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第3/3页)

如今要乘着前些年从明朝那儿弄来的船打明朝,也不可谓是不讽刺了。

至于那些中型快船,则是从朝鲜人那儿仿制来的,非常适合海上对射作战——朝鲜自几十年前,李舜臣抵抗倭军时,就非常喜欢发展海上远程对战,发挥朝鲜的鸟铳优势,不喜欢跟敌人接舷近战。

所以朝鲜的大型战船才会发展出龟船,舱顶都是尖刺,就是防止敌人跳帮,跳上来直接会被扎死。

而眼前这种中型快船,是从几十年前的板屋船改良而来,取消了板屋船方正的船头,以更流线的造型提高航速。

甲板上也不能上人,所有的士兵都要在船舱内作战,打开舷窗往外开枪。舱壁是厚厚的硬木板,有些还包铁皮,可以防止强弩和火器穿透,也能防住红夷大炮的霰弹。除非直接用红夷大炮的独头弹直接命中,才能把这些船摧毁。

当然,朝鲜船专注于鸟铳对射和航速,自然也有劣势,那就是这种船近战非常弱。船的高度很低,近战时会被敌人居高临下,跳帮也非常容易,一旦跟传统大型战船进入接舷砍杀,基本上就完蛋了。

孔有德在满清一方也算执掌水师数年,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对于这些朝鲜船的用法,也算深得精髓。

他知道这些朝鲜船速度快、近战弱,就专门用来接应纵火船上跳海逃生的士兵,以便放完火快速撤退兼诱敌。

……

因为严格的管制,孔有德军的船只上,都没有点火把。所以黑漆漆地并没有被沈家军巡逻船发现——

毕竟月初的上弦月并不明亮,海面上没有火光很难看到远处的船只。前几天郑成功带着沈家军偷袭时,鞑子守将庸桂也没能发现郑成功,现在攻守易位,郑成功自然也要承担对防守方不利的侦查劣势。

当然,郑成功的警觉性,肯定比庸桂那外行货强得多,毕竟是在海面上混饭吃了几代人的老手。

郑成功好歹派出了巡逻船、整夜巡视,而庸桂当初压根儿就没安排巡逻船。

只可惜,巡逻船为了提高视野,自身也必须举火。这就造成了孔有德部在暗、沈家军在明的不利局面,孔有德部可以看清楚巡逻船的轨迹,迂回找准空档往里摸。

巡逻船的存在,只是卡死了孔有德部的走位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没法随行所欲地迫近水寨,只能是少量分批地拉成长蛇阵、以灵活的小船渗透突进。

花了大约一刻钟渗透,孔有德部一万多人,总算把那些目标小的纵火船,渗透进了水寨巡逻圈,一部分接应的中型朝鲜鸟铳船,也跟了进去。

只有那五十艘大型主力战船依然留在巡逻圈之外,跟前军有些脱节,但问题也不大,只要纵火得手、稍稍削弱了沈家水军,大船再鼓噪冲锋也还来得及。

然而,就在孔有德得意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原来,似乎是几艘负责接应火船死士的朝鲜船,在通过沈家军巡逻圈的时候,动作稍微慢了点,好像是被沈家军发现了。

原本沈家军还不敢确信对方身份,黑暗朦胧中只是看见几条船影,没敢立刻确认敌我,担心是己方的运兵船被海浪冲散至此,所以只是大喝打火号要求对方停船。

但是朝鲜船立刻鸟铳大作,一时间疯狂开枪,顿时把方圆几里的沈家军水兵都惊动了。

包括那些还在码头上泊靠休息的船只上,水手听到枪声也都立刻跳起来,赶忙扬帆出海。

“李悦这个废物!这点事儿都办不好!这都能暴露!朝鲜人果然都是猪!”坐镇后方的孔有德一听到枪声大作,就知道偷袭没法完全成功了,不由痛骂朝鲜人无能误事。

事已至此,清军水师各部只能是随机应变各自为战。

那些纵火船也顾不得离开敌阵还有最后一两里路,纷纷扯满风帆调好角度、固定好舵面,提前点火让火船依靠惯性和风力继续往前冲。

因为风帆被固定,这些火船的航行速度依然可以保持住,只是没有人操控后,无法再转向,就像是失控的鱼雷。一旦沈家军的战船迂回躲避,火船也没法转向跟踪盯着壮了。

火船上的死士们,则纷纷跳到船尾上绑着的小舢板上,奋力往接应的朝鲜鸟铳船划去。

最后方的清军大船,也都在孔有德的指挥下,擂鼓助威,正式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