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2页)

守城的900根火铳,沈树人在襄阳、武昌两城各留了300根,最后300根就送给方孔炤了。

这批火器送到江陵的时候,距离沈树人上次拜访方孔炤请求支持,也才不到半个月。方孔炤接到礼物,也着实高兴了一把,还以为沈树人是为上次的力挺投桃报李呢,马上就分配给了守城部队。

没办法,方孔炤可没打过沈树人这么富裕的仗。方家是传统读书人,哪怕算是开明读书人、理工科知识也挺丰富,但毕竟不懂经商搞生产。

方孔炤这巡抚当了好几年,一直靠上头拨给军械,就算有一定的兵仗制造产能,也都打点冷兵器和盔甲,基本上没有自产过火枪。一次性拿到300根守城货,对他而言很不少了。

……

除了火枪之外,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黄州兵仗工坊的造炮大业,也稍微有了点眉目。

虽然没有大规模量产,好歹是把之前拿到的样品鼓捣明白了,也先后试产了5门样品——只不过,这5门炮还完全谈不上标准化,实战效果怕是也有所欠缺。

毕竟是本着积累经验的目的去的,这5门炮里的最初两门压根儿就没法实战,还有过炸膛纪录,口径、尺寸也各不一样。

因为沈树人让他们各种尝试都试一下,别怕犯错。所以周铁胆不但试造了12磅炮,也壮着胆子连18磅炮一起试了。开的项目更多,犯错自然也更多。

好在工坊的实弹测试环境安保都比较严密,测试时点火人都离得很远,炸膛也没炸死工匠,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12磅和18磅各造报废了一门后,后续三门总算是做到了形似,两门12磅、一门18磅,都能顺利打响。

只是装药和装弹分量,要比荷兰原装货降低两三成,才能确保绝对安全,也就是实际上分别只装到10磅和15磅,最大射程也只能确保射两里地左右。

周铁胆怕沈树人怪罪,在汇报时特地强调了这些大炮外形尺寸、甚至内膛的表面,也都能做到跟原装红夷大炮一样,也都没有明显的砂眼、空泡,但就是不太能承受重装药,原因不明。

沈树人当然知道,这都是原材料质量的问题,铜和钢铁本身的金属质量不行,铸炮师傅手艺好也没用。

之前黄州那边没有铁矿,原材料是外购的,黄州工坊只负责机械层面的加工、铸造。

现在有条件了,还是要从底层入手,从上游金属冶炼开始抓,才能指望取得决定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