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一鸣惊人,再鸣又惊人(第2/2页)

这一次他南下之前,心心念念相劝皇帝先忍辱负重,跟清军议和,虚与委蛇拖住黄台吉,专心腾出手把流贼彻底解决,再考虑清军。

可惜,议和的事情,被清流言官黄道周所阻,黄道周扛出一大堆“收复辽东失地之前不容议和”的道德大帽子压下来,让崇祯也不敢议和。

杨嗣昌隐约觉得,虽然黄台吉当时没有立刻对大明全力出击,但真到了流贼被打得奄奄一息时,黄台吉会不会救这些遥相呼应的队友,就不好说了。

但愿不会吧。

“唉,黄台吉要是真来了,这次不知又有多少损失。上次折了卢象升,这次难道要折洪承畴了?罢了,那些不是咱能决定的。

咱还是想想办法,怎么加快肃清眼前的敌人吧。我这边动手快一日,将来被黄台吉逼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就小一分。”

杨嗣昌把那些挥之不去的想法从脑子里驱赶出去,随后提起笔来,准备给手下这五方围堵将领,写一些年终考评,核定一下各人的功过。

快到年底了,虽然战事还没最终结果,也要给皇帝上报一下各人的战功业绩才好。

杨嗣昌大笔一挥,先把袁继咸、方孔炤排在前列,然后把刘国能和沈树人排在中间,最后把左良玉排在末尾。

另外,还不忘提了一笔安庐巡抚史可法,表示史可法为沈树人和刘国能提供了后方支持、形成了第二道防线。如果没有史可法这个后盾,一旦沈树人或刘国能崩了,流贼有可能往东威胁到南直隶。

刚刚写完这些,门口忽然就有亲信师爷快步进来汇报:“阁老,黄州急报!是黄州同知沈树人送来的军情!还随信送来一颗首级,说是‘争世王’刘希尧的!”

“什么?此言当真?沈树人怎会有足够的兵力消灭刘希尧的?何况这些流贼如此油滑,一旦不利便远遁深山,怎么可能杀得掉贼首?”

杨嗣昌惊得沾满墨的毛笔都掉在了奏折草稿上,把草稿污染了一大片。

但下一秒,师爷兴冲冲地朝后一挥手,几个亲兵扛着一个装人头的木盒进来。杨嗣昌微微颤抖地打开木盒看了一眼,手也立刻不再抖了。

他随手把被污染了的草稿、揉成一团丢进垃圾堆。

自己刚才都写了些什么!当然要把沈树人往前提一提了!

“还真是个可造之材啊,我把他放到黄州,原本也就指望他谨守地方,不要出岔子就好。这点团练编制,竟能灭了刘希尧!你帮我草拟一个奏折,就是议功,建议陛下加封沈树人为黄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