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节 冲锋(第2/2页)

两条白烟仅仅拉出长达6公里的尾迹,双方的战斗飞行器在天空中只留下四道虚影交错而过。

轰轰!

两团大火球在空中爆发出来。

林默和“浣熊”的脸色并不太好看,两人首轮齐射全数射空了。

飞碟的完美机动性仅仅是稍稍错身,在避开已经近身导弹的同时,也轻轻巧巧地将几枚红艳艳的红外线干扰弹送在了傻头傻脑不知道躲闪的近距空对空导弹前方。

结果可想而知,飞碟的驾驶者“别隆采”11个击落数绝非浪得虚名。

俄系战斗机一向是世界上机动力设计最好的机型,不论苏还是米格,都鲜明的传承了这一特色,米格1.44更不是逊色,虽然失去了发动反击的时机,但是侧身以极其危险的距离规避还是能够做到的,被诱爆的火球,仅仅距离机尾不到20米的距离诱爆。

虽然距离极近,可是强大的尾喷气流在机尾形成了一道源源不绝地高温高速气流屏障,生生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推了开去。

就像古代的骑士,四架战斗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交错而过,双方的飞行员都能在交错的一瞬间感受到暴乱的气体紊流造成的机体剧烈一震。

第一回合,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急转弯!准备回马枪!”

“浣熊”完全忘记了其他,在无线电里大吼起来。

谁的回身速度越快,就越能得到更快的加速度,这是能量战技的不二法则,加拿大空军的空战体传承和美国空军一脉相承,并没有什么区别。

转弯,考验战斗机气动力设计,机体和飞行员过载承受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性能。

X-1前掠翼战斗机拉出了惊人的四片减速板,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同时偏转机身,仿佛漂移一样,生生原地转过了机头,而在身侧,“浣熊”的座驾却是直接关掉了一部引擎,生生利用重心和非中轴单侧加力,通过引擎输出和气动力实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超小半径转弯。

光镜术辅助航炮锁定。

双方错开的位置并不是非常远,林默在转身后的第一时间,手指就按上了航炮发射键。

“‘巴洛尔’!让我们一起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飞碟的驾驶者“别隆采”在无线电频道里气急败坏地大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