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都督雪夜拔悬瓠(上)

辛纂提心吊胆了很久,时常往返于悬瓠城与东南面的前哨平舆、安城等地,巡查淮州方向是否有动静。左等右等,斥候渗透到淮州返回后,禀告的都是“梁军并无异动”。

他又命李广镇守西南面的安昌,并且每日询问西南面的军情。结果,李广那边的回报同样都是“梁军并无异动”。

西北面的遂宁等地,乃是处于魏国的控制当中,包括更西面的南阳郡在内,辛纂并未关注那个方向。

想来刘益守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悄无声息的连破悬瓠西北数城,兵临城下。

他觉得这一波稳了之后,便让李广回悬瓠,并将前线的兵力收缩回来,因为天寒地冻,粮草都是囤积在悬瓠城内,既然刘益守已经不会再来攻打悬瓠,那么辛纂也乐得让士兵们都回来过个年。

这样也是保证士气的一种方法。

毕竟,现在一天比一天寒冷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辛纂就是这么认为的。

……

这天气温明显骤降,辛纂邀请李广到书房里,一边煮酒,一边闲聊。快到过年了,他们似乎也没什么心思去处理政务军务了。

“都督,属下觉得那刘益守的举动,很是古怪,无法理解。”李广给辛纂倒了一杯酒,面带愁容的说道。

“噢?何以见得啊?”

辛纂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轻视,摸着长须略有几分得意。

“这位刘都督,当年还在魏国的时候,可以说里里外外都是个不肯服软的人。尔朱荣那么强势的人,他说不服就不服,不肯为其弯腰牵马,以至于后面大打出手。

此番按理说他并无过错,真要算起来,理亏在我们。何以刘益守会无故罢兵?他还亏了一大堆军粮呢。”

李广认为刘益守就是那种理亏都要反咬一口的人。如今他占着理,一仗都不打就退缩,显然不太可能。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他此刻在梁国给别人当看门狗,本身掣肘之下,妥协也是常事。如今天寒地冻的,出兵很难一击而中。旷日持久之下,那些士卒如何能忍耐?”

不是辛纂瞧不起刘益守,而是目前确实不是出兵的好时候,神仙来了都没办法。

正在这时,书房门外传来亲兵敲门的声音,甚是急促!

“有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

亲兵进来后,辛纂忍不住责备道。

“都督,曹氏率兵攻打悬瓠西南的安昌,似乎是从泌阳那边出兵的。看领兵的旗帜,似乎是曹皎。”

梁国要进攻悬瓠,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从荆襄那边出兵,走西面的泌阳,攻打安昌后沿着河道一路东进到悬瓠。

或者从淮州出兵,走汝水北上,攻打安城、平舆,最后攻打悬瓠。

很显然,刘益守是无法悄无声息绕一大段路,从泌阳那边攻打悬瓠的。所以斥候回报的没错,确实是曹义宗那边的单独行动。

“平舆那边有没有动静?”

辛纂沉声问道。

“并没有,曹皎攻打安昌不顺,当天就退去了。而安城方向一直很安静。”

“行了,我知道了。”辛纂摆了摆手,一脸无所谓。

呵,区区曹皎!也敢来装X!

辛纂撇撇嘴,一脸不屑。

若是刘益守来了,他还有那么些许畏惧,曹皎是什么草包,啥也别说,总之一个字“怂”。

要是曹皎真有本事,之前曹氏就不会让曹义宗这个糟老头子领兵了。

没什么值得去怀疑,实在是因为曹氏也就曹义宗能拿得出手。如今刘益守不给曹皎帮忙,曹氏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自己出兵以保颜面。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逻辑自洽。

“以防万一,你就替我去一趟安昌城吧。”辛纂叹息一声,对李广说道。曹氏也是不消停,快过年了还折腾。

虽然不太看得起曹皎,但安昌小城,也确实经不起折腾。

“都督请保重,切莫放松悬瓠守卫啊。”李广忍不住提醒道。

话是说到了,然而话说三遍淡如水,这段时间以来,一会说要打,一会说要罢兵,各种折腾,老实说,自辛纂以下,悬瓠城上下都有些麻了。

都在叫狼来了,结果狼好像睡着了,总是不来,换谁也会麻的。

李广走后辛纂继续在悬瓠城修养,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每日读书饮酒,不亦乐乎。

曹氏出兵越发证明,刘益守这次绝不会出兵悬瓠,他对这两个梁国方镇的实力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辛纂很明白,刘益守是从魏国一路杀穿到梁国的“千里狼”,充满了血性与狡诈,不知道咬过多少比他强的对手,至今依然活蹦乱跳,要多滋润有多滋润。

这是个很难缠的对手,更何况其麾下还有陈元康这种狠角色。若是跟他对上,辛纂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而曹氏已经在梁国承平三十年,不过是一条养得肥肥胖胖,样子颇有些唬人的“看门犬”,不足为虑。就连牌面人物曹义宗都折了,还当是三十年前从龙之功的将门之后呢?

时代早就变了!

过了两日,李广写信给辛纂,曹氏增兵安昌城,营寨延绵数里地,目测不下数万人!李广劝辛纂切莫大意,请立即增兵安昌城。

虽然前两日曹皎派兵攻城显得很拉胯,但蚁多咬死象。这数万人攻一小城,乱拳打死老师傅也不甚稀奇,类似例子历史上出现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辛纂随即命副将领兵五千增援安昌,便不再去管这件事。

几日后,曹皎率军退去。李广松了口气,向辛纂报喜。他担忧悬瓠安危,便将五千兵马调回悬瓠。毕竟,安昌粮草不多,养不起这么多兵马。

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曹皎又来了,这次的兵马更多,延绵十多里地。安昌城头站立的李广放眼望去,看得头皮发麻。

他连忙给辛纂写信,说曹氏可能倾巢出动,请速速增兵安昌!

无奈之下,辛纂只能再将城内兵马调往安昌,这次他调了一万人!这已经悬瓠城能调动兵马的极限。

为了填补兵力空缺,辛纂命东南面的安城、平舆等地驻军撤回悬瓠。

……

安昌城外梁军大营帅帐内,胡须已然花白的曹皎,面色恭敬的看着刘益守派来的“兵法指导”于谨,想问问题又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那样子,好像他是对方的下属一般。而实际上,于谨不过是刘益守麾下大将,明面上的地位比曹皎低多了。

“于将军,我们这样按兵不动,是不是有些不妥……”

曹皎一直搞不懂于谨到底想做什么,只觉得对方完全是在穷折腾。

“你在教我打仗么?”于谨意味深长的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