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2/2页)

所以八股文质量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排进全国前三百名、做到进士,

时政策论的眼光见识,则能影响你进了前三百名后,具体怎么排序。

很多一辈子只求高中、不在乎排序的人,也就可以在时政策论上少花点精力。

就好比如果连保证高考进北大都做不到,那就专心刷高考大纲范围内的题即可,没必要浪费精力去学“北大入学后,内部的实验班选拔加试”。

那不是普通人有资格操心的。

沈树人的学问,全靠这一个多月来,跟着南直隶解元方以智的恶补,再加上他对《明史·魏藻德传》的理解,提前暗暗打磨过了文章。

进了考场之后,基本题简单答一下,八股文就直接靠自己预先打磨好的背诵默写下来,倒也不费事。

关键是沈树人心态很好,反正尽力就行,他也不指望考中才能升官、当地方实权派。

几天下来,别的不说,那雍容闲雅的态度,就让监考的礼部官员觉得这人不错。

而事实上,沈树人背后还有一道他自己都没敢确信的神秘力量帮衬——远在武昌的杨嗣昌杨阁老,之前就有关注他,听说他立功表现好,还多次给京中同僚写信夸过他,让京中好友帮衬。

如今已是崇祯十三年,天下有多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科举制度说是礼崩乐坏泥沙俱下,也一点不为过。

礼部里那些跟杨嗣昌关系好的,当然都知道如今服务前线最重要,这沈树人既是杨阁老要重用的,能松手就松手。

……

会试考完之后五天,眼看便是张榜的日子。

沈树人和方以智联袂去看榜,发现两人都轻松过关。

方以智颇为惊讶,他是唯一知道沈树人八股文真实实力的人,看到沈树人的名字,也是久久说不出话来。

“贤弟,你真是福星高照,这都能给你过。这下好了,会试一过,以你的实干之才,殿试反而没那么难了。

陛下策问,最喜欢问平贼事略,我们其他考生,只能空谈大道理,可不比你有实际的见解。”

方以智最终也只能叹服。

“多亏方兄帮我临阵磨枪,否则,也走不到这一步。走,今日得好好谢师,我做东。”沈树人说着,就请方以智去了京城最好的酒楼盛宴款待。

一众人等休憩数日,转眼来到三月份,便是殿试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