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3页)

士兵们也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很多部队都选择了各自为战,完全不再听从主将的指挥,有些被射杀得比较惨的长枪队,直接崩溃开始逃跑,

而另一些损失较小的部分,则因为眼睁睁看着官军骑兵从自己面前三十步远掠过、用喷子一顿狂杀,气不过己方被单方面屠戮,于是在部总、哨总的临场指挥下,选择了冲锋追出了防线,想要黏住骑兵进行攒刺肉搏。

阵线的一部分溃逃,另一部分冲锋,正反拉扯,全军当然乱成了一锅粥。

哪怕直接被枪毙、重伤的还不到两千人,依然可以让剩下的全部混乱。

焦光启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他部署在两翼的骑兵,这也是李定国交给他的最精锐的部队了。因为部署的关系,流贼骑兵并没有遭受到攒射,实力也保存得非常好。

焦光启看着眼前的惨状,一时血冲脑壳,他知道把二将军拨给的生力军打成这样,他要是逃命回去,恐怕也逃不过军法,还不如全军突击赌一把。

“儿郎们随我杀!官军不过仗着火器犀利、一时杀了我们措手不及!长枪兵全部冲锋!主动肉搏!骑兵都随我冲!”

他也顾不得长枪兵的用法、本该是站桩等敌人撞上来,让各部各自为战,就对着离自己最近的官军冲锋。

一时之间,流贼自相践踏,死伤惨重,但也真给他找到一些机会,把朱文祯黏住了。流贼终究人多势众,几个方向乱哄哄乱跑,朱文祯一时还真找不到路直接冲出去,也就只好杀出一条血路了。

“转轮铳骑兵跟我冲!近战骑兵随后!双管铳骑兵换马刀!杀出重围!”

血雨腥风的肉搏很快展开,到了这一步,双管喷子也来不及再装填了,只好一个个打空了弹药就插在背上,抄起冷兵器疯狂捅刺挥砍。

但朱文祯麾下最精锐的那三百亲兵,依然可以用灵活的转轮手枪持续开火,而且不用横掠过阵、不用如后世的“龙骑兵半回旋战术”那样退后装填,

只要直挺挺对着前方冲锋,一边冲一边密集开火,六枪打完就换马刀。

不少流贼骑兵和长枪兵已经是在十步之内、甚至是五步之内的近战距离上,才被明军手枪骑兵的喷子铁砂糊脸。

好多流贼长枪兵,在中弹时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明明只要再往前猛冲两三步、再借助长枪的长度,就可以把枪头捅进官军骑兵的身体、狠狠扎个窟窿……

可为什么官军还能在这就差两三步的距离上,还开出一枪来?还是这种铁砂横飞如铁砂风暴一般的弹药!

而五到十步之内被喷子喷中,哪怕穿着铁札棉甲,那也是绝对众生平等、必死无疑的——别说铁札棉甲了,就是穿吃鸡里的三级甲都不好使。

三百负责突围的尖刀精锐,每人六枪,足够了,就这么硬生生在焦光启的围堵中,杀出一条血路,直接把军阵杀了个对穿。

焦光启本人,也没能看到战斗的结局。

因为他的盔甲旗号太过显眼,被朱文祯突阵时,遭到了包括朱文祯本人在内的几十个手枪骑兵、突到极近距离上手枪连射、清空转轮。

焦光启连同他的心腹亲卫队,全部在喷子贴脸弹雨下团灭,死状凄惨,不累人形。

朱文祯也无法判断焦光启到底是死在哪一喷子之下,不过反正焦光启的旗阵被清场后,朱文祯的一名心腹家丁、把总朱老六,亲自挥舞着马刀上前,剁了焦光启的首级献给自家参将。

朱文祯也无暇顾及,只是点了点头,吩咐大伙儿继续冲杀、确保把焦光启的部队彻底杀散四逃,他这才收拢兵力,重新整队集结,有序地朝着正南方追去。

朱文祯还没忘,他今天这一战,目的并不是把焦光启的部队杀掉多少人,而是要告诉巴陵城内的守军、大明的官军援军已经到了,好鼓舞他们坚守下去的勇气,不至于被流贼诈骗直接投降。

流贼那边,随着焦光启的崩溃,其实不到半刻钟,李定国、白文选也都得到了逃回的败兵骑兵的飞马急报,知道了情况的严重。

但是他们再想组织堵漏,也已经来不及了。

城陵矶到巴陵城本来就只有二十多里路,加上战场离开城陵矶就有几里,所以当焦光启崩溃时,朱文祯距离巴陵城北门已经不到二十里了。

这点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一刻钟是绝对可以赶到的。

所以当李定国重新派出白文选拦截时,朱文祯早已杀进了巴陵城北城楼守军的视野范围内。

“北面来了一支骑兵!人数还不少!看起来就很有气势!”城头守军一开始就惴惴不安,将士们也都纷纷朝北瞭望。

他们原本还不确定这支部队的身份,但当他们看到前方有更多溃散的士兵胡乱奔逃而来、而白文选部似乎也分兵去拦截,他们多多少少也猜出来的是官军的援军了。

“朝廷的援军来了!巴陵城肯定能守住!不用理会李定国的屠城威胁!”大伙儿心中,都升起了这样一个念头。

随后,城北明军看到了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迎击拦截的白文选部,很快也被来袭的那支骑兵,在马背上用火光缭绕、巨响轰鸣的连环火器所击退。

重新装填完毕的一千杆双管卡宾喷、三百杆转轮手枪喷,对于那种机动拦截的敌人,简直是摧枯拉朽。白文选连列阵都没列,当然是一触即溃。

朱文祯好整以暇冲到城下数百步,这才让全军大喊:

“城上守军听着!沈抚台援军十万已到城陵矶!今日远来劳顿,暂时不与李定国决战,只让我等率骑兵破围报信。尔等自当奋力,击退李定国后沈抚台给人人都重重有赏!”

“是武昌沈抚台的援军?不是江陵方抚台的援军?”一些思维老派的将士,还在那儿懵逼。

但更多想法灵活的人,则是欢呼雀跃起来:“你傻啊!沈抚台的援军有什么不好!谁不知道沈抚台算无遗策、富可敌国、兵马也都甲械精良!就是要沈抚台来救,我军才必胜百胜万胜!”

一群消息灵通的将士,已经吹得唾沫横飞,

似乎只是“沈抚台”三个字报出来,军队的士气就瞬间拉满了,那效果堪比听说诸葛亮再世显灵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