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葱油茭白

一大早起来, 看着外面湿了一片的地皮,林稚就知道又下雨了。

他一边想着老天爷已经把“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进度完成了一半,一边穿衣洗漱。

穿着穿着, 就想起和孟少卿那段变质的友情。

说是变质, 其实林稚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万一, 万一对方是在和他开玩笑呢?

但孟琼舟也不像会开玩笑的人。

又想起对方只对他露出的清浅笑意、替他挡酒时有力的手臂、动作温柔地抹去他睫毛上的水滴,还有那句坚定的“小郎君就是合适的人选”。

怎么办。

他有点甜蜜又有点烦恼地想, 好像要弯。

叹了口气,林稚把最后一枚扣子系好, 决定不再纠结这些事——纠结也没用。

今日穿的夹衣是很好看的清水蓝色,腰线、袖口都收得很紧。

这时青年男子的穿衣风格承袭魏晋遗风, 大多穿宽服长袍, 走起路能掀起一阵风来,很是仙气飘飘。

林稚却不大喜欢, 主要是干活儿不方便,锅铲还没拿起来, 袖子先染上一朵油花——这种窄腰窄袖的衣服就很好!

对着镜子欣赏一阵,林稚把头发半挽起来,化纠结于食欲,去店里吃朝食。

“粥还热乎着,小郎君趁热吃。”阿蓝道, “锅子里还有咸鸭蛋, 我提前拿出来温着了,要不然太凉, 吃到肚子里不舒服。”

林稚笑眯眯点了头, 阿蓝真贴心。

给自己盛一碗热气腾腾的雪菜鸡肉粥, 烙饦饦馍掰成小碎块泡在里面,用筷子搅和搅和。

待到每一块碎馍被粥米泡软和了,配着头前一月腌好的辣萝卜和梅子姜,还有温热且一戳就能流油儿的咸鸭蛋,林稚这顿朝食吃得很是满足。

“小郎君饭量不大,吃的样式倒是不少。”阿蓝边喝粥边道。

林稚跟他说:“这个叫营养搭配均衡。有个精于此道的高人说过,一天要吃够十五种以上食物才算健康。”

阿蓝拿了一角饦饦馍,“十五种以上?那我们岂不是很容易就能达标了。”

林稚仔细一想,还真是,单说朝食就七八样了。

“也就是沾了做吃食生意的光。”

阿蓝笑道:“那我们就是沾了小郎君的光了。”

林稚笑了笑。

说到沾光,自从那日给秦夫人送了银耳羹,对方每日变着花样送东西过来,偏偏都是些实惠且不贵重的小玩意儿,让人难以推辞。

前日是黄州冰糖,昨日是蓟州雪菜,今日则不知送来了哪个洲的一篮柿饼。

想到自己对人家儿子动了小心思,林稚就有些心虚。

“多谢夫人美意……只是劳烦陈管事与夫人说一说,真的不必再送来了,太破费。”

陈平笑道:“这些也都是夫人觉得好,才送来给小郎君的,小郎君千万不要推辞。”

于是林稚只好收下,再让陈平带回一些店内小食作为回礼。

那柿饼盒子上还题了一行小诗,“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打开一看,每个红艳艳的柿饼上都挂着一层均匀的白霜,确实称得上是“绛蜡裹团酥”。

咬一口,表面薄薄的糖霜入口即化,柔韧的表皮破开一个口子,透亮的流心蜜倾泻而出,带着一点粘连的柿丝,甜而不腻。

上辈子一到秋冬也吃柿饼,但大部分都不怎么好吃。要么齁甜,要么糖霜是面粉假扮的,要么是烘烤而非晾晒出来的,口感硬邦邦,没那么软糯。

要说最符合林稚心目中“甜糯流心,柔滑如蜜”要求的,还真得是秦夫人送来的这一小篮。

洗了几个分去给阿青阿蓝他们吃,林稚洗了手,出门去买衣服。

成衣铺那不爱说话的店主娘子认出他来,打了声招呼:“林小郎君。”

“店主娘子。”林稚颔首,“最近可有什么新上的冬衣?”

“有的,小郎君看看,这几件貉子毛领鹤氅都是新做出来的。”

摸了摸那绒绒的毛领,林稚夸赞:“摸着就很暖。”

店主娘子笑道:“每年冬天,就属这几件貉子毛领的卖得最好。”

一共买了好几件,林稚把大人穿的先放回酒楼,自己则抱着那几件小孩子穿的冬衣去往慈幼局。

这次三个小孩儿没玩什么奇怪的游戏,一人捧着一本《三字经》坐在树桩上看着。

许是读书不像玩游戏一样能令人集中精神,林稚刚刚走近,几个小孩就发现了他。

“阿稚哥哥!”

“阿稚哥哥来了!”

看着他怀中的几件冬衣,云儿问道:“阿稚哥哥,这是给我们的衣服吗?”

“对。”林稚拿出一件绯色冬衣,“喜欢吗?”

“喜欢!”云儿说完,又道:“阿舟哥哥前两天也送来了许多衣服!”

没想到孟琼舟也来过,林稚有些诧异,“孟……阿舟哥哥也来过?什么时候来的?”

小蛮道:“就是、就是前两天。”

想到孟琼舟给小孩子分发衣服的场面,林稚轻轻一笑:“挺好的。”

他摸了摸他们三个的头,“那就换着穿——先穿阿舟哥哥的。”

小蛮和阿福都点了点头。

云儿却道:“我要先穿阿稚哥哥的!”

林稚笑着道,“好,都可以。”

从慈幼局回来,林稚沿途买了一捆茭白,还有一小提柿子,准备晒着吃。

柿子洗净沥水,剪掉萼片等多余部分,只留果实和果柄,削去外皮,两只柿子之间保持约两寸的距离,逐个系在棉绳上。

若是运气好,半月以后就能吃了,若是运气不好,半月以后就发霉了。

有之前做蜜煎樱桃、蜜煎枇杷的底子,林稚有信心自己能属于运气好的那拨。

买回来的茭白大部分让阿青给客人们做菜,林稚自留一小捆,打算午食做葱油茭白吃。

食单上的茭白菜都很小清新,或是做成茭白鲊,或是与鸡肉片同炒,加黄酒和生抽略微烹煮一会儿,清香脆嫩,再或配豆腐干煸炒,做成浇头,拿来拌冷淘,晚上来吃的食客很多。

林稚的挑食还在持续,最近不爱吃清新淡雅的,就想吃上辈子总吃的“重口味”葱油茭白。

先煸葱油,再放焯过水的茭白,炒得微黄时放入白糖,继续翻炒出焦糖香,再烹入着色提鲜的酱油,焖几分钟就能出锅。

这样做出的茭白脆嫩爽口,带着回味悠长的葱香和辣味儿,鲜嫩又好吃。

“阿郎这葱油榨得真香!”

对着他们几人,林稚也不藏私,“其实也什么技巧,就是冷油下锅,慢慢榨。”

说起葱油,林稚给他们讲起那日在李太尉府中的趣事,“那福——李家阿郎,小七也认识,那天吃了那么大一角葱油饼,比我脸还大。”

阿蓝笑道:“比小郎君脸还大?那可没什么说服力,小郎君脸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