中产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中产在利好时期,追求上层的物质享受,却忽略了上层的抗风险能力和清醒。

稀里糊涂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平衡一切。可实际上,风险一来,除了哀嚎,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地。

运气好的能躲过一劫,运气不好,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阶级跌落和财富被掏空。

而第一个人就属于这种,不是他消费观念的问题,而是他不够清醒,是个糊涂人。

现场的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人。

他们以为自己成了老板、成功人士,是自己的行业能力决定的,高瞻远瞩。可实际上,就是飞在风口的猪,随时可能掉下来。

可能有点伤人,可是,更残酷的是不仅仅是那些在行业中呼风唤雨的老板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也被消费主义左右了消费观念。

也认为,既然我的月薪能到多少,那我就可以如何如何消费,甚至是花呗、借呗一块儿上。

要知道,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凶险得多,大规模的经济困境每十年爆发一次,可能会影响全球局势的局部战争从未停止过,你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来自各方的围堵与构陷。

清醒与量力而行,才是最大的智慧。

还是那句话,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不是比谁更能在寒风里外出打猎,而是能活到春天的人就有机会瓜分淘汰者的财富。

……

——

“所以……”王总大笑,压低声音,“你钓的不是鱼,而是不想掉下来的猪?”

“哈哈!”

“会是谁呢?”

两个人在会场内不自觉地寻找起来。

王总猜想:

可能是比克?那是一家很有冒险精神的电池企业,就是决策上总出问题,但整体实力不差。

也可能是苏州星恒,那家的老总在业内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王总在创业初期还吃过不少亏。

当然了,现在不一样了,王总居高临下用上帝视角审视,感觉不错。

“小齐总,你看好谁?”

看向齐磊,却发现他把目光定格在角落,看着那个方向的一个身影,饶有兴致。

王总寻迹望去,疑惑出声:“光宇的老宋?”

却是齐磊摇了摇头,“我也不确定,就是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的。”

宋光宇这个人确实挺有意思的。

你说他比较内向吧?这人可以为了和齐磊一趟飞机专门跑到海南去。

你说他有心眼儿吧?一下飞机就摊牌了,颇有技术宅的可爱。

你说他有什么目的?可开会这几天,他比王总还老实,一句话没说过。更没借着之前的便利,和齐磊套过近乎。

然后,他就一直沉默着,眼睛不大,滴溜溜的乱转,谁也不知道他想什么。

齐磊,“我有种错觉,他应该不会这么老实。”

虽然齐磊不太看好宋光宇,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个人说不定就能吓他一跳。

可惜,王总不太看好。

“老宋我还是了解一些的,他就是铅酸电池专业出身。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其它公司都转型做镍氢,做锂电,只有他抱着铅酸电池死磕。”

“这人是比较固执的,你说他想转型做高端锂电?不太可能!”

齐磊摇摇头,“说不准。”

结果,正和王总品头论足着,那边宋老板突然有了动作。

眼见没人注意到他,这人干脆猫着腰,从会场退了出去,转眼就没影儿了。

王总大笑,“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看来是真不感兴趣啊!”

齐磊也是无语了,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好奇这人干什么去了?不会就是上个厕所吧?

跟马拓嘀咕了几句,拓爷立马跟了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别想了,跑芯片会场听热闹去了。”

“哈!”王总颇有一语中的的舒爽,大笑出声。

齐磊却是一脑门子黑线,白期待了。

而眼见火候差不多了,鱼……不对!猪也开始上钩了。

第一个果然不出王总所料,是老奸巨猾的苏洲星恒。

当天的会议议程一结束,星恒的老总就敲开了齐磊的房门。

开门见山,话说的要多敞亮有多敞亮,“这个活,我们星恒接了!但是……”

星恒的陈总为难一笑,“毕竟风险太大,同行也都看着呢,三石得支援我们星恒一下啊!起码得帮我们联系点专家,再出点经费。”

齐磊要是没有王总提醒,还真就上当了。

可是,这回他听明白了,三石出人出力出钱?

那我特么自己搞不就得了?用你干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