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捧场

正月的白天已经明显拉长, 到了傍晚酉时前后,仍依稀可见天光。

师家好味菜馆不做早餐,只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此时正值晚高峰, 师雁行、江茴和郭苗三人忙得不可开交。

实际掏钱的其实没有那么多, 好多人巴巴儿来了, 挨个试吃了个遍,然后一文钱不花就走。

只是因她们头天开张, 商品又稀罕, 几乎所有人都会翻来覆去问几个同样的问题:

“这是啥?”

“那是什么?”

“好吃吗?”

“多少钱?”

写价格牌吧,有人不识字, 有人明摆着不看, 就是问。

客人问, 你就得答,哪怕同样的问题已经回答过无数遍。

江茴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客人, 最初还有些怯场,可当同样的流程重复几十遍之后, 人就麻了。

怯场?

那是什么?不存在的!

人多且乱,鱼阵被按在二楼没下来。

小姑娘本就不是跳脱的孩子, 一个人乖乖在上面练字、玩毽子、抽陀螺也挺高兴。

知道娘和姐姐在楼下,偶尔趴在楼梯口探出脑袋看一眼, 看见了, 叫一声,有个回应就安心了。

剩下的江茴负责卤味和蜜汁系列的成品称斤打包、装盘,郭苗守着两口锅, 煮水晶粉和零星的酸菜水饺。

有人爱吃煎饺, 自然也有人爱吃煮的水饺, 如今开了店,就得照着客人的喜好来。

师雁行在后面负责水煎包和酸菜蛋饺。

水煎包一锅几十个,酸菜蛋饺现吃现做。馅儿都是事先调好了的,她动作麻利,中间就能留出空档来招呼客人。

今天跑出去街头宣传的小孩儿都是附近商户的孩子,短工,额外还有两个在店里收盘子、抹桌子的。

也就是头几天开张忙乱些,后面大家冷静下来,新鲜劲儿去了,师雁行她们三个就绰绰有余。

当初之所以选中这个铺面还有另一个原因:

左右几户有卖烤饼的,有开茶馆的,唯独没有餐馆。

能算得上餐馆的,最近的也是十多米开外了。

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商户们彼此间气氛就融洽。听说她想找人帮忙,不少商户都愿意。

熊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推出去,赚一文钱也是赚呐。

开业头天效果不错,主要是新奇的宣传模式让人难忘,加上又可以免费试吃,进店消费还有额外菜品赠送,不少本来没想登门的路人也被气氛感染,稀里糊涂贡献了消费额。

但这种热闹并不可靠,无数店铺都是开业头几天有优惠时昙花一现,后续能否保持住才是关键。

戌时的梆子响起,也就是晚上七点的时候,店里的客人已经很少了。

这个年代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怕是五公县,夜间娱乐也不多。

夏半年还好些,夜里热得睡不着,大家都爱趁日落后出门消暑遛弯。只如今乍暖还寒,天又黑得早,谁也不会顶着冷冷的晚风在大街上摸黑闲逛,路边各大店铺基本晚间八九点左右就闭门歇业,只花街柳巷仍有动静。

店里还有两桌客人,一桌要了水煎包,另一桌要了蛋饺和水晶粉。

估计这就是今晚最后一波进店的了。

墙角有个大桶,里面是蔬菜蛋花汤,用收上来的菜干子切碎了做的,但凡进店用餐的客人都免费送一碗。

师雁行打蛋花的技术已经出神入化,一大桶汤里分明看着那么不老少漂浮的蛋花,实际上也才用了三个鸡蛋。

师雁行揉揉酸痛的手腕,去前头查看菜品剩余情况,一边看,一边在脑子里计算收支情况。

开店头几天不用指望赚钱,全是开销。

别赔得太狠就行。

正算着,就听外头有人笑道:“呦,大侄女儿,忙着呐?”

这么喊的也没别人了。

师雁行抬头一瞧,果然是郑平安,身边还有三个同样穿着差役服的汉子,瞧着都在二三十岁的样子。

平时私底下喊“大侄女”,那是玩笑促狭,可这会儿当众喊,就是给师雁行撑腰了。

师雁行领情,笑吟吟喊了二叔,又请他们里面坐。

里头两桌客人正吃着,突然间呼啦啦涌进来一伙衙役,都有点懵。

怎么回事?

开业头天就惹了官司?

我们是跑啊还是留下看热闹?

“这是我二叔,”师雁行笑着安抚道,“没事儿,诸位好吃好喝啊。”

二叔?

好家伙,这是衙门里有人呐!

怪道年纪轻轻的就敢出来开店。

郑平安带着三个同伴在最里头坐下,压根儿不用开口,师雁行就去楼上提了风干鸡鸭和一挂香肠、一条腊肉出来,亲自去洗了手、挽了袖子下厨。

郑平安见状就对三个伴当说:“瞧瞧,大侄女下血本了!我算沾了你们的光。”

又朝师雁行那边喊,“我单独来时你也不这么着。”

师雁行失笑,这做戏还上瘾了?

“贵客登门,自然要好好招待。”

那三人见四周墙壁粉刷得雪白,座椅也抹得干净,虽是小店,但看着就舒坦。

又听了郑平安这话,心中受用,闻言就假意笑道:“小官人的侄女就是我们的侄女,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这话听听就算,师雁行也不当真,跟着说了几句奉承话,把那风干鸡鸭和香肠装到几层大锅里蒸。

之前就预备着招呼“不速之客”了,店里凡有的菜品自不必说,挨着上一轮,额外还有精细食材预备着。

师雁行去后院取了一挂肉、一条鱼,快手快脚做了一道水煮肉片、一盆酸菜鱼,又将那红棕油亮的卤肉结结实实装了一盘子端上去。

四个成年男人的食量是非常可怕的,不上肉食肯定顶不住。

送完菜之后,她又招呼店里跑腿儿的小孩儿上前,托他去斜对过的酒肆打一角好酒来。

做水煮肉片剩下的肉也不用放回去,加上葱姜蒜邦邦剁成肉泥,汆成桂圆大小的肉丸子,先炸后煮,再加上绿油油的菠菜,弄一个青菜肉丸子汤。

师雁行经验丰富动作迅捷,不过一会儿工夫就置办了满满一桌,鸡鸭鱼肉俱全,冷热拼盘都在,额外还有一个肉丸子汤。

众人看了,都是满意。

小姑娘年纪不大,没想到办事却老道。

郑平安是五公县本地人,打小就在街面混迹,他可能不认得别人,但别人一定都知道小官人这号人物。

后来听说他去了镇上,衙门众人都傻眼,觉得这厮有福不享真是疯了。

直到年后郑平安重回县衙,众人这才生出一种:“哎,这就对了!早两年那就是犯浑”的感觉。

他早就有名,为人又大方不计较,故而才来县衙不满一月,上上下下俱都混熟了。

听说他要来给大侄女捧场,几个相熟的衙役也都给面子,跟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