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2/3页)

同一时刻,笔架山清军营地内。

驻守在这儿的,是满洲镶蓝旗主阿济格麾下的另一名甲喇章京,名叫庸桂。他当时正在严整盔甲,巡视催促其中几营士兵上马赶路、派出了三个牛录增援北屯方向。

张名振和郑成功的猜测,还真是八九不离十。

仅仅十几分钟前,庸桂刚刚得到了几个从北屯方向逃过来的清军斥候骑兵的通报。

说是在北屯和杏山之间,遭遇了疑似曹变蛟率领的明军突围部队。

明军其实没有全程走大路,在于清军斥候遭遇时,他们位于北屯与杏山之间主干道偏南的位置——

可惜,这个重要的“偏南”信息,却没有被清军解读为“明军朝偏南方向撤,是想来笔架山”。

驻守北屯的甲喇章京额尔逼,将其解读为“明军只是想绕过当道扎营的北屯,迂回偷越去塔山,跟李辅明残部会师”。

北屯原本也有一个甲喇的部队,虽然未必打得过曹变蛟,毕竟清军再凶悍,一千多精锐骑兵也难以硬战明军上万人。

可是以一千多人拖住上万人、监视迟滞、等到友军大队骑兵赶到,却是绰绰有余的。

但可惜的是,此时此刻,额尔逼连一千多精骑都没有。就在前一天晚上,他派出了两个牛录,迂回去了塔山以南,想看看李辅明有没有想弃军突围。

后来得知下属杀死了仅率百余骑兵的“李辅明”后,他心中愈发大定,坚信走陆路南逃高桥,才是明军断粮后的真是选择,所以还加派了一个牛录绕过塔山去南边设伏截击拖延。

于是,今夜发现曹变蛟出动时,额尔逼在北屯只有两个不满编的牛录。全算起来,也就是不到五百人的满洲骑兵、还有若干守营打杂的蒙军旗、汉军旗杂兵,人数也不超过四五百人。

额尔逼不可能靠五百满洲骑兵硬抗曹变蛟,就第一时间对南边三十里外笔架山的庸桂、北边四十里外马场镇的阿济格主子,同时派去了报急信使。

庸桂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派出部队增援友军的。

北边的阿济格主力,估计再过一刻钟,也会开拔启程。

然而,就在庸桂组织好增援部队出营后不久,海面上明军的重炮就连番响了,直接把庸桂吓了一大跳。

如此猛烈、众多的红夷大炮齐射,他原先还真没见过。

连去年腊月、跟着主子去松山城试探性攻城时,城内的南朝督师洪承畴麾下,都没那么多大炮同时轰击。

“海上怎么会有这么多重炮?!”庸桂稍稍懵逼了一会儿,随后就注意到,营寨中最高大结实的那座用巨木搭建的营房,已经彻底被轰击倒塌了。

估计是目标太显眼,被明军至少十几门重炮盯着轰。庸桂不由感觉到一阵不寒而栗:

要是自己没有出营督促各部集结、增援额尔逼,而是此刻还在那座营房里睡觉的话,说不定刚才这一轮炮击,就算没把他炸死,也已经把他活埋了!

而他那些留守中军营房的亲卫,说不定此刻就已经被炸死活埋不少了!

“快把增援北屯的兵马都叫回来!蛮子主攻的是我们笔架山!蛮子有那么多战船,肯定是要接应曹变蛟、李辅明从海上撤退!”

也是到了这一刻,被短暂轰懵逼后的庸桂,总算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他总算帮着阿济格主子,判断出了蛮子主攻的真正方向。

手下几十名骑兵信使立刻分成数队,出营狂追,刚才离开的骑兵部队,也就才走出不到三五里地,最多小半刻钟就能追回来。

派出信使后,庸桂翻身上马、抽出战刀,这就要组织营内仅有的五百骑兵和数百汉蒙杂兵,一起出击,趁着明军上岸的人数还不多,半渡而击歼敌于滩头。

他麾下一个汉军牛录的军官,胆怯地建议:“大人,明军炮火猛烈,看起来兵力绝对不少!咱就这点人,还是死守营房,等那三个牛录回转,再集结兵力杀出吧!”

庸桂大怒,直接一刀把那个胆怯的汉奸砍了:“狗奴才安敢乱我军心!多等半刻钟,蛮子要多上岸多少人!等他们立足已稳,还怎么打!传我军令,全军上马,随我冲突码头!畏敌不前者立斩!”

庸桂的决策也不算错,他整好队伍发起反冲时,郑成功那边确实才靠岸上岸了十船士兵左右,因为码头上的栈桥泊位就那么几个,不可能所有船都同时靠岸。

只有一批船卸完了士兵让出泊位,后续的才能靠上来卸载。

如果还嫌登陆不够快,就只有让那些轻装无甲的士兵,直接翻船舷跳到水里、稍微游泳几十米爬上岸——可这种卸载方法,对于使用沉重装备的士兵无效,重装兵下水就淹死了,根本浮不起来。

但是,上岸的士兵不多,不代表进入射程的远程支援火力不够多。笔架山是深水良港,没有泊位的地方,船只也能航行到离岸不过数十步的近处,以明军最新火器部队的射程,完全是可以覆盖到滩头的。

庸桂组织了数百人反冲锋,初时声势确实惊人,数百满洲骑兵肃杀扑来,把郑成功和张名振麾下那些士兵,都吓得颇有落水而逃的——

这些士兵,一共五千人,都是从沈家家丁和沈树人在黄州练了两年的“精兵”里挑出来的。可惜,这些所谓“精兵”,也只是跟革左五营能大胜仗的精兵,跟张献忠李自成也就打个平手,原先也从没对抗过大规模骑兵冲锋。

第一次被威震天下多年的鞑子骑兵集群冲锋、骑射噬咬,慌乱依然是免不了的。

“不许退!所有士卒按照操典,刺刀向外列叠阵!后退者斩!把同伴挤下水者斩!船上的火铳队也会增援我们的!鞑子撑不了多久!”

已经登岸的张名振,也是竭尽全力、声嘶怒吼在滩头组织防御。

这五千“沈家家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他去年带着去跟二贺血战过的,算是将知兵,兵知将,有相当的信任基础。

看到张副将也亲冒矢石上了岸督战,沈家家丁在短暂的慌乱、被冲杀折损后,终于把刺刀阵扎稳了。一排排的火器轰鸣,也开始收割对面的清兵性命。

“这些狗蛮子居然还敢背水列阵?”庸桂部被火铳扫射了一阵后,略微伤损了些许人马,气势也稍稍一窒。

清军骑兵的绝对伤亡其实并不多,因为崇祯十五年的清军,装备其实已经很精良了。

靠着明军十几年来当“运输大队长”、被清军歼灭缴获装备,清军中的铁札棉甲装备率极高。尤其是满八旗的骑兵,几乎人人都配备了铁札棉甲。

张名振和郑成功这次来,也是知道这个情报的,也就没敢给火铳队装备打流贼时大杀四方的定装霰弹,最多只是使用两发前后压装的独头弹(一次性两颗独头弹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