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仙师手段,奉孝之谋(第2/2页)

无论是阵法,还是妖术,有气数撑着,就落不下来。就算强行为之,也能有还手之力。

只要头脑清醒,一灵不昧,以主公的血气武艺,自然无所畏惧。就算是真正的仙人来了,谁生谁死,还得拼上一拼才知道。”

郭嘉身形虽然文弱,一看就是手无缚鸡之力,说起这事来,倒是多了几分英武杀伐之意。

“当日高祖提三尺剑,斩白蛇,当然并不是斩的真正蛇妖,而是气运之争,斩的就是白帝之子,夺其气数,方得汉室天下。”

“那柄赤霄剑,就是炎汉无边气数。”

张坤听到这,也有些明白了。

“因此,不能打曹操,又得多多打下地盘,收拢人心,壮大气数……”

“没错,北面已然太挤,袁绍和曹操正磨拳擦掌,必有一战,此时无论帮谁,都是败笔。不如安心发展徐州,此南北水陆要地,四方通达……

扬州袁术兵疲,几经败战之后,兵无战心……遣一良将,由广陵出兵,即可取得淮南、庐江两郡,进可经汝南,直攻南阳,内镇荆襄,北望洛都。

退可进扬州,横扫江东……

如今孙策根基未稳,与各世家豪门相互攻伐,又与袁术貌合神离,正是用兵时机。

主公以精兵入江东,袁术兵疲,孙策兵少,绝难与我等交锋……

只待袁曹大战开启,我等收拢江东,横扫荆豫,再北望中原。

不管袁绍和曹操谁胜谁负,都要面对咱们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的攻击。

到时,兵锋北指,气数滔天,又有谁能抵敌得住?”

郭嘉仰首又喝了一口洒,神情略现狂态,哈哈笑道:“袁术冢中枯骨,实乃不堪一击,扬州膏腴之地,岂能放手不取。如今天下兴兵,各依大义,唯袁术不知死活,称孤道寡……

主公兴兵之时,可以汉室忠臣名份,清君侧,讨不臣,不但可以直接攻打袁术,更能以救援天子的名义,攻打曹孟德,占据大义。”

这话张坤也听懂了。

袁绍当日起兵之时,名义上也是奉宗室刘虞为皇帝,不承认董卓所立皇帝的正统性,算是从某个方面,占据了大义名份。

而曹操玩得更狠。

直接抢走了汉献帝刘协,打出的旗号是“奉天子以讨不臣”,皇帝都掌控在他的手里,他想打谁就打谁,说谁是反贼,那就是反贼,天下才能之士尽往投之,占尽了便宜。

所以,曹操行的是尧舜之道,大功告成那日,直接让汉献帝退位让贤就是,把后路都想好了,端的是如意算盘。

这也是大义。

郭奉孝给张坤献的计谋,既不能学袁绍那般另立天子,徐州这里不单没有刘姓宗室,就算是有,比如刘备,也不能立。

一旦立了天子,张坤又没有袁绍那般四世三公的威望,只要敢立宗室,要不了多久,人心全都被宗室抢了,那就很搞笑。

当然也不能学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手里没有天子。

那么,就取第三条路,另辟蹊径。

直接承认汉献帝的地位,指责曹操与袁绍等人:天子尚在,就兴兵攻伐,这是谋反。

所以,他们都是奸臣,都是贼子,自己可以清君侧,直接发兵。

首先第一个打袁术,那更好了。

这位已然称帝,把汉室天子的脸面踩在了脚底下,天下诸侯不知多少人想打他,而且,还不担心百姓说什么不对。

反正,无论是谁兴兵,无论喊的是什么口号,只要打袁术,那绝对没错。

“以大义之名兴兵,且取江东和荆襄之地,北望中原,再与袁绍或曹操一分高下。”这就是郭嘉给张坤定下的战略。

听起来,似乎很可行。

地盘扩大之后,人心归附,兵精粮足,就可一战功成。

南面和北面,就分成两个战局。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不相扰。

对张坤来说,是好事。

至少比攻入兖州与曹操死拼,闹得后院处处起火要好得多。

不过,这条方略,对曹操来说,也是好事啊。

给了这位枭雄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得以全力对付袁绍。

胜则兵锋大盛,势力大涨。

败了,自然什么也不必说了。

‘难不成,这是郭嘉有意为之,就算身处徐州,也为故主尽上一番心力?’

这个念头只在张坤的脑海里转了一圈,随即强行抹除。

不管郭嘉是怎么想的,是为了徐州也好,是为了故主也罢。反正,这个谋略本质上是没错的。

如果时间还拖得长点。

张坤甚至可以把江东和荆襄之地拿到手里之后,分派一支军马,把益州刘章也拿下,全取西川。

到时,三分魏蜀吴的国土,就有蜀吴两国掌控在自己手里,还占据了魏地一部分重要关卡城池。

曹操怎么跟自己打?

当然,先前郭嘉所说的担心“仙师”来袭,阵法埋伏的事情,随着领地急骤扩大,此事也迎刃而解。

他不是说了吗?

当气数大涨之后,无论是阵法,还是仙法秘术,想要攻击到自己,那都是难上加难,基本上就不可能得手。

这也是后来,当三国鼎立之后,刘备、曹操、孙权再没有生命危险,再不会被人暗算的原因了。

除非生病,或者自己老死。

像孙策这般死得不明不白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