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显圣(第2/3页)

“什么!?”

众人闻声俱是大惊。

显圣真君,三界之中,唯有一人有此尊称。

神圣神圣,先神后圣。

周天五仙,只是仙。

仙之上者,方为圣。

于道称天王,于佛称菩萨。

西方有二圣,却并非尊称。

而是这两位佛陀自谦之称,以示让今佛一头之意。

正如当今三界天庭之主,非天尊之位,却被尊为大天尊。

亦是几位天尊承认其正统,敬其三界之主的谦让之由。

而这位显圣真君,却是以神仙之位,便被三界诸天共尊为“小圣”。

显圣显圣,所谓显圣,便是以仙之位,能强冠以圣名,能显圣之威。

可不是那只大闹天宫的猴子自称的“大圣”可比。

虽然那猴子确实有可能也有了此等威神,却远远没到三界共尊的地步。

除了猴子外,也不乏有狂妄之辈,以圣自称,却不过是强往脸上贴金之举,徒惹人笑罢了。

能以神仙之位,被共尊为“小圣”,杨戬的名号究竟有多大多重,可想而知。

众人听闻眼前这素衣白袍的青年,竟然就是那位显圣真君,如何不惊?

惊骇之后,便是疑。

然后满脸期待地看着那素衣青年。

这位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杨戬朝那金刚手菩萨扫了一眼,即便是面对这位大菩萨,他也仍不改一身孤高清傲。

冷冷地应了一句:“正是某。”

周遭众人顿时哗然,狂喜。

没有人怀疑,因为没有人相信有人敢冒这个名字。

三界之中,本就有无数人对这位小圣敬仰祟拜之极。

只看周遭之人,十有八九,满脸的兴奋狂热便可知一般。

江舟看得都有点头皮发麻。

他着实想不到,在这个仙神满地走的世界,竟然还能见到“脑残粉”这类物种。

“显圣真君不在灌口清修逍遥,何以来此?”

金刚手目中惊怒之色尽去,微微一笑,又扫了后边江舟一眼,若有所指。

杨戬也没有隐瞒自己来意的意思,仍是一如既往的无喜无怒,清泠道:“某在,你带不走他。”

众人又是一阵惊哗。

连李世民与那几位真人都不由用一种意外的目光看向江舟。

这小子什么来头,竟然与显圣真君都有旧?

这位可是向来隐居灌口,极少过问三界之事。

即便是对天庭之命,也是只听调不听宣。

那位三界之主,也向来不会轻易来调。

多少年来,也只是不久前那只猴子闹得太过,才命其前去捉拿。

但是在场大多都是大教弟子,知道些其中内幕。

对付那只猴子,这位也是出工不出力,也没见玉帝拿他如何。

如今竟然为了江舟,亲自赶了过来。

岂不令人惊疑?

“显圣真君果真要拦贫僧?”

金刚手菩萨也不问原因。

到他们这等层次,无论何事,皆有因果。

不会无因而动,擅造果业。

一但动了,也断不会轻易就止。

祂明白,杨戬也清楚。

所以这是一句废话。

杨戬根本懒得回应,侧首看向江舟。

向来清冷孤高之色,竟嘴角一勾,露出一丝笑意。

虽然笑得依仗清泠,却令所见众人都是一震。

心中更是肯定两者关系非同寻常。

江舟被那一道道探寻的目光看得头皮发麻。

他着实是没想到这杨小二影响力这么大。

但对方摆明是知道自己的魅力,却这么高调给自己撑场子,到底想干什么?

无事献殷勤,所求必大。

杨小二还不至于对他献殷勤,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果然。

他此时心中又响起杨戬的声音。

“那禺虓乃玉帝手里一条走狗,天庭必不会坐视。”

“难不成二爷还想要我去挡住天庭不成?”

江舟脸皮抽动,一脸无语:“二爷莫说笑,难道还想让我去挡住天庭不成?江某如今连仙道都未成,又如何能助得二爷?”

怕是一道雷劈下来他就没了。

杨戬轻笑:“你是不行。”

“……”

虽然是事实,但是你说话还是好吉尔伤人。

杨戬此时又道:“那只泼猴行。”

江舟心下一怔:“二爷何意?”

杨小二能不请自来,出现在鬼神图录上,知道同样登上了图录的猴子和他有牵连,倒也不足为奇。

杨戬道:“吾要你请那猴子出手,借你之身,再闹一次天宫。”

“你敢否?”

“不敢!”

江舟果断道。

再闹天宫……

呵呵……

“二爷,您还是离开吧,就让江某自生自灭吧!”

开玩乐。

金刚手菩萨虽然像是对他有所图谋,但未必有要他的命的意思。

大不了,他就皈依了。

总好过去找死……

好死不如赖活,识时务些不丢人……

“你放心,”

杨戬又笑道:“若只是那只泼猴,定然是连南天门也进不得。”

“但若是你……那便未必了。”

他意有所指。

江舟却不接茬:“江某何德何能,能与大圣相提并论?请二爷另请高明。”

杨戬却是像没听见一般,自顾自道:“吾不仅要你将天宫闹个天翻地覆,还要你将太白金星那老畜生的头颅带回西岳,祭吾大兄!”

“今日,吾先为你斩此贼秃,取其首及,算是报酬。”

说着,便见杨戬伸手虚空一握。

一杆三尖两刃刀,已握在手中

江舟:“……”

你丫怎么听不懂人话呢?

没等他再说话,杨戬已经挥起两刃刀。

却不是挥向金刚手菩萨,而是……挥向他!

“!”

江舟一惊,周遭众人亦是哗然。

……

与此同时。

大罗天上。

有三座冥冥杳杳,沉浮于虚实之间,不知何来,不知何往,不在过去,不居现在,亦不在未来的所在。

有三位天尊,便居于其中。

正是道门所尊的三清道尊。

一位皓首苍髯,形貌高古,盘坐于蒲团上,不见奇处。

一位长发披散,道骨仙风,手抚白玉如意,神色淡然孤高。

一位黑发挽髻,手捧一剑,缓缓抚过,双目开合间,锋芒隐露。

“唉……”

无色界天中。

一尊极为古老的大佛,满面苦涩,一身袈裟佛衣尘埃满布,有着浓浓的腐朽之意,仿佛风一吹,便要随风化为尘埃。

其身后立有一尊三十三丈金身,亦是晦暗古旧,光明不显。

古佛满面苦涩,长叹道:“三位道友何苦咄咄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