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2页)

方子翎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有些不适的,但她也只能如此。

她提到的张苍,是汉初一位丞相,也以清静无为著称,汉文帝因缇萦事件提议废除肉刑时,就是丞相张苍负责带领群臣议定。

她说周延儒的明鉴过于张苍,又把崇祯比作汉文帝,这样的高帽一戴,还说得如此言辞恳切,周延儒都有点不好意思不帮她做主了。

周延儒只好点点头,先接过了信,自言自语道:“方孔炤生了个好女儿啊,方以智是忙着帮沈树人办差,难怪你能拿到沈家的拜帖了。你先跟着吧,待老夫看了信再说。”

沈树人跟他的合作很深,每年会给他家十几万两织机生意分红那种,属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加上沈树人地方实权派的身份,但凡拿着沈家拜帖来,周延儒都还是给面子接待的。

方子翎也点到即止,亲手帮周延儒把轿子一侧窗洞的帘子打起、挂在钩上,然后才跟侍女上马鞍辔而行,跟在轿窗边,以备周延儒随时盘问。

周延儒在轿中坐定,拆开方以智书信的火漆印,就凑到方子翎掀开的窗洞处,借着天光快速浏览起来。

方以智的信写得来龙去脉很清晰,毕竟是两榜进士,文笔绝对差不了,言辞也很是恳切。周延儒很快就看明白了,又问道:

“事情老夫已经知道了。对了,你们是何时进的城?”

方子翎:“昨夜关城门之前进的城。”

周延儒:“那为何昨夜不来府上求见?如今如此紧迫,若是老夫无暇处置呢?”

方子翎感激道:“昨夜初到京城,一时人生地不熟,找到阁老府邸时,已是深夜,唯恐搅扰阁老歇息。何况小女子所求,事无不可对人言,并非求人徇私,实不敢夤夜拜访损害阁老清誉。

另外,小女子昨夜到京,还需要先查访情况,摸清与此冤情相涉的尹先民、何一德等贼是否有押解到京。否则仓促来见阁老,却连人证近况都未搞清,岂不是耽误阁老时间。”

周延儒一愣,这才想起方以智信中提到的人证,连忙问:“这么说,你现在已经查清尹先民、何一德行程了?”

方子翎应声答道:“确已查明,沈抚台派兵押解的尹先民、何一德昨日就已到京,然因他们原先为朝廷将领,且尚未立案,所以兵部职方司与刑部还在推诿,尚未确定由谁受理,如今暂时押在兵部。”

周延儒听了,愈发对这个小姑娘挺满意。看样子她办事还很利索,都是把案子做好了喂到上官嘴边,直接开吃就行。

这种什么事情都打探清楚,再找大领导汇报的办事员,还不用耽误领导晚上休息时间,谁都会觉得用起来轻松。

周延儒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今天这事儿利用好了,又能敲打敲打刑部那边的人,至少问刑部尚书徐石麒一个御下不严、推诿塞责。

朝中重臣、封疆大吏有冤案,送来涉案降贼罪将,居然因为他们罪行还不明确、原先没有接到通知立案,就先放在兵部自查?刑部要是都这么办事儿,以后各部护犊子的事情不就越来越多了?

想到这儿,周延儒对于帮方子翎和方孔炤出头,又多了几分动机,毕竟他也可以借机作筏、趁此整顿一下其他部的办事效率。

他又问了方子翎一些要害关键,包括长沙等几场战役的始末,方子翎也对答如流,显然是出发之前问沈树人和方以智充分做过功课。

周延儒听了内心不由啧啧称奇,一个封疆大吏家的闺阁女子,读过书有文采,这并不稀奇,

不过连军事、地理上的事儿都能说清楚,还不用看地图,足见此女读书不少,而且涉猎广博。

这是大实话,别说是明末的闺阁小姐了,便是21世纪的新女性,还有很多是离了地图就是两眼一抹黑、脑子里什么地理常识都没有的。

周延儒在心中默默整理了一下腹稿,已经想好朝会上要如何伺机提起这事儿了。