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 考验食堂的时刻到了(第2/2页)

比起24小时连轴转三班倒给全舰5000余人供应伙食的食堂,林默搞得这一出绝对是要逼着给他们增加不小的工作量。

食堂十几样自助式菜都是大锅菜工艺,只要洗剥干净配好菜,按着顺序丢进机器里,比起一般的灶台明显要先进很多,几乎可以实现工厂化餐饮加工流水线。

也有摆有大锅的炒菜灶台,这可不用什么特制菜铲,而是最常见的铲子,又叫铁锹,平时人们用来铲雪铲泥用的,全钛钢打造。

想像一下,一个灰头土脸的大兵拿个大铲在几乎可以炖大活人的铁锅里挥舞着,应付了几千张嘴吧唧,随便拎出一个主铲的炊事兵,最起码也是个鲁智深的级数。

比较让食堂的炊事兵大厨们费点心思的是需要额外花钱的菜色,用上小锅小灶,平时也稍微准备一点复杂的菜色让舰上的官兵们打打牙祭,反正量不多,精工细做一下,也能忙得多来。

可是林默突然来这么一出,无异于突然给食堂的炊事兵们一下子猛增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四百多人,十人一桌也得四十多桌。

这是提前招呼打好,那也就罢了,准备一下,一组在岗的炊事兵也能应付得过来,可就是怕这样打突然袭击。

点菜倒是很容易,一桌十七八个菜,也难不倒点菜的人和炊事班的大厨,可是需要的食材现在要冻得跟铁块儿似的硬邦邦,要不在冷藏中还没洗剥干净。

顾客是上帝,特别是航空组的大爷们,全航母上下各部门都是围着航空组转的,刚刚逮着一艘老美的核潜艇,也该庆祝一下,算是天津地义。

更重要的是,晚上“施琅号”的九位值班舰长也会出席,当然,那位倒霉的“汉普顿号”核潜艇艇长也会出现在现场。

顺带着甲板组、机修组和武器组的人跟着沾光。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应该是一项不涉及政治的政治任务。

食堂负责人当场下达了动员令,炊事兵们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就开始忙碌起来。

除了刚换完班去休息的一组炊事兵外,下一班的炊事兵不得不提前上岗。

唯一让炊事班们松口气的是,小灶不是一窝蜂的上,按惯例分了三组轮餐,好歹压力也轻了一些,只要合理安排,也能应付得过来。

对此突发情况,恐怕抱怨最大的不是食堂负责人,而应该是补给舰的舰长,这顿盛宴绝对要一次性消耗掉航母舰上大半的特殊食材,他们又得提前返回海南的海军基地去补充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